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师小哲】《小逻辑》读后随笔(三)
继续《小逻辑》的导言部分。

6.哲学的形式、内容与目的。前5节重点讨论了哲学知识的形式是属于纯粹的思想和概念的范围。相应地,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内容是属于精神生活的范围,即现实。这里的现实简单来讲指的是精神世界,而不是物质世界(毕竟是唯心主义)。
对现实的最初意识便叫做经验。既然前面讨论的哲学与其他认识方式只存在形式上的区别,也就是说,他们的内容应该是相同的,这就很容易说明哲学并不是虚无缥缈或者胡思乱想,是有现实意义与目的的。“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亦即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存在于事物中的理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说明了黑格尔的一些重要的哲学立场)。
这种观点也能够解决哲学中的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即“应然”与“实然”的关系。应然即“应该是这样”,实然是“实际上是这样”,应然与实然是很容易有很大的差别的,应然与实然的鸿沟让很多哲学观点都深陷进去,而黑格尔的观点是可以把两者联系起来的,它表明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性。(再次提醒黑格尔哲学的“现实”是一个属于精神生活的概念)
7.更广义的哲学。当然,在日常语言中,哲学当然不只是用来指代之前我们介绍的哲学,更广义上,只要是从经验出发去寻求普遍性、规律、必然性等的科学都可以被称为是哲学。
8-9.仅有经验知识是不足够的。虽然看起来经验知识已经很足够,但仍然有两方面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
(1)内容是无限的一些概念。例如自由、精神等,这些内容是无限的,是无法仅从经验知识中直接找到的。
(2)主观的理性。为了满足理性自身,我们需要的是广义的必然性。经验科学的一个严重的不足即是他们并没有确定的普遍性,也不去研究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经验科学所研究的对象都过于直接(用更容易理解的说法的话,经验科学所做的只有从现象到感性认识,而无法做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越)。能够克服这些不足的即是一种特殊的反思(简单来说,反思就是思维思维自身)——思辨的思维。思辨的思维区别于其他反思的一点就是以概念为普遍形式。(同时,这里的概念也是特殊的概念,是一种思辨的思维所特有的概念,只有通过这种概念,思维才能把握无限、把握自身,事实上,思辨的思维就是辩证法的思维)。

第10条是承接8-9的,但是由于涉及到一些需要着重展开的很重要的知识,还是放到下一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