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约翰.洛克《教育漫谈》

2023-03-06 19:34 作者:Heracles2001  | 我要投稿

把孩子教育好是父母重要的责任,也是他们十分在意的事,同时这也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 §1关于人生在世之幸福,言简意赅地讲,就是拥有健康的体魄外加健全的心智。凡拥有此两者之人,再鲜有其他所求;凡缺乏此其一者,纵使拥有其他一切也了无意义。一个人幸福或痛苦,多半是自己所为。思想导向不明智,永远找不到正途;身体失常羸弱,即便踏上正途也难以前行。可以说我们遇到的所有人,他们是好还是坏,有用或无用,十有八九都是教育决定的。 我把孩子的心智看作是水,它能被轻易地导入这样或那样的路径。 自由和放纵对儿童丝毫无益,那时他们还缺乏判断力,需要约束和管教。 §33身体上强健与否,主要看它能不能吃苦耐劳;精神上是否强大,道理同样如此。一切美德和价值的重要来源和基础就在于: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欲望,超越个人喜好,当欲望倾向不好的一面时,还能完全按照理性认为的最好方式去行事。爱孩子本来是父母的责任,但是父母常常因为爱孩子而偏袒他们的过错。诚然,子女的事情不能横加干涉,应该允许子女在所有事情上拥有自己的意志,况且他们还是婴幼儿,犯不了什么大错,父母认为放任一下他们的不当行为也无妨,孩子在天真无邪的年纪有些小任性很正常,父母还可以以此取乐。 35宠溺惯的孩子必定学会打人、骂人,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想做的事就要去做如果从小就教他们借他人之手打人、伤人,鼓励他们以伤害他人为乐,以见人痛苦为乐,那么,等到他们长大之后,自我感觉足够强壮、能够为了某个目的去打人的时候,他们会不去打吗? 至于那些费尽心思腐化儿童,给他们灌输邪恶原则的细节我更不愿在此一一细数。但是我希望家长们冷静地考虑一下,平常有哪些不规矩或邪恶的东西,是孩子无形之中学会的?给孩子不一样的教导是否既是父母的责任,也是他们智慧的体现呢? 贪享吃喝的恶习如今已经如此风行,拥护的人如此之多,我真不知道它是否会被冠以美德之名;是否只要有人张口批判它,就会被别人视作傻瓜或者一个不通人情世故的家伙。 孩子小的时候对他们放任又亲昵,长大后则严以相待、保持距离。但其实自由和放纵对儿童丝毫无益,那时他们还缺乏判断力,需要约束和管教。相反,孩子成年后,有了自己的理性来自我引导,此时您对他们专横又严苛真是很糟糕;除非您真想孩子长大后讨厌您,在心里暗自算计:“爸爸,你什么时候死?” §46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心灵受到过分的抑制和打击;由于管教过于严苛,精神遭到严重创伤,以至于他们失去所有活力和勤奋之心;这种情况就比不管还要糟糕。因为挥霍放纵的年轻人有活力、有精神,有朝一日走上正道,还能成为能干、伟大的人物。可是灰心丧气的人胆小心怯、精神委靡,想要振作起来比较困难,几乎成就不了什么事业。 所以,孩子做错了事,不管怎样惩罚,如果只能让他感到疼痛而不是羞愧,就没有益处。 设想某种本身无害的娱乐活动,孩子既不喜欢也不讨厌,但他无心参与的时候,打他、用恶言恶语骂他、硬逼他参与,或是他参与的时候总是用这种方式对待他,哪个孩子不会厌烦呢?厌烦是再自然不过了。不愉快的情境常常影响到其中无辜的事情:好比一个杯子,有人常拿它来喝讨厌的药水,最后他一看到这个杯子就反胃,杯子里再装什么他也不会觉得好吃,杯子再干净,杯形再美观,用料再名贵,都无济于事。 奴性的管教方法会养出奴性的脾气。孩子因为害怕棍棒上身,所以顺从,假装乖巧;可是一旦没有棍棒威胁,没人看见的时候,他确信自己不会挨罚,就会更加放任自己的自然倾向。这样一来,他的自然倾向丝毫没有改变,反倒会增强、增多。而且,这样的约束管教之后,自然倾向爆发起来势头常常更为猛烈。 如果管教严厉到极点果真见效了,治好了孩子眼下任性的毛病;它其实带来的隐患更为糟糕、更加危险。 怯懦和对外界的无知,是人们归咎于私人教育的弊病 唯有将孩子的运气建立在德行和良好教养的基础之上,才是可靠、保险的做法。 真正能造就孩子能力的,是正义、慷慨和节制的原则,另外还需要观察和勤奋 孩子应该得到最大程度的尊重。”(Maxima debetur pueris reverentia.)不想让孩子模仿的事情,自己千万不要在他面前做。如果您认为孩子做某件事情是错的,但自己却不以身作则,他肯定会拿您的范例来庇护自己。他用这样的方法为自己庇护,您再用正确的方式来纠正他就不容易了。如果您自己做过的事情,轮到他做您就惩罚他,那他就不会认为您的严厉是出于好心,或是要小心纠正他的错误,而会认为父亲脾气暴躁、蛮横无理,自己享受自由和快乐,却毫无理 儿童无法感受到长篇推理的魅力;能打动他们的道理必须简明,并和他们的思想水平相符;这样才有可能(如果我能这样说的话)让孩子感受得到,他们才可能被触动。

约翰.洛克《教育漫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