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拉多纳:当命运之神成为剪辑大佬

2020-11-28 21:46 作者:AmnesiaMickey  | 我要投稿

如果命运之神也玩剪辑会怎样?

 

1986世界杯1/4决赛,第51分钟,马拉多纳打入了“上帝之手”,开始召唤队友庆祝。

然后,裁判示意手球,进球无效,并对他出示了黄牌。

他震惊、抱怨,像所有不满的球员一样,他激烈的情绪会让你质疑裁判是否误判。

仅仅3分钟后,他连过5人打进世纪一球。神乎其技,像极了篮球场上扑灭对方气焰的Answer Ball.

他让所有人坚信,即便遭到误判,他一人也足以为队伍带来胜利。

但第80分钟,莱因克尔为英格兰扳平了比分。1:1,双方来到加时。

第101分钟,英格兰右路传中,弧顶一脚劲射,守门员扑了一下,球弹到横梁,斜向下坠打在门线上弹出。

哨响,主裁把手指向中圈,球进、有效!英格兰队员在一瞬沉默后,开始庆祝。

马拉多纳与两三个队员走向裁判,他目中带火喋喋不休,把头顶向了裁判的胸口。裁判迅速起身跑开,掏出红牌,指向场外。

最终队友和安保人员拉住了他,他独自返回更衣室,没人知道他在里面经历了什么……

场上已发生的不会改变,英格兰2,阿根廷1, 剩下的时间毫无悬念。第120分钟,英格兰甚至打进了他们的第3球。

 

如果故事停在这里,你会怎样评价马拉多纳?

 

接下来是1990意大利之夏。

禁赛一年复出的他,以风卷残云之势加冕那不勒斯之王,带着他的老队伍回来了。

这趟旅程却更加艰辛。

首战落败,小组赛蹒跚出线。

1/8夺命助功绝杀巴西,接着是两场点球大战,他们淘汰了东道主晋级决赛。

阿根廷是真的幸运。

因为他不但被马拉多纳扛着前进,还被门神戈耶切亚加护。对了,还有首次参赛的风之子卡尼吉亚,他不但贡献了两粒灵光乍现的进球,还在半决赛逃过了一张黄牌。

但他们面对的是比四年前更为强大的卫冕冠军德国队,奇迹还能继续吗?

有赛前舆论觉得德国和阿根廷也许会踢出射门24比1的决赛,但事实上他们却旗鼓相当。

那是最精彩的0比0,射门数是13比12,阿根廷甚至还多了一次。

当然,德国队要责怪他们自己。因为他们在第85分钟错失了一次点球。

戈耶切亚扑向他的右侧,将布雷默的低射拒之门外。

他们在点球决战也犯了错误,最后一个主罚的,是队长马特乌斯,他直接放了高射炮。

阿根廷队赢了,迟到了四年,但终于还是赢了。

这是第一次有球队通过连续三场点球大战在世界杯夺冠。

德国队也会因为这场点球大战被人们铭记,因为在此前后几十年间他们的点球纪录都无懈可击,他们只输了这一次,却输掉了世界冠军。

四年前的BGM“阿根廷,别为我哭泣”依然应景响起,但泪流满面的却是马特乌斯,或许他会懊悔,如果他没有让出常规时间的点球就好了。

阿根廷人是不会哭泣的,因为他们的泪水来自幸福的欢歌!

马拉多纳坐在队友肩上手捧金杯忘情庆祝的镜头将载入史册,他在更衣室和队友狂歌劲舞,一遍遍高呼“Argentina!Argentina!的回响将永远荡漾在人们耳畔。


 如果故事进程变成这样的“王者归来”,马拉多纳带给人们的精神激励又会有什么不同?

 

回首马拉多纳的高光时刻,我曾得出对立的观点:

1. 成王败寇是对的,因为“胜者即是正义”,对世界,结果就是一切;

如果没有最后的冠军,“上帝之手”不过是一次狡诈的投机取巧。

2. 成王败寇是错的,因为“是非成败转头空”,对我们自己,过程才是一切。

如果没有影像记录下一次次惊世骇俗的历史,球王也不过是来自远古的断简残编。

但现在,我开始明白,对于英雄,围绕成败加以论断本身就是苍白的。

正如电影《夺冠》中巩俐饰演的郎平所说出的台词:

“我们为什么会那么在乎输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我们真正强大的时候,我们才不会把“赢”作为比赛唯一的价值。”

做为普通人,输赢成败就是我们的极限。

但对英雄而言,不管怎样毁誉参半,也不管怎样调整他们的故事,都会得到传颂不尽的史诗。

那是无数让我惊叹“人类的强大不止于此!”、”不要太看轻自己”的瞬间。

那是马拉多纳们值得怀念的地方,也是我辈在凡尘里仰望星空的理由。


马拉多纳:当命运之神成为剪辑大佬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