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记11 | 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睡眠革命》1/4:每个人都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吗?

2022-05-26 10:17 作者:伽林公园GalenPark  | 我要投稿

睡眠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全世界的高校和研究机构都证明大脑能在人体睡眠时清除体内毒素,而长期没有充足睡眠有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虽然对于睡眠的奥秘来说科学家们还有很多不知道的,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睡眠对健康至关重要

人这一生要花费约三分之一的时间来睡觉,具体到每一天,默认的充足睡眠时间大概8个小时,但是大家好像对这种每天都要做的事情不太在乎。就算在乎,可能也只是简单的认为睡够8个小时就好了,并不认为这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很多人忽视了比如饮食,温度,床上用品,光线等等问题对睡眠的影响。

《睡眠革命》这本书算是介绍睡眠的书中比较火的一本。作者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称自己是运动睡眠教练,很多顶级足球俱乐部和自行车队甚至荷兰女子雪橇队,NBA,美国橄榄球联盟都都请他帮助运动员改善睡眠。他介绍的「R90睡眠修复方案」是一个系统性的方案,书中介绍了睡眠的方方面面。作者希望人们能掌控睡眠,改善生活,而不是因为某天没睡好而焦虑万分。

接下来的几篇文章会来介绍有关睡眠的方方面面。

1.昼夜节律

下图是一个昼夜节律的过程,但是图中的时间不是绝对的。有的人喜欢早睡早起(下称早起星人),有的人喜欢晚睡晚起(下称晚起星人) ,早起星人的生物钟会相对快一点,晚起星人的生物钟会相对慢一点。在时间上这两类人的昼夜节律最多会相差两个小时左右(但是作者说绝对不会差五六个小时)。重要的是图中列出的那些功能。

如果不确定自己的睡眠类型,香港中文大学有个问卷调查,结果会评估出你大概属于什么睡眠类型:

https://www.cet.org/wp-content/uploads/2018/01/MEQ-SA-TradChi.pdf

2.R90睡眠法

8小时其实是每晚的人均睡眠时间,不能简单的一刀切。有人睡4个小时就够了,也有人得睡10个小时,而且根据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14—17岁的青少年平均需要每晚8~10小时的睡眠时间,而成年人平均只需要7~9小时的睡眠。作者认为,如果你并不需要每晚8小时的睡眠,但却在自己不困的时候或者躺,强迫自己睡足8小时,那么就是在浪费时间。

我们每晚的睡眠会有多个睡眠周期,而每个周期是由4个(有时是5个)不同的睡眠阶段组成。从临床上来看,一个人经历这4个或者5个阶段是时间是90分钟。而作者提出的“R90”指的是以90分钟为一个周期,获得身体修复。

完全清醒的时候,人们清醒的时候,人的意识高度活跃,思维敏锐。

第一阶段  非眼动睡眠

非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相对应,在后面会解释到。这个阶段大概几分钟,表现大概是打瞌睡,似醒似睡、蒙蒙眬眬。

第二阶段  非眼动睡眠

这个阶段是浅睡眠阶段,也是在睡眠时间中占比最高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人们的心律和体温下降。虽然理论上来说我们已经睡着了,但是在睡眠实验中,大部分人被叫醒后会认为自己还是醒着的。

第三、四阶段  眼动睡眠

深睡眠阶段,很多地方会把第三阶段成为熟睡阶段,第四阶段称为深睡阶段。在这两个阶段中血压、呼吸和心跳频率降到最低,完全放松。这个阶段最不容易叫醒,如果被人摇醒时起来会有晕头转向,糊里糊涂的经历。睡眠的生理修复功效大多产生于这一阶段,比如生长激素分泌量的增加。生长激素是一种能促进新细胞生长和组织的修复、让人体能在日常劳作后获得休整、让人(并让人感到)恢复生机与活力的关键成分。深睡眠最好能占整个睡眠时间的20%左右。

第五阶段  快速眼动睡眠

在 20 世纪 50 年代,科学家 Nathaniel Kleitman 发现:当人在处于这个阶段是,眼睛向各个方向快速的移动,故由此而得名。这个哥们还发现,当人在这个阶段被弄醒后,他称们都正在做梦。通常认为,人做梦的大多数时候都处于这个阶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快速眼动睡眠不重要,当人缺乏 REM 时,白天可能会集中注意力,打瞌睡。快速眼动睡眠最好也能占睡眠时长的20%以上(婴儿则需要50%以上)。

图片来自《Powerful Sleep》,和《睡眠革命》里讲的睡眠阶段差不多。可以看到,每晚的各个睡眠周期是互不相同的。靠前的睡眠周期中深睡眠比例更大,之后会越来越短,而快速眼动睡眠在靠前的睡眠周期中时间最短,而往后则越来越长。

这个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5 个阶段在周期里典型分布是: 1,2,3,4,3,2,REM,2,3,4,3,2,REM,2,3,4,3,2,REM,2,3,4, 3,2,REM,···

参考:https://www.ecosa.com.hk/sleep-calculator

3.固定的起床时间

作者认为,如果想提高睡眠修复的质量, 最有效的办法是先设置好固定的闹钟。他建议回顾之前2-3个月的生活,综合工作和个人生活因素,选个必须起床的最早时间。

这个时间要是每天都能实现了(除了特殊情况,比如赶飞机,之外)。而且周末也要遵循(周末有其他方式调整),否则刚刚养成的昼夜节律就会在周末被破坏,下一周还要重新调整。理想情况下,这个时间比我们上班/上学/做其他事的时间至少早90分钟,然后反推什么时候入睡。

如果希望和大多数人一样睡8小时左右,那么大概就是5个睡眠周期(7个半小时)。比如9点上班,那么就最晚7点半起床,也就是12点睡觉。那么如果需要15分钟入睡的话,就11点45上床。这样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常规方式,让我们有信心知道自己睡了多久,不会让睡眠显得随意。

如果每晚都这样,那么一周就是完美的35个睡眠周期。但是现实生活会有很多变化,比如加班导致回家晚了,和朋友出去聚餐之类的事情会推迟我们的上床时间。这个时候也要灵活适应,享受人生,好好工作。如果睡觉时间推迟了,那就以睡眠周期为单位(90分钟)推迟。如果计划11点睡,6点半起床。但是11点没办法睡觉,那就12点半再睡。这样就是4个睡眠周期。

作者认为我们要以周为单位,设定自己的睡眠目标,这样如果某一天没睡好也不会感觉那么遭了,毕竟一个晚上不会决定一切。如果每晚睡5个周期(7个半小时),那么一周就是35个周期。比如某一天有事儿,只睡了4个睡眠周期也没关系。这样就能掌控自己的睡眠,还可以对自己的生活做合理的调度,如果遇到了特殊事件或者人生的特殊需求可以适当调整。比如一个备战奥运会的运动员如果每晚从5个睡眠周期调整到4个,那么每个月就多了2天。虽然这是权宜之计,但是这会给他们带来更多信心,因为他们能掌控睡眠。

作者建议可以先从每晚5个睡眠周期开始,看7天之后感觉如何。如果觉得太多了可以减到4个,如果感觉没睡够可以增加到6个。这样调整之后可以让我们有自信掌控自己的睡眠,并让睡眠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匹配、协调。习惯了睡眠周期之后,就可以根据需要在短期内调整睡眠周期了。如果有备考或者有重要的工作就可以减少到每晚4个睡眠周期,如果某时间任务特别重就试试能不能减到3个。

有人会想: “每晚只睡3~4个睡眠周期肯定睡不够。”我们会这么想是因为我们还是在孤立地看待睡眠,只看到晚上的睡眠时间。身体的修复是一天24小时不间断进行的,后面还会介绍一些白天修复的方式。


感谢你花时间读到这里。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告知删除


学记11 | 尼克·利特尔黑尔斯《睡眠革命》1/4:每个人都需要8小时的睡眠时间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