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手机后置摄像头拍摄的人像会有浮肿样的变形感,有办法避免吗?

2023-06-08 12:34 作者:李明殊_  | 我要投稿

1.

简单来说,不同焦段的镜头的透视效果是不一样的。

实际上这句话并不正确,真正影响视角的其实是观察距离,但是要保证一个合理的构图,使用不同的焦段就必须使用不同的距离进行拍摄,所有就有了不同焦段带来的视角不同的感觉。


不论是广角和长焦,其实都有一定的畸变的问题。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把50mm镜头称之为标准镜头,因为看起来最舒服,符合人眼的认知。

但是问题在于,你使用后置镜头拍摄的时候,尤其是主摄,大多都是24mm左右的广角,自然就会带来一定的变形感。


所以方案也就很简单了,尽量使用类50mm的焦段,在一个合理的距离上进行拍摄。

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构图和距离并不是那么好控制,你的胳膊有可能也不是那么的长。



2.

本质上这个问题的产生,是三维空间投影到二维平面的信息折损。

你看到的形象,其实是真实的三维的物体在你视网膜的投影,降维的肯定是伴随了一定量的信息丢失的。


这么说可能不好理解,换一个大家更为常见的,地图,来说明这个问题。


地球是个球体,我们所看到的地图往往是一个平面。(这不是废话么)

所以问题来了?


如何在2维平面上表达3维的信息?


让我们来想几个办法吧.



a.

想象地球是一个涂满了染料的有弹性的皮球,然后在地面上铺一张纸。

如果这个皮球有弹性的话,那么只要你力气够大,使劲朝下压,球的一半的信息都会背印在纸上。

那么你会得到一个直径跟地球差不多的圆,而且这个圆只能表达一半地球的信息。

很明显,如果要在一张地图上画个世界地图的话,那就按两次好了。


但是很明显,半球面的面积大于圆形的面积。由于弹性的存在,所以一部分信息被压缩了。

越靠近赤道,面积被压缩的越厉害。


b.

再说地球也不可能有这么好的弹性。

再想想办法?


反正我们要的地球的表面信息,那干脆把地球挖空,里边塞一个灯泡。

不同的地貌,比如海洋和陆地的透光率不同,得到的影子应该就是我们平面化的地图了。

很明显,赤道周边的面积会被无限拉伸。


而且缺点也是一样的,需要两张图才能表示整个世界的信息。

这种方式就是:球极平面投影 


c.

那我用纸形成一个圆柱围住地球,中间塞一个灯泡。

之后把纸平面展开。


完美,一张纸上表达了整个世界的信息。

但是弊端也很明显,越靠近两极面积会被拉伸的越厉害。

所以你看,俄罗斯之所看起来那么巨大,只不过因为他靠边啊……


这种方式,也就是应用最广泛的墨卡托投影。

国内的高德,百度,几乎都使用了这种投影方式。


谷歌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了,默认的就是球体视角,也支持切换到2D


这里推荐一个网站:

https://thetruesize.com/

查看地图实际大小,并且可以拖动进行面积的对比。

比如在地图上看起来硕大无比的格陵兰岛,实际上还没有印度大,跟中国比起来,更是个弟弟了。


静止平面上的地图,失真是绝对会失真的,这辈子都不可能不失真的。

只有用用地球仪才能大概了解这样子。


所以还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真实的地图?

目前来看,最可行的方案应该就是VR。


所以还有一个方案就是,你给自己建个模,然后再带上一个VR眼睛去观察自己,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失真。



3.

当然,终极还是脑后插管。



为什么手机后置摄像头拍摄的人像会有浮肿样的变形感,有办法避免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