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运城/市区----7.运城舜帝陵庙

今天游舜帝陵景区。关于舜帝陵,老黑知道有两处,一是山西运城鸣条岗,二是湖南永州九嶷山。孰真孰假,两家各执一词,打得不可开交,到现在也没打出个定论。老黑对此无所谓,上古历史一开始是口口相传的,传着传着,就出现了不同版本,有了文字之后,便有了五花八门的记载。真的假的又有什么关系呢?来此并不是为了看一座墓,而是为了领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对不?老黑今日要游的便是运城舜帝陵庙。
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姓姚(一说妫),号有虞氏,名重华,是黄帝八世孙。关于舜的故事,该是妇孺皆知吧?最重要的体现,一是德,二是孝。“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舜被后世尊为“德圣孝祖”。
照例先看景区简介。上面说,《竹书纪年》记载,舜晚年居于鸣条,崩于鸣条;《孟子》记载了“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该舜帝陵冢启于禹时,庙始建于唐开元26年(738年)。现存建筑分别为元明清时代和现代。
景区导览图。

景区大门设计成彩虹形。历史上,凡大人物出生必有异象,舜自然躲不过这老旧套路。传说舜的母亲握登外出遇见彩虹而感应怀孕生下舜,因此舜被看作彩虹的化身。

进了大门,有一道石牌坊。牌坊原建于清,已毁,现在的牌坊是利用残存碑额修复的。牌坊的对联很有意思:“此是鸣条岗春露秋霜怀复旦,谩言苍梧驾尧天舜日睹重华。”意思大约是:这里是鸣条岗,是舜帝真正的家,后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怀念着他;“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的说法是错的,让我们在如今的太平盛世中一睹舜帝的风采吧。哈哈,旗帜鲜明地否定了九嶷山舜帝陵。

走过金水桥,望见高大的舜帝抚琴雕像,两边配华表一对、大象一对。华表是帝王身份的象征。大象在历山帮舜耕过田,象征万象更新、如意吉祥,成为舜帝文化的重要元素。


往后走,见两组柏树,苍劲粗壮,虬枝娑婆,相向而倾,别有岁月沉淀的沧桑与安详,老黑立马被惊艳到了,这是此行记忆最深的风景。为啥不说“两棵”而说“两组”呢?因为每一组树由一棵活柏和一棵死柏组成,活柏抱着死柏生长。东西两组树都是“活柏抱死柏”,距今4000多年了。县志称“连理柏”,俗称“夫妻柏”,因其阴阳相抱之故。

西边这组抱得更紧,不离不弃,相依相偎。

东边这组另有个名字叫“龙柏”,据说东汉刘秀未登基时曾在此休息。因了这个“据说”,龙柏自然添了龙气。它的树根很有型,虽然部分斜露在外,但树冠依然繁茂苍郁,显得生机勃勃。


连理柏下有一块清光绪年间的石碑,题为《鸣条古柏录存》,据碑载,从前舜帝陵内古柏林立,数十围(围指两只手的拇指与食指张开的长度)粗的柏树就有50多棵,都是几千年的古树了,连理柏还不算在其内。可惜,岁月峥嵘,时过境迁,如今只剩两组连理柏了。老黑暗忖:连理柏虽生得骨骼清奇,却不是有用之材,是否因为这一点,幸运地幸躲过了每一次砍伐劫难?果真如此,确是因祸得福了。所以,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必羡慕他人,也不必低估自己,平常心对待任何事就好。

后面是陵区,包括神道、山门、献殿、享厅、陵冢、关公祠和敤首祠。
山门是在原址上重建的二层仿清建筑。

上方匾额写着“有虞帝舜陵”,是明朝万历年间进士邢其任所书。

大门两侧砖雕大字:“德圣”和“孝祖”。

楼上有大鼓,这么大的鼓还是头一回近距离接触,老黑一时童心兴起,拿起鼓槌咚咚敲了十响,心里甚是高兴。

元代献殿,是近年从别处搬迁而来的。殿内前檐通梁长17.4米,由一根完整的古杨木搭建,比较罕见。


清代享厅,匾额写着“陟(zhì)方之所”四个字,是雍正元年安邑知县车来敏所题,意思是舜帝升天之处。陟方,指帝王之崩。

舜帝陵冢,方形,高3.3米,长12米,宽13米。

陵冢迎面立两通碑:下面是元碑,刻着《帝舜陵》,不知何人书写;上面是明碑,刻着《有虞帝舜陵》,为邢其任书写。

冢上一株古柏已有2000多年,干分五枝,称“五子登科柏”。

陵的两侧,东边有清代修建的关公祠,西边有从别处迁移来的清代建筑,现作敤(kě)首祠。敤首还是第一次听说,原来是舜同父异母的妹妹,又名嫘,这个妹妹好啊,曾多次搭救舜,“脱舜于瞍、象之害”。她又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画家,是中国画祖,又称画嫘。

陵区看完,后面是庙区,即皇城。古建筑一般多见前庙后陵,这种前陵后庙的布局比较少见。皇城又名离宫、离乐宫,取离位享乐之意。外形像一座小城,城墙重修于清,中轴线上有影壁、戏台、卷棚、献殿、正殿、寝宫,两侧有钟鼓二楼。

砖雕影壁,中刻《舜帝抚琴歌南风图》。两侧刻《南风歌》(相传为舜所作):“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为宗教人士赵朴初所书。后面是戏台的背墙。

清代戏台和卷棚,自然是给舜帝看戏用的,每逢舜帝生日和祭日,这里会上演大戏。

清代钟鼓楼。

献殿,重修于明清。是民间祭祀舜帝、敬献祭品之地。上悬康熙御书“濬(jùn)哲文明”匾额,赞美舜帝智慧深远且文德辉煌。


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重檐歇山顶,为元代建筑,明清时期多次维修。舜帝头戴冕旒,身着衮服,神态庄严,两旁站立臯陶(yáo)、夔(kúi)、稷、契(xiè)四位重臣。


寝宫,题为“养颐宫”,是帝后起居的宫室,为近年重建。内塑舜帝、娥皇、女英像。


到此,景区游览完毕。其实,舜作为传说中的上古人物,他的真实性是有争议的,历史上到底有无此人,专家学者们阐述了不同的观点,这可能是个永远的谜了。不可否认,在舜身上,凝聚着古人对理想政治和理想社会的情感寄托,修陵建庙奉祀,树立一个完美的榜样,以期熏陶帝王以德治国、教化百姓以孝理家,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
舜的时代已经过去四千多年,他所代表的德孝文化却如长流水,生生不息,备受推崇。老黑觉得,倡导“德孝”固然是好事,但首先要遵从人的内心,而不是立下规矩强制人们遵守。“德孝”应该是一种爱的行为,爱是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缺乏爱的“德孝”是违背人性的,其结果是扭曲的、不美的。
转身回到起点,彩虹门外,广场最前端,两只吉象甩动长鼻为老黑送行,并祝老黑一路平安。老黑欣然挥一挥手,飞身跨上时光的骏马,一骑红尘滚滚而去。。。

(游于2019.09.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