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GPA: 2.89/5,去英国前3,星辰大海路!

# 基本情况 #
本科:双非社会工作
绩点:2.89/5.0
雅思:7.0
推荐信:科研x3 (本校x2+海外x1)
经历:一堆公益比赛和志愿者经历;埃塞东方工业园科研;公募基金会实习;试点社会工作机构实习;社会投资数据分析实习;OX科研(进行中)
去向:St Andrews(英国大学综合排名第3)-MRes Social Anthropology
历程
晚晚地产生读研的念头,慢慢地准备申请,后来凭借一点点的幸运,踏上了未知但值得期待的征途,这就是我的申请全过程。背负不太好的三维背景,在实习中慢慢努力和慢慢学习。
关于标化成绩,我只想说一句前人说过无数次的话 —— 越高越好,越早越好。即使方向未确定,但一个好的绩点(和语言成绩),就像得体的外表,早早准备,越高越好。
关于专业的选择,即使在一封封申请提交的PS当中要阐明自己对于未来职业生涯和道路方向的坚定立场,但心里对许多事情都依旧充满着疑惑,比如专业和未来数十年的职业生涯,对多个学科的好奇和喜欢和从中选择一个的矛盾等等。我想的是,不走不知道,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选择自己负责,摔了我也认了orz。
公募基金会的工作是我的第一份实习,工作中经常和弱势儿童和妇女接触。每一次为他们筹备活动、收集资料和接洽的时候都会被一些小故事而感动。一个大概6、7岁的小男孩因为白血病不得不长期住院,在我们去医院收集这些小朋友的心愿的时候,他的心愿到现在想起都会让人心疼。他说,他希望要一个公主城堡,因为一直住在医院没办法回家,所以更没有机会为自己的妹妹过过生日。他说,如果可以的话,希望我们将这个礼物送给他妹妹,并再说一声对不起。和他经常在病房玩在一起的另一个小男孩,整天没心没肺笑嘻嘻的,交给我的心愿卡上写着诺大的三个字“游戏机”。我问他怕不怕老是玩游戏机他的IQ博士眼镜的镜片会越来越厚,他低下头说:“可是爸爸不陪我的时候我也不知道做什么,妈妈又不在了。”那时候我想,如果我可以做多点什么就好了,除了 “开始与评估”和“介入与结案”。微观视角下的实践总是让我收获颇丰,但宏观和中观视角下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挖掘也很吸引人。所以后来去社会投资相关单位实习,想了解资本对公益的态度和运作。不是所有人都幸运地从一开始就有明确的方向和清晰的目标,但我幸运地在实践中摸爬打滚找到了一点点的亮光。
高光
我在OX科研了一年多了,从开始的志愿者,到后来的实习生,再到现在的研究助理。一年前的我很难想象在学习中找到了兴趣,但始终未明确和坚定的自己会在申请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热爱和想要为之努力的研究方向。而这一段改变了我许多的经历,起源于申请开始时候的一次次套磁。求学道路上的每一个机会在后来看来,每一个都有可能成为重大的转折点 —— 我以为这个不招本科生的研究团队会拒绝我,但他们愿意让我从零开始学起;我以为本科只选学了定性研究的我,会和定量始终无缘,但我现在居然敲起了代码,做着数据收集监测清洗和分析;我以为我会害怕一切未知的事情,比如和大佬开单独的会、接触新的软件和语言、和世界各地的NGO和政府开会讨论等等,毕竟我是一个很懂得适时放弃的人,但现在的我却在享受那一堆看不完的教程和啃不完的书还有开不完的会。
我相信这段持续了一年多,到现在仍在进行中的科研给我的背景增色了许多。科研老板的推荐信更是申请的一大推动力。在没开始之前,我不知道自己能和大佬们共事,甚至有接触的机会,更不会知道疫情发生的这一年多来,我可以有机会一边学习一边做着自己热爱的事。如果没有gap这一年,这一切都不会出现。(我依旧没有资格轻轻地留下一句关于gap是否好坏的话,但如何在多个决定中做出取舍,并选择一个自己不会后悔的决定从来都是一个赌注,但也是一个让自己长大的机会。)
致谢
申请路上,幸运地获得了许多人的帮助和关键时刻的一句加油,同时也要感谢自己没有选择放弃。
高中的时候因为雨朦和雨彤的传奇故事知道了世毕盟,不知道是不是吸引力法则的原因,在希望自己能够有机会出去走走瞧瞧的暗暗推动中,在数年后,自己也踏上了申请的道路,有机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有荣幸能够与大佬们共事和学习。我对每一句来自朋友和老师的鼓励,来自家人无条件的支持,以及我在世毕盟的培训师和mentor(剑桥大学硕士毕业)的一路上的文书审阅、进度监督和机会发掘,都非常的感谢。培训师在本人的无敌拖延道路上发挥了绝佳的作用,考雅思前要提醒我、开成绩单要提醒我、周末回复我的信息。如果没有高中看到的那一条微博,也不会有找到世毕盟帮助的机缘,更不会申请到OX的科研,也不会有现在的洋洋洒洒写下这一堆话的我,和即将踏上求学之旅的我。
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忧虑,但我很开心我发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迷茫、焦虑、懒惰的我在一顿摸索和摔倒中逐渐找到一条尚且清晰的道路,相信大家也可以,祝各位如愿!
也希望疫情早日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