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痛风的中医治疗心法:调理脾胃,健脾化湿。痛风急性期缓解后,肿痛虽消,但关节仍疼痛

2023-11-18 13:43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痛风的中医治疗心法:调理脾胃,健脾化湿。痛风急性期缓解后,肿痛虽消,但关节仍疼痛难耐,因此就诊者亦不少见。邪深久恋,戕伐正气,脾气受损,表现为局部关节酸胀,疼痛或剧痛,逢阴雨、风冷天气,症状加重,关节不红不肿,伴见喜暖恶寒、神疲乏力、纳少脘闷、腰膝酸软等症。 《说文解字》云:“痹,湿病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痉项强,皆属于湿。”湿邪有内外之分,与风湿病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是导致关节肿痛难愈的直接原因。 治疗慢性痛风注重调理脾胃,务使脾气得健、水湿得化,常用方剂如防己黄芪汤、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平胃散等。脾虚湿盛、漫肿困重者,重用黄芪、苍术、薏苡仁,可加萆薢、木瓜、晚蚕沙等;中焦湿阻、脘闷纳呆者,可加藿香、苏梗、荷梗以芳香理气化湿;若兼风邪,疼痛游走,可加防风、威灵仙、海风藤等祛风胜湿、通络止痛;阳虚寒盛、冷痛暗紫者,重用桂枝、附子、细辛等温经散寒。 中医理论中,脾主运化,脾可将水湿及水谷精微运送至机体各个部位,水液及营养物质通过脾、胃、肺、肾等的功能结合,转化为精液及精气,供人体所用。当人体脾胃功能虚弱或脾胃失调时,水湿易停于体内,流动不畅,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症状。常见病理症状包括痰、饮,水湿内停可成痰,水湿运化失常可成饮,水湿积聚体内,患者可出现下肢及颜面浮肿、腹水、胸水等症状。针对脾虚出现水湿内停的患者,需采用健脾化湿的药物增强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使多余水分排出体外,避免病理因素产生,此方法即为健脾化湿。 凡气味芳香,以化湿运脾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芳香化湿药辛香温燥,能疏畅气机,宣化湿浊,促进脾胃运化,适用于湿阻中焦,脾为湿困,运化失常而致的脏腹痞满、食少体倦、口甘多涎、呕吐泛酸、渴不欲饮、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证。对于痰湿壅滞及湿温、暑湿等证,也可应用。 在应用时,应根据不同证候,作适当的配伍。如寒湿者,配温里药;湿热者,配清热燥湿药;脾虚生湿者,配补脾健胃药;痰湿阻滞者,配燥湿化痰药;湿阻气滞者,配行气药。 本类药物辛温香燥,易伤阴耗气,故阴虚血燥及气虚者慎用;又因其芳香,多含挥发油,故入煎剂宜后下,不宜久煎,以免降低疗效。 一、藿香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广藿香的地上部分。以茎粗壮,不带须根,香气浓厚者为佳。主产于广东。夏春季枝叶茂盛时采收。 【处方用名】 1. 藿香: 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切段的藿香。 2. 藿梗 :藿香茎的切片。偏于理气。 3. 藿香叶: 藿香的叶片。长于发表化湿。 【性味归经】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止呕。 【应用】 1. 用于湿阻中焦。身材腔痞闷,少食作呕,体倦等。 常与苍术、厚朴、半夏等同用。 2. 用于暑湿及湿温。 ①治暑月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而致恶寒不适,头痛脘闷,呕恶吐泻者,配紫苏、厚朴、白芷等,如藿香正气散。 ②湿温初起,多与黄芩、滑石、茵陈等同用,如甘露消毒丹。 3.用于呕吐。 ①湿浊中阻之呕吐,常与半夏配伍。 ②偏于湿热者,配黄连、竹茹等。 ③偏于寒湿者,可配丁香、白豆蔻等。 ④妊娠呕吐,配砂仁、苏梗等。 ⑤脾胃虚弱者,配党参、白术等。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二、佩兰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佩兰(兰草) 的地上部分。又名省头草。以质美、叶多、色绿、香气浓者为佳。主产于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夏、秋两季收割。切段晒干用。 【性味归经】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 腔闷呕恶、口中甜腻、多涎口臭等,常与藿香、厚朴、白豆蔻等同用,以增强芳香化湿之效。 2.用于外感暑湿和湿温初起。 外感暑湿者多与藿香、荷叶、青蒿等同用;湿温初起者多配伍滑石、薏苡仁、藿香等,均以增强化湿解暑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三、苍术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茅苍术(茅术、南苍术)或北苍术的根茎。均以个大、质坚实、断面朱砂点多、香气浓者为佳。前者主产于江苏、湖北、河南等地,以江苏茅山一带所产者质量最佳。后者主产于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春秋两季均可采挖,以春季采收为好。 【处方用名】 1. 苍术 :又名茅苍术。去残茎、须根及泥土,水浸切片之苍术。燥湿力强。 2. 炒苍术:麦麸炒的苍术。长于燥湿、健脾、明目。 3. 焦苍术 :炒焦的苍术。偏于固肠止泻。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湿。 【应用】 1. 湿阻中焦。 脘腹胀闷,呕恶食少,吐泻乏力,舌苔白腻等,最为适宜。常与厚朴、陈皮等配伍,如平胃散。对于痰饮、水肿等脾湿偏盛之症,亦可选用。 2. 风湿痹证。 ①痹证湿胜者尤宜,常与独活、秦艽等同用。 ②湿热痹痛,配石膏、知母等,如白虎加苍术汤。 ③湿热、湿浊带下、湿疮、湿疹等。常与黄柏合用,即二妙散。 3.用于外感风寒挟湿之表证。

痛风的中医治疗心法:调理脾胃,健脾化湿。痛风急性期缓解后,肿痛虽消,但关节仍疼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