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讲解二全国甲卷

对考这篇作文的学生,表示同情,来,默哀三分钟。
看到这篇作文的第一反应是出题老师搞错了吧,这个难度不应该出现在旧高考呀,你应该拿去考新高考的呀!全国卷其他三套试卷不管难易,至少要写什么还是很清晰的,但是这篇作文,很懵,一开始完全不知道写啥。甚至我最先倾向于写科幻小说,因为掌控时间这种话,也就科幻小说能实现了。假设未来人类借由科学技术解决了疾病,甚至是死亡都不存在了,时间被人类彻底掌控,可以无限活着,最后活着是不是就是单纯的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来看,人类是不是就是成为了时间的奴仆呢?当然,这是大胆的假设了,如果我是考生,我想我是没勇气这么写的。所以就常规的来看下这段作文题目了。
首先审题,很简洁。几乎没有什么特定的任务要求,联想和思考也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所以审题部分没有什么值得说的了,那重点就是立意了。
我们首先仔细审读材料,我们发现这里有三个关键词:人,科技,时间。从关系来看,讲得是人和时间的关系:人类掌控时间,但也有人被时间奴役。科技是成为这两种结果的固定媒介,人类如何掌控时间,通过科技进步;有些人类如何被时间奴役,因为科技进步。我们要想立意,这里至少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科技到底是变量还是常量,二是人与时间的关系如何解读。第一个问题,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去掉科技进步这个条件,或者换成别的条件比如热爱,是不是这句话依旧能够成立?个人观点,是可以成立的,所以科技进步是一个常量,不需要我们进行过多的解读。这点我可能和大多数老师的意见都不太一样,很多老师可能等多的倾向于写清楚人对待科技的态度,发挥主体作用,把科技作为工具 自然可以更好的掌控时间;而被科技牵着鼻子走失去了主体性,自然成为时间的奴隶。这样写当然是有意义的,只是这样写的话,就变成了处理人和科技的关系了,时间成为了不重要的因素了。而实际上我还是坚定的认为这篇作文的核心是在让学生探讨人和时间的关系,而科技只是这两者关系的一个媒介而已,虽然重要,但并不是核心。
第二个问题,人和时间的关系问题。我一直都很奇怪一点人怎么可能掌控时间呢?但是作文材料使用的是一个陈述句,也就是说这句话的内容不需要质疑,因为它是陈述的事实,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理解这个事实!(其实大胆一点好像也可以质疑,虽然技术在进步,但人类从未真正掌控过时间,但是这么写,真的需要胆量。我胆小,算了吧。)所以只能做一下概念转换,掌控时间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用有限的时间去 做更多的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的事情,而科技进步又正好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如果过这样来理解,那么我们好像就有话可说了。而且,在考试前,做高考试卷预测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测到今年高考会出现这种没有情境的认知困境的题目,要想解题,很多学生在没有很严谨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前提下,可以试着从自己熟悉的情境入手去分析问题。我们可以认定材料的话是对的,然后我们想一下,在我们最熟悉的学习中是否存在这种现象呢?比如,上网课,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甚至是有限的空间里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是不是帮助了我们更好的利用了时间,是不是也属于更好的掌控时间的一类呢?与此同时,也会有人,沉溺于网络,错误的利用了网络技术,在网络虚拟空间里虚度光阴,这是不是也算被时间奴役的一种呢?所以,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是不是应该尽力做到前者,尽量避免后者。那这就可以是我们的立意呀。
而且,回头看材料,也明显有这种倾向性的。前半句的“人们”相当于是全称判断了,也就意味着这点是必然趋势,是必然选择。而后半句“也有人”很明显是属于个例,是属于偶然,是可以规避的。所有我们的作文要做的核心就是规避后者,实现前者。
那因为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认知题目,在写的时候,我们可以不用太在于高深的道理,相反,我觉得如果学生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知这种现象,并且能都对此现象进行思考,人对于时间的掌控是可以依靠科技做到会更好的,而要做到这除了要正确的使用科技之外,也应该包含我们对时间掌控的初心的坚持。就像有的同学上百度是为了查资料的,结果半个小时后还在百度刷视频,科技还是那个科技,但是人的初心却未必还是那个初心。
毕竟不是我所在省份的考试作文,缺少切身的体会,理解上未必准确。只能说是提供自己的一点思考,仅供参考,不喜也就那么地吧,反正我江西的,也不用写这道作文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