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就像是一个大桃子
说木星是一个气态行星这是没有道理的,把太阳系九大行星分为近日行星轨道上的行星称之为类地行星,把太阳系远离太阳中心行星轨道上的行星称之为类木行星,这种分类也是不严谨的,无论哪个行星,它将成为那种行星特质都取决于是否靠近太阳的温度和引力压强,换言之,越是靠近温度很高的太阳辐射和越是质量引力太小的行星,那么,它就越是不得已赤膊上阵被迫在行星轨道上裸奔,比如说水星,水星是九大行星之中最靠近太阳辐射中心高温炙烤的行星,而且,它的质量引力还特别的小,之所以,它是一贫如洗,一点液态水都不可能存在,如果它有庞大木星的体量,即便是最靠近太阳,不仅不至于滴水不剩,而且它的汪洋大海会比地球还要浩瀚,只是温度要比地球高很多,参照金星温度,有着木星庞大身躯水星上的海洋温度可能会达到几百摄氏度。
相对质量引力较小的水星而言,再反观体量庞大质量引力巨大的木星,说木星是一个气态行星,这是毫无道理可言,计算木星质量体积可以把木星厚实的气态云考虑进去,计算地球的质量体积却可以忽略地球稀薄大气层的质量体积,这种双标计算模式肯定无法得到严谨的科学数据,我们知道,地球不仅有一个液态水海洋,还有一个相对而言密度比较稀薄的气态海洋,千万不要小看密度相对较小的气态海洋,我们都生活在气态海洋之中,你在气态海洋之中肯定是称不出空气的重量,就如同你在液态海洋之中是根本无法称出液态水的重量是一个道理,称不出重量并不等于没有重量,地球液态海洋海平面之上气态海洋最底层稀薄空气不是没有重量,我们给打饱空气的篮球称重,它(空气)的准确重量并非就是打饱气的篮球重量减去未打气之前的重量,空气中称空气,必须还要除去空气的比重浮力,气态海洋最底层液态海洋海平面以上空气有多重,八匹大马拉都拉不开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是否能够告诉我们一部分信息,一个行星的质量体积大小,严谨的精确数据应该是包括它的液态海洋和气态海洋,液态海洋也并不局限于液态水海洋,当然也包括液态甲烷和液态氢,以及液态氮等,气态海洋也不局限于地球上的氧气和氮气,当然也包括木星上的气态甲烷等
综上所述,我们说木星是一个气态行星是没有道理的,星辰大海里的恒星、行星、小行星、陨石、宇宙尘埃就如同汪洋大海之中的海洋生物一样,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小虫,小虫吃细菌等,宇宙尘埃就是星辰大海之中的最小食物,之所以木星能够茁壮成长成为超级巨无霸,它的一生没有少吃其它天体,而且还必须是比它更小的天体,否则,不是它吞噬别人,而是别人吞食了它,或者相同大小同归于尽,木星大鱼吃小鱼渐渐长大过程中它不可能选择性专吃气态物质,而是软菜硬菜荤素搭配来者不拒,比如说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投怀送抱偶然撞击木星,最终成为木星身体的一部分,你不能要求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也一定要是一个气态天体,我们只能够说相比较其它行星而言,木星的气态物质比较多,木星之所以气态物质比较多,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远离太阳热辐射,低温使得气态物质不至于被沸腾气化蒸发逃逸,一方面相比较质量引力抓不住液态水和气态物质的小行星而言,比如说水星和火星,体量庞大质量引力相对更大的木星引力更容易捕获并牢牢抓住被捕获的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使得它们不至于轻易逃脱而成为巨无霸木星身体的一部分,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太阳和黑洞,太阳和黑洞上的液态物质和气态物质更多,也就是说太阳是太阳系所有天体之中液态水蕴含量最多的天体,只不过太阳液态海洋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而黑洞的液态海洋和气态海洋也并非液态和气态,而是冰冻三尺坚如磐石的固态
综上所述,木星虽然气液态物质相对而言要比九大行星之中的其它行星更多,是有原因的,简而言之,一方面是由于木星温度低,一方面是由于木星质量引力大,都是促使木星捕获并牢牢抓住气液态物质的原因,气液态物质更多,并不能说它就是一个气态行星,它吞食的天体也不可能都是气液态物质组成的天体,只不过比重相对较轻的气液态物质浮于表面,在太阳和黑洞亦是如此,一百多种元素按比重分布,比重最轻密度最小的气液态物质总是浮于最表面,就如同太阳和黑洞气液态物质更多,我们也不能说太阳和黑洞就是一个气液态天体,再过几十亿年,木星越来越靠近高热辐射的太阳,随着温度的升高,木星上气液态海洋之中蕴含量最多的易挥发物质甲烷也就沸腾蒸发逃逸了,剩下的只是相对而言更不易挥发的液态水,木星也许就像是脱去果肉的桃核,这个桃核加上相对而言并不算多仅存的一点果肉(液态水),质量体积也许可能只相当于十倍地球大小,这个类地行星超级地球能否成为第二故乡人类未来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