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二十七)亚锦赛两强战隆城 世乒赛双雄赴千叶

感谢大家的支持,本章是过渡章字数少一些,不过大家放心,千叶的团体我准备了万字的大章节。
—————————————————————————————————————————
亚运会打完没两个月,国乒再度集结,南下吉隆坡。
关于国乒一年最多打几个大赛这个问题,我认真算过,如果可能的话,一年会碰上五个大赛,但是这并没有算上团体赛分置这种情况,如果算上团体赛的话,以刚刚过去的2019年为例,一共有亚锦赛,世乒赛(只打单项),世界杯(单项团体分置),亚洲杯,总决赛六项大赛,平均两个月打一场大赛。实际上最早的亚洲杯在四月初才举办,也就是说九个月打了六场大赛。
所以也不怪有时候国乒被爆冷,主力和老将们太累,小将们一看前两者输球就发慌不会打了,于是各种爆冷自然层出不穷。
此次南下隆城,男乒女乒自然没有全数主力出阵。
男乒方面王涛,谢超杰、马文革和吕林确定参加,至于韦晴光他在亚运之后就基本进入打酱油状态了(陈龙灿出国,他这个双打二号存在意义不大),并在一年之后东渡日本;女乒我确定刘伟,井浚泓,乔红和胡小新参赛,但是我没有找到有关邓亚萍的参赛记录。
我估计是没参加否则怎么说也没有让新科亚运会冠军只打双打的说法(本届冠军是乔红,根据老球迷回忆邓亚萍从来没输给过乔红,至于输给其他人也没见记录,所以作者认为没有参赛)。
男队阵容之中一个世乒赛冠军都没有,身为头牌的马文革不过是世界杯男单冠军;女队之中邓亚萍没来,领衔出战的就变成了世乒赛的双冠王乔红。
相较于以往群星璀璨,大牌云集,实话实说,这个阵容有点星光黯淡。
男队没得办法,老得老,小得小,正好还碰上世界乒乓球技术从单一技术要素向双重技术要素转变期,就这么点人你也没得挑。
至于女队……张燮林也是无语凝噎,自己老乡和同事一顿操作猛如虎,到头来走得走,退得退,逼着他带着一帮小年轻(68一代也就22岁,平均年龄在国乒历次团体赛中真的算是年轻了,除了胡小新都没打过团体)来打比赛。
路德维希·欧德奈瑞曾经说过:“年轻既是资本也是债务。”
有资本的是男队,欠了债的是女队。
不得不说,朝鲜韩国日本的日直高手们是真不长记性,前前后后打了五六年了,仍然是碰上正反反生快攻结合弧圈打法就抓瞎,第一次登上国际大赛赛场的王涛把韩国的刘南奎,斋藤清和金泽洙挨个暴打一遍,马文革搞定了朝鲜的金国哲和崔敬涉,男队的同志们顺利通关,带走男团冠军,首度参加洲际大赛的王涛就带走了男单冠军。男双那边王涛吕林半决赛输给了李粉姬的老公金成熙和金国哲的组合,后者顺利夺冠。

女队那边,由于积分和抽签问题,朝鲜和中国香港在八强相遇,尽管梦游了大半年的陈丹蕾好不容易找回了点状态搞定了李粉姬,但齐宝华竟然没有搞定俞顺福,中国香港1:3不敌朝鲜,于是乎半决赛的对阵就变成了朝鲜PK台湾,韩国PK中国。
彼时的台湾还没有挖来陈静这尊大神,独木难支的徐竞自然不是朝鲜队的对手,3:1轻松愉快,朝鲜队顺利进军亚锦赛女单决赛。
而另外一边中韩对决,则是打了个火花四溅。
女队小组赛打得就不是很好,和中国香港的小组赛虽然是3:0,但三场全部都是2:1,由于最近网络上帖子少了不少,所以我不确定对阵情况,但是根据我的记忆和现有资料我能确定的有三点:第一:胡小新一人丢了两分,先输玄静和,后输洪次玉。这倒不算令人意外,和十五年后兵败济州不同,虽然胡小新是1986年的亚洲杯女单冠军,但是作为新一代女队直板反胶的代表,胡小新的实力确实不算强,两次世乒赛征战世乒赛单打的成绩也不算理想,先是不敌玄静和又是没能打过齐宝华。而韩国这边的玄静和与洪次玉,前者不必多说,南玄北李的名声自然不是摆在那儿好看的,后者也是进过奥运女单八强的人,实力自然不差;第二:双打局上应该是刘伟和井浚泓击败了玄洪配的组合。第三,乔红击败了洪次玉,输给了玄静和。这个直接导致了乔红虽然入选了千叶世乒赛的团体阵容,但是在千叶的女团项目中,乔红整个女团比赛就只打了一场单打,为女乒九连冠的梦想破灭埋下了伏笔。

中国的68一代去准备单项,南玄北李就要在决赛死磕了。
李粉姬团体赛的表现依旧不太给力,八强对阵香港,李粉姬就输给了亚运会上把女队送进决赛的陈丹蕾,决赛面对韩国队,韩国一号玄静和2:1击败朝鲜二号俞顺福(认真的讲此时此刻手里真正有单打冠军的也就是人家俞顺福,1989年的亚洲杯女单冠军),而朝鲜的一号李粉姬却被洪次玉打了一个2:0。双打局就不用说了,此时的玄洪配天下无敌,韩国3:0横扫朝鲜队连着第二次带走了亚锦赛的女团奖杯。
上帝给你关了一扇门,也自然给你开了一扇窗,团体赛失魂落魄的姑娘们,单项上各有所获。
韩国的削球姑娘洪顺花削到了齐宝华;刘伟打掉了南玄北李,成功进军亚锦赛女单决赛,也赢得了明年世乒赛除团体之外所有项目的参赛资格;这两位爆冷,乔红得利,半决赛击败洪顺花,决赛3:1击败了刘伟,顺利加冕亚锦赛女单冠军。
女双赛场再爆冷门,刘伟和井浚泓越战越勇半决赛打掉了当时世界第一的玄静和/洪次玉组合,乔红和胡小新又在决赛击败了前者把女双冠军留在了中国。
混双赛场上,日后名扬天下的第一混双王涛/刘伟组合尚未配对,此时的第一混双组合是韩国的刘南奎和玄静和,胡小新和马文革不是对手,决赛的韩国内战中刘南奎玄静和拿下了自己的副手金泽洙洪次玉组合,顺利捧杯。
至此亚锦赛尘埃落定,国乒带走四块金牌,韩国拿下两块,朝鲜搞定一块。
基本上和当时的世界乒乓局势差不多,中国和南韩北朝相加也就是个五五开的局面。
当然这是瑞典没有参加男子项目的情况,要不然男双和男单大概率是人家的。
考虑到明年有世锦赛,国乒是肯定不太可能各回各家,各找各妈过年了,大家伙大年三十放个假,该训练训练,该准备准备,毕竟单数年有世乒赛。
可谁也没想到还没到世乒赛,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荻村伊智朗先生就给国乒来了一个大新闻。
话说1990年东西二德合并之后,朝鲜韩国对此也是颇有感触,中美乒乓外交在前,朝鲜韩国也自然想照葫芦画瓢。
于是乎,在得知朝鲜韩国都有此意愿之后,荻村伊智朗先生先访汉城又访平壤,几度奔波之后,最终朝鲜韩国宣布联合组队参加1991年的千叶世乒赛。

以往南玄北李虽然实力强劲,但是各自为战,团体赛的阵容排布是死的,国乒可以调动人员从容应对,但此时此刻张燮林手里是缺兵少将,单打上,乔红状态不佳(我挺难理解一个亚锦赛单打冠军能状态不佳到什么地步,团体赛的锅也不能只怪乔红啊),陈子荷打这两位又不吃香,在张燮林看来能用的也就是高军和邓亚萍。
至于男队……男队的目标是力争击败朝韩联队进军决赛,争取再捞个双打冠军,混个混双冠军。
啥?男单和男团夺冠?
我只能表示梦想虽然不占地方,但是我觉得郗恩庭老爷子应该不会做这种不太可能实现的白日梦。
就这样,首次联合组队出战的朝韩;志在一雪多特蒙德之耻和女乒团体九连冠的国乒;意欲建立王朝的瑞典;东欧最后的辉煌南斯拉夫和苏联。各路大神一起赶赴一年前的团体世界杯举办地——千叶。
—————————————————————————————————————————
还是希望大家,支持一下,考虑到这章略微有点水,所以不做高要求,二十五个赞就可以了,今晚给大家更新蝴蝶效应,由我和我笔友共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