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华青玉谈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意识流动

之前我在《虚虚结合,隔山打牛》这篇专栏里提到过“意识流动”,那么今天我们来具体讲一下“意识流动”。
这个概念是西方概念,但其实中国古人早就玩剩下了。。。
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一首意识流动非常典型的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

基础知识
首先我们先稍微了解一下意识流动是什么东西:
意识流动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
意识流动强调思维的不间断性
意识流动是纯主观的东西
意识流动类似但不等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正文开始
我们根据《梦游天姥吟留别》,逐一来对上述的四条进行分析。
(一)超越时间与空间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标标准准的游仙诗,记梦诗。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很明显以做梦为发端,又以梦醒为结尾,描写的也是梦中的场景,最后又回到现实抒了一波情。
这一点,就是两个空间的结合,梦也是一种意识,但和现实并无直接关系,我们甚至可以把梦理解为一种想象,再往前推的话,其实就是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就是这样的一种手法,把现实的和想象的放在一起,就是虚实结合。
而且这首诗绝对是梦醒之后的事情,是事后回忆的,很显然这也是超越时间的。
时间是四维空间,四维空间就是有无数个三维空间连接组成的,较高维度能够看透较低维度,比如大家三天之后的早上六点,突然想起自己三天前在学习意识流动,这种回忆就是三维,而你此时正在以四维的视角在看三维。
所以,回忆也是一种既超脱时间,也超脱空间的,完全符合意识流的东西。
(二)强调思维的不间断性
用诗词的角度去看,说白了就是触景生情,比兴寄托,即事抒怀,怀古伤今,托物言志嘛!
我看到了一样东西,我思维上就突然想到了另一样可以用这样东西类比的东西,甚至想到了另一样东西后,又想到了其他东西……
李白看到了梦中的场景,就想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意识流动,而且结合梦中回忆是意识流动这一点,可以看出,这是意识流动中的意识流动。
(三)是纯主观的东西
每个人都有意识,每个人的意识都不同,没有谁能够直接控制我们的意识,能够输出我们的意识的人只有自己。
所以,对于意识流动,一定是纯主观的,当你看到月亮时,你认为它让你有了思乡之情,就是有了思乡之情,就算周围的人说:“明明是相思之情。”虽然客观上外界对你有所影响,甚至会让你有一点点,也就一点点的动摇,用一个不太恰当的词叫做“心存芥蒂”,但是你主观上还是会认为是思乡之情,毕竟,你这个人感情已经在这里了,哪里是别人的感情能够左右的啊。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就是这样,外人怎么劝他去做官,他就是要且放白鹿青崖间,旁人无法左右他的意识。
当然有的人就要问了,他不是写了《清平调》吗?
那你真的以为那是李白真正想写的吗?
意识是主观的,纵然表面上李白是在奉承别人,但你真正了解李白的心吗?了解那个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吗?主观上李白肯定不是这么一种感情的。
(四)意识流动类似但不等于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有的时候也要玩比兴寄托之类的意识流动,那意识流动怎么可能等于浪漫主义呢?而且浪漫主义也不全是使用意识流动。
象征主义就不用多说了,就是托物言志之类的东西嘛!
都超越空间与时间了,还不是超现实主义?
所以你看李白的这首诗,这三种主义都有用到的。
浪漫主义就多解释了。
像“白鹿”就是一种象征主义。
还有哪些山崩地裂,虎啸龙吟,都是超现实主义。
所以这首诗是很典型的一首,运用了意识流动的诗。

似醒非醒,似醉非醉,形醉意不醉!
这™是只吃了半颗花生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