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里的这两种饭局,答应我,一定别去
01
先讲一件过去的真事。
几年前,我们单位有位30岁出头的小伙子,叫他小丁吧,深得领导器重,走哪都带在身边。
大家都在传,小丁肯定是下一批的副处长人选,那时他还差几个月就达到条件了,他只需要加把劲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即可。
可突然有一天,形势急转直下。
小丁仿佛是一夜之间就失宠了,领导提到他,一脸的不耐烦,去哪里再也不带他,也不吩咐他单独做什么了。
大家都觉得奇怪,是领导对小丁的能力水平失望了,还是他做了什么激怒了领导?
很快,有好事者解开了这个谜。
原来就在几周前,小丁去参加了一场单位里的饭局,组织者是即将离职的小陈。
这小陈是什么人,又为什么要辞职?
小陈是小丁的同龄人,但不同于小丁的风生水起,他个性强、性子直,一把手对他非常不满。
最严重的一次,在大会上脸红脖子粗地不点名批评让他“干不了就滚”。
小陈被各种打压和排挤,家在本地也有些人脉,就动了走的念头。通过一番努力,收到另一家单位发来的商调函。
一把手倒也爽快地签字放人,从此,两个冤家江湖永别。
坏就坏在,小陈走之前,在单位里攒了个局,美其名曰“感谢和告别昔日好同事”。
他请了包括小丁在内的五六个人,这一群年纪相仿又比较聊得来的男女同事。
席间,大家把酒言欢,聊聊过去一起战斗的时光,又展望一番未来,最后伤感地道了别。
恰恰就这顿饭,把小丁一众人给害了。
类似这样的饭局,什么时候吃的、在哪吃的、在场的都有哪些人、大家在饭桌上聊了些什么……领导都会第一时间,知道得清楚明白。

无论小丁是出于什么目的去吃的这顿饭,从他踏入这场饭局起,他在一把手心目中就已被彻底封杀。
在职场上,“站队”是一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微妙之事。
谁也不会大张旗鼓地满世界宣传“我是谁谁的人”,他只会通过动作和倾向性表态,润物细无声地传达自己屁股所在的位置。
其他人呢,也不会直接问“你是谁的人”,而是默默观察和判断,他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事,更像是谁的人。
在这无数的细节中,“去了谁组的饭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不要小看了饭局背后的寓意,组织者叫了哪些人去、哪些人又应约赴席,都是一种明确的立场宣告——你是谁的人,又站在哪一边。
这正是我想告诉你的,第一种坚决不能去的饭局:
那些因旗帜鲜明跟领导闹翻、从而选择离开的同事,在临行前组的局。
或者哪怕他不离开,只是单纯组局吃个饭,也别去。
类似的饭局你只要去了,立马就会被贴上“领导的对立面”之标签,想撕也撕不掉。

请点击输入片描述(多18字)
02
第二个故事,是我一个朋友小林跟我分享的亲身经历。
那天是12月31日,几个年轻同事说,大家辛苦一年了,跨年夜一起去聚聚,费用AA。
刚好那天他也没什么事,就去了。
去的全是95年左右的年轻小伙子,几杯酒下肚,场子氛围就起来了,大家纷纷打开话匣子。
这一开口,他才意识到自己来错了,他跟在场的绝大部分人风格迥异,格格不入。
在场的,大多数平时就是“愤青派”,年轻人嘛,年轻气盛、不服气这个那个的,倒也正常。
这会,有借着酒劲更是疯狂吐槽领导、吐槽单位风气的,有抱怨自己不得志的,总之就是负能量宣泄大会。
而小林要比同龄人更成熟稳重,早就过了这种什么都见不惯的、愤世嫉俗的阶段。
大家还在自豪于当个屠龙少年多威风时,他却早就在琢磨如何融入龙的世界了。
此刻他坐在那儿,眼看着俨然骂领导、骂单位已经成为了一种政治正确,他开口也不是、不开口也不是,只好端着酒杯一脸陪笑,全然一座尴尬的雕塑。
随着话题深入,他却越听越不是滋味,待不下去了,后来干脆借故说家里有急事,先行告辞。
元旦后再回单位上班,发现当天那些一块出席饭局的同事明显跟他更生疏了,坐一块都不知道该说啥。

他很后悔:
明明参加类似的应酬是为了加强同事间的感情联络、方便以后开展工作,怎么反倒去了这顿饭却还疏远了?
早知道,还不如不去呢!
没错,如果大家本就不是一路人,平时在办公室里忙工作、单纯的同事关系,三观的不同尚能隐藏在和谐又克制的同事关系之下。
要是抛开工作场合、打着“咱私底下哥俩好”的旗号,往饭局里一坐、再一聊,那种气场不和、那种“话不投机半句多”,就凸显得很彻底了。
这是我想跟你说的第二类单位里千万不能去的饭局:
别什么饭局都一口答应,去之前先问问,都有哪些人要参加。
然后在脑子里过一遍,这些是什么人,又跟你有什么关系、大家是不是一路人。
当你发现这场饭局你的其他人平时为人处世的风格、站队的倾向跟你自己大相径庭时,一定要果断回绝,千万别去。
别想着什么求同存异,不存在的,去了只会显得你是个怪物。

除了关于立场和抱负的不同,还有以下社交规则,决定去之前,先确定自己不是异类才行。
比如性别平衡:去的全是男同志,唯有你一位女同志,这合适吗?(除非你平时行事风格就很爷们,跟男的打成一片)
比如酒场规则:在场的所有人都一饮而尽、千杯不醉,唯独你滴酒不沾,只端着茶杯以茶敬酒就想融入集体?这只会让人觉得你没诚意,还不如别去。
比如消费档次:单位里有钱人多,眼看大家都身一身名牌开着好车,次次约的都是高档场合,这种饭局,你一个还在租房攒首付的穷人掺和个啥劲呢?
这其中,站队和立场是最难跨越的鸿沟,经济阶层又是最残忍却又最明确的分界线。
其实你与同事,原本大家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如果三观不同,则根本没必要强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