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中年人较容易患上抑郁症?

2023-02-27 11:35 作者:荣新奇教授  | 我要投稿

一项研究显示,人一生的快乐呈现“U”型,谷底出现在中年时期。

中年人,为什么会不快乐呢?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中年应是成熟有余裕的年岁,却可能面临最大的快乐和幸福感危机。尽管各国有不同的年龄、男女分布差距,但四十多岁的男女,却最容易出现抑郁。


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指出指出,身体的退化是一个原因。记忆力、体力可能都在四十岁左右到达顶点。身体上的限制带来不舒服的感觉,也意味着必须跟着调整经营人生的方式。

当生理状况改变时,遇上人生的重大变故,例如婚变、裁员、父母离去,身心的复原弹性以及面对新挑战的学习和竞争力,也可能不如以往。

中年过后,心理的需求和期待也改变了。中年后,人追求自我实现,期待自己给社会带来贡献或自我满足。如果无法达到这个需求,只是还在追求爱,甚至还只是在追求金钱的生存与安全需求,可能就不会快乐。

追求自我实现可能也带来更多反省与矛盾。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很多人过去没有探索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或者明知自己想前进的方向,却顺从传统的价值的中年人,可能都会开始思考“我是不是要继续这样下去?”

同时加上这样生理与心理状态带来的压力,现代人无法和以前的人一样,从社会网络得到庞大支持。现在社会变动的脚步快、异质性高,每个人的背景、发展都大不同,人与人变得不容易分享、彼此体会,现代人要比以往学着更能自己过生活、自己做决定。


如果生理的改变是必然;心理、社会压力不可避免,那么,中年人该怎样才能比较快乐?荣新奇教授建议可以从以下着手:

首先,尝试生理和心理都要“归零”。除了睡前不要再大吃大喝,增加身体负担外,也可以学着练习专心数自己的呼吸,摒除工作的思考,让睡眠真正是放松的,身体心理都进入完全休息的状态。

其次,过去或许能过目不忘,或者熬夜工作不喊累。到了中年之后,要接受自己身体机能可能不如以往,而要重新调整工作方式,一样能把工作做好。例如,随身携带备忘录,或者以平均分配工作时间取代熬夜习惯、或者由年轻同事分担一部份不擅长、要重新学习的工作等。

第三,建立多轮轴的生活方式。建议可以从不同的层面找到生活的满足。有人的满足完全来自于工作,如终身学习、找到新兴趣;或者培养新的人际关系;帮助别人等这样多轮轴的生活方式,可以为中年找到不同的生命价值和支撑网络。


很重要的一点是:或许受到上辈或者社会集体潜意识的影响,很多人在中年前不曾思考自我的兴趣与长处,而勉强自己走上特定道路。

如果在中年出现焦虑,或许也是转机,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焦虑何来?兴趣在哪里?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强项和弱项在哪里?


原文原创自荣新奇教授催眠心理工作室,如需转载,请取得许可并标明出处。有任何疑问,可以点击头像私信联系。


为什么中年人较容易患上抑郁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