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2】套路最深的城堡——墨里翁型城堡的防御思路简析

前述:由于游戏机制的限制,在当前骑马与砍杀2版本中一种城堡/城市的构型会被多个地点反复使用,因此理论上把它命名为同一构型中的任意其它地点名称亦无不妥,称之为墨里翁型的唯一原因是一周目时我的第一块封地在那。
本文由非专业人士的个人观点构成,不一定符合设计者的初衷,请读者酌情接受

卡拉德帝国在帝国建立前的征服时期已经证明了自己攻城拔寨的能力,而对于一个文明而言,攻与防的能力往往相辅相成,在利用地形和建筑构筑防御体系这一方面,帝国人同样展现出了优秀的水准。
作为帝国城堡修建艺术的最佳代表之一,墨里翁城堡的选址就很不简单:整个城堡坐落于丘陵之上整个丘陵又可以大致分为一高一低两处,整体形态类似横置的马鞍,马鞍的前后凸出部分为岩石质地的山崖,凹面处和马鞍底部则为土坡。下图中左侧部分海拔更高一些,因此被优先选中成为了城堡主要建筑部分的安放地。
从单纯的战术角度而言①,在天然便具备的险要地形修筑城堡总是比在一览无余的平坦地势修筑更为有利,纯天然的陡坡——最好是岩石峭壁——垫高了城墙和塔楼,也限制了进攻者的速度和路线。在合理的规划下也有干脆将山体或是岩体作为城墙的一部分纳入整个防御体系当中的城堡,现实中的卡尔卡松城堡(Cité de Carcassonne)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注①:我们需要相信卡拉德人民的智慧,他们在选择城堡的建造地点时必然已经有过了战略上的考量

在这样的地形下,城堡的整体布置就很好理解了,本着一切为进攻者制造麻烦的原则,城堡的大门没有设置在马鞍底部坡度最为平缓最适宜通行的地方。恰恰相反,它被设在了整个城堡天然地形最为险要的位置,也就是丘陵被岩壁半包裹着的顶端。至于原本最好走的鞍底缓坡则被城堡的主塔和高耸的城墙遮断,算是用人工的方式补齐了这个方向没有天然岩石峭壁的不足。
在城堡最初建成的阶段,它在整体上还是比较简陋的,在很多地方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原木作为墙体、塔楼、甚至是城垛的支撑结构,原木的间隙中填充有夯土。当然,即使只是以帝国标准而言较为“简陋”的工事,在横向对比完全以原木和夯土作为主结构的斯特吉亚早期城寨时也还是要显得坚固许多。



以其最初的状态来看,墨里翁城堡已经算是易守难攻的典范了,但是由于建筑规模的限制,它并没有对地利进行更充分的利用:城堡的主体结构仅仅占据了马鞍状丘陵的一端,且没有将丘陵在马鞍的凹陷部进行隔断,这意味着在防守战斗中敌军可以直接经由凹陷部发起进攻,而无需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去克服丘陵上另一半峭壁带来的不利影响。很显然,帝国人自己对这一点也是心知肚明的,因为在墨里翁城堡的第一次改建后,他们就摆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第一次改造后的墨里翁城堡基本已经完成了“石头化”,在整体建筑结构都上了一层台阶的同时,也通过一个较为费力但成效显著的方法补足了前文中提到的这个遗憾——城墙外扩。扩建后的城墙直接堵死了两处岩壁之间的鞍部,如此一来,岩壁和城墙组成的整体就成为了包裹着半个丘陵,单凭人力绝难逾越的屏障,这使得任何潜在的攻击方都不得不从更加偏向硬碰硬而非投机取巧的方向来规划对城堡的攻略。


第一次改造奠定了墨里翁城堡最终的整体布置,在后来的第二次改造中城堡的布局不再发生变化,只是在具体的建筑结构上变得更加庞大和复杂。





门楼作为城堡最重要的防御工事,其建筑结构的规模和复杂程度是除主塔外的其它塔楼所无法比拟的,这种两个大型箭塔中间夹着一条由内外两道城门把守的甬道的建筑往往在敌军抵达城门之前就可以给予他们重大的打击,当然,就算攻城锤到了门口,也不见得进攻方就能有什么好果子吃。


对于进攻方而言,更加不幸的一点是上述所有会遭遇的困难的前提是他们甚至可以活着走到门楼的面前,在这里我们就不得不夸赞一句门楼位置摆放之巧妙:在结合了自然地势的情况下,进攻者将不得不沿着一条弯折的上坡路缓慢行进,且全程都被迫要暴露在守军至少两个方向的远程火力打击之下。


自然而然地,硬冲城门之举就会显得在战术上不那么地有吸引力,那么,是否可以攻击城堡的一个凸出部,而避免这种被多面城墙包夹的窘况呢?
在第一眼看来似乎是有的,也就是上文中L字形布置的城墙的末段,从这个方向进攻只需要面对一面城墙,虽然必须要借助云梯或是攻城塔,但草草计算之后,或许这个代价很值得?

对此我们只能说,同样的问题城堡的建造者也自有考量,而这段看似很好夺取的城墙实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诱饵,守卫者早早地就准备好了一个又一个致命的陷阱等待着上钩的人。
登上城墙之后的进攻者最想要干什么?
当然是尽快再从城墙上杀下去杀入城内,可问题在于,这一段城墙本身既十分高耸,也没有直接向下的阶梯,所有通往城内的正常通路全部被塔楼隔断,而塔楼……在发觉敌军已经在城墙上站稳脚跟之后,守军是可以把塔楼的门户直接栓死堵牢的,于是在城墙的狭小地段上便立时又要上演一出微缩版的攻城战。至于直接就近跳上靠近城墙的屋顶再落地么,我们只能说希望帝国的泥瓦匠在为屋顶铺设瓦片的时候有考虑过全副武装的士兵从高处砸下来会有什么后果。
话虽如此,我们毕竟假定了攻击方可以在城墙上稳定地立足,那么不妨再假设在付出一定代价后他们同样可以打破塔楼的门户并肃清内部的守军,这样一来,他们便可以顺着城内的通道快速向内推进,不过这样快乐大约只在几步路之后就会终结。



走左边虽然也不能说是完全的死路,但肯定不是一条允许进攻者投机取巧的轻松之路,那么,换成右侧又当如何呢?完全改造完毕的墨里翁城堡在这个方向可以说近乎是浑然一体的,因此进攻方要么绕一大圈从另一侧重复正面攻城的步骤,试图从中部城墙或是侧门处攻入城内,要不然就还是干脆从封堵在鞍部的这段城墙下手,在这里登城②。
注②:我们仍然应该相信卡拉德人的智慧,他们应该会把城堡的主要防御方向摆在最适合大军进攻的位置


以一座小丘陵之地充分利用地利建造而成的墨里翁城堡大抵上就是这般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足以让任何进攻者都忍不住咬牙切齿的要塞,话虽如此,它倒也不是全然地坚不可摧就是了:以压倒性的兵力发动攻击、长期围困、用重型投石机集中轰炸城墙直至其垮塌……要想攻陷一座不会长腿自己跑掉的堡垒,办法总是会比困难多的。可是……
在进攻方被迫动用这样多的人力物力,耗费这么长的时间才能攻陷这座堡垒的时候,它被赋予的使命早就已经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