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如何提高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差怎么提高。
01
老走神,前读后忘怎么办?
读书走神,一边读一边忘,这太正常了,我们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孩子。越小的娃,可能走神和遗忘得越厉害,这里介绍一个对大人和孩子同样好用的办法。
解题思路
1、上课走神了,老师都怎么办呢?随时观察,发现娃走神就提醒一下呗,某某某,我刚才的提问是什么,你重复一遍——顿时吓清醒了有没有;
其实亲子阅读也一样,不能光读,要及时观察娃的反馈,如果走神了,要把孩子拉回来。
2、不管孩子还是大人,能记住的,总是那些 ”最有特点的细节“还有“最有趣的情节”;所以不想忘记,就可以在阅读中,不断强化“细节”和“情节”。
以下是在阅读中,拉回注意力和强化记忆的两个技巧:
1、情节推测法:互动式提问,提高阅读参与度
2、情节串联法:抓故事线索,帮孩子更好记忆

推测法怎样用?
👉🏻推测法:阅读过程中,让孩子主动参与故事情节中,减少了走神的机会,就能够有更高的专注度去读完绘本。
所以,大概3岁以后,亲子阅读时,就不要总是我们自己来读给孩子听,可以就着每一页的关键信息鼓励孩子进行推测,引导孩子根据标题、图片、已知的情节进行猜测。推测一些符合情理的结论。
也可以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和孩子沟通,插入互动式阅读。这里的关键是:要及时对孩子的阅读表现进行反馈,帮孩子随时检测有没有真正听懂内容。
情节串联法怎么用?
👉🏻情节串联法:它可以用来加强阅读记忆,让孩子更容易跟着情节走。
逻辑顺畅、情节连贯的故事更容易让人记住。对孩子也是如此,我们需要特意训练他们的情节关联性、连续性的叙事能力。
怎么练?理清前后页情节之间的关系,找到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不断加深孩子阅读的有效记忆。

读了很多书,讲不出来怎么办?
我们读书也好,看视频也好,听音频也好,这些都算“输入”,是学习别人的东西,而最终,学习的目的都是学以致用,要能自己“输出”。
我们都希望孩子多读书,其实就是希望娃能学到知识,更能运用知识去表达、写作等等等等。
但“读”并不能直接变成“说”,想让一个听完故事,或者读完书的孩子,能够复述出书里说了什么。
中间是需要父母帮助搭脚手架,一步步引导的。
解题思路
1、练习输出的第一步是复述,就是我们给孩子讲完的故事,通过提问或者其他方式,让孩子把主要情节自己说出来。
经常复述,不仅可以训练孩子超强的记忆力,也可以培养、提升孩子的思考能力。
这也是检验孩子有没有真正听懂的关键。动用到了更高阶的阅读能力:需要记忆、思考、表达相结合。
2、没有孩子天生就会复述,就像没有孩子天生就会走路,怎么站好,怎么迈步,是需要家长引导的。
复述引导技巧
1、储备丰富的词汇“弹药库”
2岁后的孩子,绘本不要再局限于图片大、字很少的图画书了,要开始有意识地引进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绘本。
不同题材的,比如科学的、自然的、等等,这些都能让孩子的词汇量扩大。

2、拆解书面语成口头语言
书面语是比较难以记忆的,而且更容易让复述流于背诵的层面,无形中给孩子增强了记忆的压力,孩子感受不到乐趣,就会畏难。
所以在引导复述时,我们需要帮孩子把书面语拆解成更容易记住的口语表达。
3、协助孩子掌握不同复述策略
表达是思维的体现,孩子能否复述,需要掌握一些梳理思维的工具,我们可以在不同类型的绘本里活用以下这几个策略。
比如:
1)主抓关键词的复述;
2)用故事6要素来引导孩子表达:比如情节性强、故事性强的绘本
时间
地点:故事发生在哪里?
人物:谁在这个故事里?
起因:一开始发生了什么?
经过:然后呢?
结果:最后怎么了?
很好用的“五指复述法”👇🏻

3)抓住时间的词语进行复述:比如四季、时间、早晚、节日;
4、引进条理性词汇
在复述中,有意识地引入表示先后顺序等条理性词语,这可以锻炼孩子在复述的过程中,更有条理、清晰地表达。
比如:表达自己观点的:我认为,这是我的想法,我觉得;
表达是否同意他人观点的: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不对;
选择说服他人的:因为、所以;如果、那么;举个例子;
表达先后顺序的: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第一,其次。
5、回跳到前面的情节进行复述
这是用于增强复述能力的练习。给孩子讲绘本,讲到一半如果遇到跟前面情节或细节相关联的页面,就可以适时地回跳到前面,跟孩子一起回顾内容。
03
只读爱读的书对复杂/字多的书畏难怎么办?
这就更正常了,只读喜欢的书,就像只吃爱吃的菜一样,娃这样,大人们如果不刻意控制,其实也会这样,那怎么办呢?
解题思路
1、先理解:“重复”这件事,对孩子不仅是正常的,还是有益的。
孩子只读自己爱读的书、同一本书反复读,是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的,在重复阅读中,他们会因为对故事很“熟悉”,获得更多对阅读的信心,这也让孩子逐步实现图画与文字的匹配。
所以,不要怕读相同的书没有收获,就算你每次只是一页一页地把绘本上的文字念给他听,孩子仍然可以感受到不同的阅读层次。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提问互动来增加难度。
2、难书拆着读
怎么给娃做辅食就怎么带娃读难书——大块剁小块,小块剁碎,不够碎的还得加水打成泥糊状;
不爱吃的菜里,先加点爱吃的味道勾引一下;总之,找最简单的,娃最能接受的点先给。
难书这样拆解
1、线索梳理法。
有故事情节的绘本,线索一般包括物线、人线、事线、感情线、时间线、见闻线六大类。
家长可以带孩子从绘本反复出现的关键词里找到线索。
比如:读时间线索的绘本,家长可以试着和孩子用荧光笔重点标出与时间有关的地方;
读情节复杂的桥梁书,家长可以在文字旁边摘录出时间节点,再用顺叙或者倒叙的方法将凌乱的时间节点进行整理。
同时可以向孩子提问,让他们自己找到对应的时间,再从时间推断出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使内容更加清晰,便于理解,提升孩子学习和洞察能力。

2、情节地图法。
俗话说,一图胜千言,对于情节复杂的书,我们可以利用常见的思维导图,或时间轴图,帮孩子建立一本书的情节地图,来方便孩子理清故事的细节。
比如:圆圈图(定义概念);气泡图(可以描绘事物的多种特征);双气泡图(比较两个事物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树状图(做出分类和层级关系)、流程图(描述出事情发展顺序和内在逻辑)。
情节地图法内页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