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料】红楼梦的神话心理 节选

2023-02-23 16:39 作者:魔怔的阿Q  | 我要投稿

声明:节选自《红楼梦学刊》198003 凭记忆打字,可能有遗漏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命运 节选

很早的时候,宝黛已经知道彼此相爱(见20回)而宝玉三番四次地说,除了她以外,他心中再也没有其他的女孩子了(20、28、29回)。即使如此,她仍然用疑妒来折磨宝玉和自己,(29、30回)。作为一个孤儿,她缺乏安全感。她倾向于自卫和占有。

当她第一次踏入贾府时,她要改变她父亲教她饭后饮茶的习惯。为了要适应新环境,她产生了个人的焦虑,她也曾为了宝玉摔玉而责备自己。这种“羞耻和犯罪”(shame and guilt)的感觉,使她一方面自怜,另一方面则挑剔别人。

当宝钗初入贾府的时候,她立即加以嘲讽,这一性格上的缺点,早已给史湘云指出(20、22回)

夏志清指出,宝玉富于同情,而黛玉则以自我为中心。(4)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 (New work:Columbia UNivessity Press 1968),P268.)

由于性格的冲突,他们即使结了婚,也不一定会快乐的(5)21回批“写得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何也?……盖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宝玉欲近之而恐一时冒渎,故不敢狭犯也……故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实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陈庄浩《新编红楼梦脂砚斋评语辑校》香港-巴黎第七大学东亚出版中心,1972)”

小说“它不纯粹是一部爱情小说或是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除了感情以外,它还有心理学之深度,在宝玉的“三角恋爱”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心理上黑暗的一面。我们看到“人类堕落”(Fall of Man)”的重演。

首先,《红楼》是一部自白小说(Confessional novel)

曹氏的失乐园(LOST paradise)就是大观园。它是他幻想中的神话世界——太虚幻境——的缩影(17回)(9“是梦中景况”,脂批)这园子是俗世中的一个安乐窝,是纯真的人的理想住所。园内园外的尖锐对比是作者内心中要保持纯真的企图的“外表化”(externalizati on)”.为了要保持纯真,他创造出宝玉是大荒山的石头托生这个神话,这石头的无才是保持它的自然个性的保证。正如庄新正所指出的,在神话世界中,时间是不重要的。曹氏创造出无古无今(timelessness)的幻觉的原因,可以用伊利阿地(Mircea Elade)的说法来解释:人们不时要回归到原始的情况(即失乐园)去,这情况是非历史性(即非世间性)的(11\Mircea Eliade,The Myth of the Eternal Return,tr by w.r.Trasle)(Newwork:Pant heon Books,1954):idern.,”The Yearning for Paradise in Primitive Tradition ,”Daetlalus88(1959),PP.255-67.

在小说中,元宵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日子里,曾有三件重要事情发生:第一件是甄英莲被拐(1回),它代表“真”的丧失;第二件是元春归省,导致大观园的兴建(17 18回)这标志着贾家的繁荣达到顶峰;第三件事是王妃之死(见58回)(据吴世昌考据,王妃是元春)这是贾府衰落的先声。这三件事可以视为这部小说的主题:纯真的丧失、要保持它的努力、和努力的失败。

时间的重复和石头的神话都是一个文学手法,它要把读者带到作者的神话世界里。

作者用二元论(dualism)来表露他的内心冲突。在小说中,每个重要人物都是排行第二……(略)由于有第二必有第一,作者似乎是说凡物必有它的对手(counterpart)

作者创造出三对重像来切实的表达这个意思。每对重像都有相似个性,因此,宝玉黛玉宝钗便各有甄宝玉晴雯和袭人做自己的重像……“假作真时真亦假”这意思也见于宝玉梦中的兼美:她是个黛玉和宝钗的混合体。(15、脂批:晴有林风,袭乃钗副。相反实即相同)

这固然是他一厢情愿的看法:两个对立者不发生冲突,反而能和谐共处。不过,他要他的纯真不被外来邪恶所污染的愿望瞬间被社会压力所粉碎,


【资料】红楼梦的神话心理 节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