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激发活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现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的体现。历史之中从来没有必然,让美好今天成为必然的,是初心不改、冲锋在前的觉醒者,是迎难而上、甘于奉献的奋斗者,是坚守岗位、敢于创新的工作者。
创新引领发展,科技成就未来。从初创筚路蓝缕到“两弹一星”攻坚克难,从改革开放敢为人先到复兴巨轮劈波斩浪,“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现如今,我国在一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作为我国卫星事业和深空探测事业的开拓者,孙家栋院士将自主创新的意识融入骨血,带领团队驰骋在科学的高地。他始终强调,“我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航天技术”,在这一信念的指引下,孙家栋的一生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多个“第一”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勇于攀登、不断创新,是成就“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保证,也是“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层意蕴。
郑板桥是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 之一。他自幼爱好书法,立志掌握古今书法大家的要旨。他勤学苦练,然开始时只是反复临摹名家字帖,进步不大,深感苦恼。据说,有次练书法入了神,竟在妻子的背上画来画去。妻子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字。他妻子嗔怪道:“人各有一体,你体是你体人体是人体,你老在别人的体上缠什么?”郑板桥听后,猛然醒悟到:书法贵在独创,自成体,只是临摹别人的碑帖。从此以后,他力求创新,摸索着把画竹的技巧渗在书法艺术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板桥体。
创新之路曲径回环,建设伊始挫折丛生。“创新成就未来”的信念成为支撑建设者们不断奋斗的精神动力,也正是千千万万建设者的无私付出,才谱成了新中国创业史的华美篇章。因此,我相信,这硕果累累的奋斗史将激发平凡工作者不断创造新辉煌的斗志,也必能承受得起历史的检验,在中国的发展之路上不断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