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看《万里归途》,让我想起一个外交官吵架的心路历程

2022-10-09 11:12 作者:光电科技君  | 我要投稿

看《万里归途》,让我想起一个外交官的心路历程。“当外交官,如果怕吵架,那就是还没入门;不怕吵架,才算刚刚入门;吵架时还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那才算开始找到吵架的感觉。”长篇小说作者卢山(杨优明)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作为从事外交三十余年,如今写出首部关于外交官这个职业的主题小说,杨优明实际上感悟很深,外交工作看起来十分神秘,实际上是由一群外交人员组成的,这是一个人庞大的群体,我们从新闻中看到的宏伟场面,正是这群人努力的结果。


实际上,具体到某一国,某一件事,外交官的工作不是谈情说爱,不可能只拣好听地说。相反,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外交官需要随时做好吵架的准备。


外交官间的吵架当然不能像泼妇骂街那样大喊大叫,脏话连篇。吵架时讲究收放自如,什么时候讲重话、什么时候拍桌子,尺寸火候都要拿捏得恰到好处。这种功夫,不是一两年就能学会的。


吵架是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在吵的过程中,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还不够,还要想办法让对方接受,这是吵架的意义所在。有些时候,外交官间不吵架不能解决问题,彼此对此当然也心知肚明。


外交是国家间利益的博弈,正式会谈时气氛友好,但很可能在之前工作层面会谈时,双方外交官刚刚唇枪舌剑地吵过一架。我们常说,只有在工作层面吵明白了,在正式会谈时才会更有成效。


《万里归途》里,影片用较长的时间将镜头对准了外交官吵架的一面,一方面是同事之间的,可以看作是一种调侃和亲切;另一方面是宗大伟与边境官哈桑的对决,堪称经典。

一开始是宗大伟对哈桑的态度让人意想不到,原本以为宗大伟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早日过关。没想到宗大伟编起了故事,将自己描述成章宁,虽然是套近乎,但是却反映了外交官的思维和我们不一样,充分考虑的事态和当地文化背景。


虽然,这一办法没能奏效,但是宗大伟接下来的行动应该赢得了哈桑的信任,那就是面对不明队伍前来时,宗大伟不顾危险的回到哈桑办公室,想要营救哈桑。


尤其是影片末尾,宗大伟和哈桑的对话,让人动容。宗大伟安慰哈桑说:“我们中国也是从百年战乱中一步步崛起富强起来的”,哈桑眼里全是泪光。

看似无厘头的争吵,到最后却是一场博弈与情谊,外交官真实的一面一览无余。很多时候,外交工作不是波澜壮阔,也不是一片和气,看完影片,让人感受最深的就是,宗大伟的主角光环并不突出,而是一个真实的外交工作人员,用尽生命的力量,去营救每一位国人。

我们看到了宗大伟的胆怯,也看到了他关键时候的勇敢,有血有肉,更加真实,也更加理解外交工作的不易之处。


看《万里归途》,让我想起一个外交官吵架的心路历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