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乱世里,他统一北方,推动北方社会发展,真正的乱世英雄
讲到三国,就不得不提到他:魏太祖武皇帝—曹操曹孟德。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眼中的形象一直呈两极分化。有人称赞曹操是乱世英雄,有人却骂曹操是篡夺汉室天下的奸臣,评价很低。
那么,曹操真实的历史形象是什么样子?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曹操呢?

不畏强暴,起兵讨董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太监曹腾的侄子,后来被曹腾收为养子。东汉后期,曹腾曾经是朝廷太尉。身为“官富二代”的曹操,少年时调皮捣蛋,常常与袁绍等人出去胡闹。但是,曹操也很喜欢读书,心系天下。
曹操成年后,曾经担任洛阳北部尉。大太监蹇硕的叔叔违反了宵禁令。曹操毫不留情,下令将其乱棒打死。曹操不惧权贵的名声由此传开。
汉灵帝去世后,外戚何进与宦官集团大打出手,结果两败俱伤,双双团灭。而董卓却成为了最大的赢家。董卓夺权后,暴虐无道,残杀群臣百姓,洛阳成为了一片恐怖的人间地狱。
董卓认为曹操有才干,很赏识他,打算重用曹操,拉他入伙。
然而,曹操却痛恨董卓的胡作非为。曹操放弃了董卓的高薪诱惑,冒着被董卓追杀的危险,星夜逃离洛阳,赶回家乡,在父亲的支持下招兵买马,准备组织义军,讨伐董卓,还天下以太平。
除了曹操以外,不少刺史、太守也纷纷起兵,声言讨董。很快,各路诸侯就组织起了“关东联军”,与董卓的西凉军相抗衡,其中就包括了曹操。
然而,大部分诸侯的真实目的其实是争夺地盘,扩张势力,并非剿灭董卓。联军之中真心想讨董救国的,只有曹操和孙权的父亲孙坚。
以曹操为例。当时,董卓烧毁了洛阳,挟持汉献帝迁都长安。曹操劝众诸侯举兵西进,一举消灭董卓,重振汉室。然而众诸侯却畏惧西凉军的强大,按兵不动。曹操很是愤怒,于是就率领本部兵马独自进攻西凉军。
在荥阳一带,董卓大将徐荣早已布兵多时。西凉军人多势众,兵强马壮。曹军寡不敌众,被西凉军击败。曹操也身负战伤,险些阵亡。
但是换个角度看,荥阳之战中,众诸侯坐拥十余万大军,却无人敢与西凉军一战。而曹操却敢以区区五千人马迎战强大的西凉军。曹操与众诸侯孰高孰低,一目了然。可以说,曹操虽败尤胜。这成为了曹操日后创业的一块重要资本,为他吸引了不少人才。

百折不挠,霸业初成
后来,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攻杀兖州刺史刘岱。兖州群龙无首。为对抗黄巾军,当地士绅邀请曹操担任兖州刺史。曹操巧用计策,成功收编了这支黄巾军,即“青州兵”。不久后,曹操又击退了入侵兖州的袁术。
然而,事情对于曹操而言,远没有那么一帆风顺。正当曹操出兵攻打徐州陶谦之际,吕布趁虚而入,夺占了兖州大部分地区。一时间,兖州只有寥寥几城尚且在曹军控制之下。曹操几乎是无家可归了。
但是,曹操没有甘于命运,而是以这几座城市为据点,徐图恢复。荀彧用汉高祖刘邦固守根据地关中的历史劝谏曹操,劝说曹操先夺回兖州,再图其他。曹操听从了荀彧的意见,并巧用空营计等计谋,终于战胜了有勇无谋的吕布,光复兖州全境。
曹操光复兖州后,汉献帝逃出了被西凉军阀控制的长安,重回洛阳。然而,此时的洛阳早已是一片废墟,不复昔日繁华。汉献帝君臣饥寒交迫,处境艰难。
此时,曹操采纳了荀彧的献计,带兵赶往洛阳,给落魄的汉献帝献上食物,并奏请迁都许昌。由此,曹操开始“奉天子以令不臣”,可以以天子的名义南征北讨,获得了巨大的政治优势。

在经济上,曹操在控制区内推行“屯田制”,内容大致如下:官府招抚流民,发给他们农耕用具,组织他们耕种。秋收之后,收成由官府和农民平分。
屯田制自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就当时而言,屯田制使许多农民不必再流离失所,生活安稳了不少。而官府也因此积攒了丰富的存粮。由此,曹控区内的社会经济得以复苏,使得曹操的实力进一步壮大,先后攻灭了吕布、袁术。黄河以南中原地区大片土地尽归于曹操。自此,曹操霸业初成。
一统北方,由乱入治
正当曹操在黄河以南日益强大之时,袁绍也控制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两大强者之间的矛盾日渐白热化,袁曹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公元200年,官渡大战正式打响。
战争爆发时,袁军兵力是曹军数倍。但是曹操再一次发挥了他的特长——用计。开战伊始,曹军出其不意,发起突袭,先后斩首了袁军两员勇将—颜良和文丑,极大鼓舞了曹军士气。在袁曹两军进入相持阶段之后,曹军又击退了袁军一次次进攻。最后,曹操采纳了前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偷袭乌巢,一举摧毁了袁军的全部存粮。曹军取得了官渡大战的最终胜利。曹操胜利后,下令将自己一些手下暗通袁绍的书信付之一炬,以示既往不咎,又体现了一代王者非凡的气度。

官渡之战后,袁强曹弱之势已经扭转。此后,曹操又花了数年时间,彻底击败了袁氏势力及其盟友乌桓,统一了中国北方。在北征得胜凯旋而归之时,曹操情不自禁,在渤海边上吟诗一首,即《观沧海》。

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结束了北方二十年的战乱,使得北方民众不必再受战火的侵扰,北方社会经济开始复苏。北方相对和平的社会环境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著名的“建安文学”就出现于此时。曹操本人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与其子曹丕、曹植并称”三曹“。此外,他还从南匈奴赎回了蔡文姬,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曹操毕生最大的遗憾,在于兵败赤壁,未能一统天下。但是,凭借曹操打下来的基础,魏国一直都是三国中的最强一方,远非吴、蜀二国可比。日后西晋统一中国,其实也是在吃魏武帝当年的老本。

总结
曹操不是圣人,他也犯过许多错误甚至罪恶,这肯定是需要批判的,不容洗白。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魏武帝由弱到强,亲手缔造了强大的曹魏帝国,是一段励志的故事。魏武帝一统北方,结束北方战乱,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功勋卓著。魏武帝曹操,称得上是一位乱世英雄。
鲁迅先生曾经称赞曹操为英雄。毛爷爷也充分肯定了曹操一生的功绩。魏武帝吟《观沧海》千余年后,毛爷爷也在渤海边作词: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甚至连一向“尊刘贬曹”的罗贯中,也在《三国演义》中作诗:雄哉魏太祖,天下扫狼烟。可见,罗贯中对魏太祖的毕生功绩,其实也是相当认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