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城汽车三五年内要打一场闪电仗

2021-07-05 09:47 作者:车市裴聊  | 我要投稿

合资企业也将全面转轨,进行电气化和智能化,中国车企现在看来,是毫无保留,更坚决地执行智能科技创新和电气化的一方。长城汽车显然是为此有着更深布局和谋划的那个车企。

无可否认,全球汽车赛道变轨,随中国汽车向上突围的自主品牌车企们,纷纷寻求换上新赛道。

而做好热身,摆好姿势的,无疑是那些充满能量却一点不含糊危机的车企,比如近年来人气很旺的长城汽车。

在6月28日长城汽车重视超过历届、加大会议份量高规格的科技节开幕式上,长城舵手魏建军的致辞,透着对现有的危机的清晰认知和对未来的乐观前瞻,而关乎长城汽车的未来的2025战略,仅仅是4年的时间,却涵盖了让人目不暇接的内容。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魏建军没有在长城汽车连续几日将要发布的宏伟的2025战略目标和众多提振长城科技创新战略举措下沾沾自喜,而是带着危机的口吻,与与会者指明了当下的任务和基于三五年成败的思辨。

400万辆目标关键在于全球化

此次长城科技节,魏建军基于对当下全球车市与中国市场、长城汽车发展现状的判断,定下了2025战略,也就是未来4年,产销400万辆,80%将是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

而在2025年,长城规划,将推出50余款新能源车型,这的确是一个令人期待的数字。

从目前的长城产销规模看,是100万+规模,4年之内扩大到400万辆,这显然是一个很高的目标,而且其中新能源车将占80%。

也就是说要达到320万辆。按照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以及未来4年的增长量,真能达到这一目标吗?

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

魏建军肯定不是被乐观冲昏了头脑,而是基于对中国市场以及全球市场走势、自我实力的判断,此目标的注脚,就是长城汽车一定是国际化的,国内国际两头开花,才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这让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近年来长城汽车国内国际的布局,尤其是其引入瞩目的国际化步伐。

从2019年俄罗斯图拉工厂投产,长城显然加快了全球布局。长城的国际化布局,是高质量规格的,是研发基地与生产基地双线开展的,而不仅仅是海外KD工厂。

比如其研发布局,涵盖亚洲、欧洲和北美,形成“七国十地”布局,在海外,建立了俄罗斯、印度、泰国3个全工艺整车工厂,和5个KD工厂。

而在国内,长城接连接盘江西上饶原汉腾汽车工厂、湖北荆门原猎豹工厂,在中国已经建立起9个整车生产基地。这一切,都是为400万辆目标扫清产能障碍。

凭借什么实现目标?

在如此战略目标之下,魏建军却同样如去年一样,提出“危机论”,他说,外资品牌已经开始在全球加速布局,中国汽车要实现真正上的超越,只有这三至五年的时间,快速放大优势,才有可能在新能源和智能化这个新赛道上领跑,而且中国汽车品牌的机会,只有一次。


显然,魏建军此番判断,关键还在于“机会”。这个机会不是传统燃油车的,而是新能源和智能化。

中国汽车近年来的巨大进步,不能说是传统燃油车没有,而更大的则是智能化、新能源汽车兴起,在合资品牌还没有转换赛道的时候,抢先上了赛道。而这个合资还未深度布局的赛道,显然是窗口期不会太长。

作为中国汽车品牌风云人物,魏建军非常清晰地判断了这一趋势,因此才有长城汽车的2025战略。

那么如何才能在窗口期快速放大优势呢?长城2025战略,便是为此准备而来。长城精细的2025战略涵盖了太多的东西,但总的来说,就是1000亿元的研发,搞科技创新,在智能化和新能源多元化战略上齐头并进,抢跑竞争赛道。

长城汽车副总裁穆峰

4年之内,1000亿元的投资,不是普通车企能拿的出手的,足见长城汽车决战未来三五年的坚定决心。

基于此战略,长城汽车轮值总裁孟祥军提出更为具体的2025战略——“绿智潮玩”,即以绿色碳中和、认知智能化、全球潮牌潮品、共玩众智众创4大战略方向,加速企业低碳智能升级,计划2045年全面实现碳中和。

为此,长城将开展一场以人力、研发、企业组织等为主题的全方位变革,以图打造科技出行公司,为全球化、为未来竞争做战略储备。


魏建军在致辞中更是亲口承诺,到2023年,长城在全球范围内的研发人员,会在现有的1.5万人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万人,其中,软件开发人才达到1万人。

砸钱、人才、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这些看似所有有雄心的车企都应该为未来储备的关键词,在长城身上格外显眼。

长城将如何干?

新能源、智能化带动中国车企进阶,与尚未深度布局的合资品牌形成错位竞争。关于窗口期,长城负责技术的副总裁穆峰一番话其实很有道理:外资品牌决策复杂,冗长,长城每周都可迭代。


在笔者看来,智能科技创新在中国产品中的大范围普及,改变了消费理念,弱化了外资品牌溢价。汽车产业面临百年未有大变局,也正是基于此。

因此,中国车企做好竞争储备,就是为了迎战合资企业同样走上此赛道。传统燃油车技术已逾百年,中国车企无力超越,而蓬勃发展的中国新能源、智能化技术自然便是大机遇。

在新能源领域,长城汽车将集中在纯电动、氢能、混动等领域,魏建军说,长城将着力在低功耗、大算力芯片和碳化硅等第三代半导体关键核心技术,以及现代传感、信息融合、人工智能等方面,做好软件和硬件的交互融合,确保在新能源和智能化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从近期长城的动向看,在传统燃油车的基础上,长城将现有车型逐步改换DHT混动,而欧拉、沙龙将主要发展电动车、氢能源。计划2023年推出首款全尺寸氢燃料电池轿车,2025年实现全球氢能市场占有率前三。


长城此次科技节上,也发布了其电池品牌“大禹电池”,并承诺开放共享。并提出,推进经济性、长续航、高性能三类动力电池解决方案,预计到2025年形成215GWh产能。

长城同时发布了咖啡智能2.0,全面布控智能出行。“围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服务,建立全栈自研能力”,实现由“感知智能”向“认知智能”进化升级。目标是,2025年高阶自动驾驶前装渗透率达到40%以上;通过深度融合、硬件可插拔、软件可复用,打造可以生长的智能座舱生态系统。


另外,基于“中央计算+区域控制”的GEEP4.0架构的开发将于2022年落地,基于中央大脑的GEEP5.0架构已经立项开发,预计在2024搭载车型量产。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还公开了其“线控底盘”技术,智能化底盘技术,将提高车辆的安全性、操控性。

其实,未来的三五年,何止是长城,而是中国车企竞争力重构,在新赛道上全面对决合资大决战前的谋局阶段。


因为接下来,合资企业也将全面转轨,进行电气化和智能化,中国车企现在看来,是毫无保留,更坚决地执行智能科技创新和电气化的一方。

长城显然是为此有着更深布局和谋划的那个车企。


长城汽车三五年内要打一场闪电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