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部分肝硬化经由慢性乙型肝炎发展而来,需引起重视!
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可演变为肝炎后肝硬化。研究表明,不论过去有无相应的病史,我国绝大部分的肝硬化是经由慢性乙型肝炎逐渐发展而来的。

肝炎后肝硬化临床上可分为活动性和静止性两类。活动性肝硬化是指慢性肝炎的临床表现依然存在,肝功能异常,特别是ALT升高,有黄疸、门静脉高压症,如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水、脾脏进行性肿大等。静止性肝硬化则是指ALT正常,无黄疽,可伴门静脉高压症。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持续,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病变活动,炎症坏死激起再生修复机制。感染清除后,早期纤维化是可逆的,已发展为肝硬化后则不能恢复。

今年50多岁的田女士,田女士从小就是乙肝病毒携带者,那时候年龄小也就没当回事,觉得自己不痛不痒的不碍事,挺一挺就过去了。直到三个月前,觉得肚子隐隐发胀,眼睛还有些发黄。到医院检查显示,肝功能异常,转氨酶,血小板能指标都异常,病毒量高达10的7次方,B超显示是肝硬化。
看到检查结果,田女士一度崩溃不已,为了治疗疾病,田女士四处求医问药,后经过亲戚介绍,田女士认识了同是肝硬化的老乡。经过询问,联系到了肝病专家杨主任

到院后,杨主任详细询问了田女士的情况,了解到田女士晚上睡觉容易醒,早上起来口干口苦,同时尿黄,乏力,平时肝区隐约刺痛,针对治疗,根据田女士的病情采取了中西医结合治疗。
一周后,田女士乏力,口干苦、尿黄的症状消失,睡眠也好了很多,继续调理后,一个疗程后再次去复查时,肝硬化已经成功实现逆转,巩固治疗后田女士重获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