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电生理器械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规模前景分析

电生理技术指测量、记录和分析生物体发生的电现象和生物体的电特性的技术,是电生理学研究的主要技术。心脏电生理介入技术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心脏传导系统的电生理特性,明确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从而选择合适的临床治疗方案。一般而言,电生理检查和心脏电生理手术应在心内科导管室进行,主要分为电生理检查、标测、消融治疗、电生理复查等几大环节。
心脏电生理手术通常需要在导管室中进行,其手术器械配置因标测手段及临床治疗需求有所不同,通常分为设备与耗材两大类。针对房颤、非典型性房扑、合并结构心脏病的持续性室速等复杂指征,心脏电生理手术还可导入术前的CT、MRI的信息指导消融。此类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消融术依赖三维导航标测系统信息融合,对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人机交互效率要求极高。
1、心律失常患者基数
心房颤动(即“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症之一,2020年,中国房颤患者人数达到1,159.6万人,受人口老龄化影响,房颤患者人数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加。
2016-2022年中国心房颤动患病人数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共研网整理
室上性心动过速(以下简称“室上速”)亦是临床中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病症之一,在一般人群中,室上速的患病率约为0.23%。2020年,中国室上速患者人数达到327.3万人。
2016-2022年中国室上性心动过速患病人数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共研网整理
2、心脏电生理手术量规模
随着心脏电生理手术治疗的优势逐渐得到临床验证,中国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中使用电生理手术治疗的手术量持续增长,从2015年的11.8万例增长到2020年的21.2万例;预计到2022年,心脏电生理手术量将达到32.7万例。
2016-2022年中国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电生理手术量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共研网整理
3、房颤消融手术量进一步提升
房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消融手术难度较大,因此房颤治疗中通常需要配备三维标测系统进行更为精确的心脏建模,以便于医生进行精准治疗。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比例逐年增加,预计到2022年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将达到15万例。
2016-2022年中国房颤导管消融手术量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共研网整理
中国拥有庞大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基数,国内心脏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4.8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1.5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8.3%,预计2024年,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将达到211.1亿元。
2016-2024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规模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更多行研报告内容请见共研网《2023-2029年中国电生理器械市场调查与市场需求预测报告》,共研网专注于产业咨询,专业提供专业和高性价比的行研报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