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g】从黎明到朝阳——浅游兰溪游埠古镇
在大约凌晨四点如约被家母开灯+关空调叫醒,赶这个时间点当然不是为了卡着时间点体验原神新版本的内容,而是尽量避开高温橙色预警在户外难熬的时候——享受了几天足不出户的假期后,终于也按捺不住想看看“门板当桌子用”的好奇,被拉出去吃早饭。

义乌前几天刚刚结束静默,核酸变为两天一检,社区(村里)各个小路口的临时围栏也全部撤下。车子就着还亮着的路灯开出社区的时候,为了避开一群早起散步的中老年人踩了脚刹车,引起了家母的感叹。
5点左右走上高速,看到来时的方向上那被某大型建设设备骑着的修了一半的高架桥的剪影,莫名想象这可否成为后末日的人们见到的前文明遗迹。

6点半左右,从老街后面的一个相对僻静的入口扫描抗疫码进入,首先还是和佛堂古镇(而非我小时候的“佛堂老街”)一样的、外立面受过改造的街道,但20米后便有一个路口拐入平行的另一条街,路边的方桌上摆着老人们严重磨损的保温杯——这里的粗茶都是1块钱无限续杯的。

在这条相对更原生态的老街上走过一个路口的距离,便感受到了穿透耳机的热闹。



相比于另一条五米宽却宁静的街(后注:那条街叫“传统手工艺街”),这条两米宽——而两边的门板各占了大半米,电动车都只能勉强穿行——的巷子(后注:这条街叫“早茶街”)开满了当地特色的早餐店。

随意地顺着街上热情的吆喝坐进一家店,点上这里的特色小吃,让我们边吃边介绍。

鸡蛋馃:碟子大的豆腐肉馅饼在锅上煎至半熟,然后从中间撬开倒入蛋液,煎熟后切开装盘。
肉沉子:鸡蛋打入茶杯中,用筷子塞入豆腐肉馅,装满整个茶杯后整个倒入汤里煮熟。

豆腐丸:豆腐肉丸在糯米粉里滚实后下锅煮熟。


走出店面,马上感受到一阵清凉。遇到相约而来的同村朋友,他们说不见了同行的我的表姐。正猜着她是不是“去厕所了”而往厕所走去,回头便看到天上飘着一架只能是她的的无人机。

见到我打开手机相机放大,边上路过的两名小朋友嚷着也想看一眼,可惜手机并不能拍清楚那在一条街外的无人机,而后者也慢悠悠地飞到了房屋背后。


7点,太阳已经升上附近两层楼的屋顶,坐在早餐店里的老人陆续离开,而年轻人的数量逐渐增加。我们早就习惯了许多文学作品把年轻人比作朝阳,而把老人比作夕阳;可在日常生活中,老人们多是在黎明时便已开始一天的悠闲生活——清晨之前的时光是属于老人的,而年轻人则拥有着日落后的夜晚。

饭罢,大人们在镇上边闲逛边采购,将收获放回车里后,又走回了老街。走过数家摆着些一眼义乌货的杂货店,坐在人少且因为街边未摆着炉具而明显更加凉快的一家店门口,谈论着“5块的茶既不如自家的茶,也不如1块的老茶有味道”之类的话题。店里卖的娃哈哈是杭州亚运会的包装,家母嫌不好看。

老街里保存着一栋知青曾经居住过的老屋,一扇不知道为什么泛灰的、明显比较宽的门板上题着一则毛主席语录,它和老街外一面老墙上还能辨认出的“少生优生”标语同为时代的印记。大人们或许可以不靠百度便回忆起它们所处的年代,并且默认类似“七零年”这样的表达是指1970年,年轻人们想必也都是约定俗成地拿“一零年”代指这个世纪的年份。或许只有那些足够载入历史的印记,才能在人们回忆其年份时习惯性地加上前面两位数的时候,依然在生活中不被抹去吧。



驱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家母提到同行的朋友忍不住买了4斤4块一斤的花蛤,现在则需担心新鲜食材能否撑到晚上到家而不腐败。我提议路上找家农家乐,托其代为加工,最后找到一家兼做外卖的餐馆,花费16元炒作一盆,可惜成品和众人点的炒面、炒粉、盖饭、酸辣粉一样口味太重,未能尽兴。
归途中跟着不走高速的导航走在乡间的堤坝上,随着家母的惊叹拍下对岸的羊群。

写作时复来品味此张照片,放大了也没能看清哪只羊的模样,却忽然意识到:已经领上了退休金的母亲,又何尝不是像这样在清晨出发,外出感受闲适生活,却又每每想要像自己年轻时那样继续充实地劳作呢?
2022.8.27于浙江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