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大明风华》里朱高燧跟着二哥造反了?他才没那么笨,造反要靠自己!

2019-12-21 22:12 作者:孤寂寒光  | 我要投稿

靖难后,冲锋陷阵扭转战局的是“最类自己”的朱高煦,看在眼里的朱棣也只能拍拍老二的肩膀说声: “努力,世子身体不好。”

这句话就相当流氓了,世子身体不好,可世子的儿子身体好着呢!况且朱棣非常喜欢世孙朱瞻基。再说朱高炽的地位是太祖指定的,本无过错,废之无名,这点朱棣不会不懂。

可这句话却让老二看到了无限希望, 把自己哥哥拽下台贯穿了他整个生命轨迹,同时也让老三朱高燧看到了胡闹的乐趣。

朱高燧在史书上的存在感一是靠自己的血统, 二是靠永乐晚年的那次政变。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的身体变得非常糟糕,无法正常上朝,政务都交由太子处理。

主政的朱高炽憋着劲要缩减宦官规模,平时和他不对脾气的黄俨、江保更是首当其冲,整天发文申斥。于是黄俨跑到朱棣那里告太子的刁状,可惜皇帝连自己都应付不了,哪有闲心管别的。

黄俨想到了朱高燧,于是在外面散布谣言, 声称朱棣不喜欢太子,有意传位赵王。

这让一些军官看到了机会,终于一名叫孟贤的军官找到了御林军彭旭,大家密谋准备做点事情。碰巧负责夜观星象的官员告诉孟贤: 天象显示皇位要换人。

于是乎,他们找到了宫内的一个小太监,计划让他放毒弄死朱棣,然后再由一个大头兵伪造遗诏,交给这名小太监。孟贤和彭旭等人负责带兵挟持朝中大臣, 最后那名小太监出来宣读伪诏,废太子,立赵王。

偏偏写诏书的大头兵有个外甥叫王瑜,他正义感爆棚觉得不能这样做,就告发了他们。

然后结局波澜不惊, 皇帝轻易就粉碎了这次政变阴谋, 当众亲审朱高燧。朱高燧这个小朋友吓得不敢说话,后因太子朱高炽百般辩解,朱棣决定放过老三。



朱棣死后,朱高炽继位。或许出于感恩,或许因把柄在别人手里,朱高燧一改过去敌对的态度,表现得很老实。
朱高炽也没亏待这位识时务的三弟,给他在河南彰德建造了漂亮的赵王府,册封了赵王妃,且赏赐不断。这可把朱高燧给感动得一塌糊涂,主动要求削去王府的常山左右二护卫官军,只留下一卫。
没多久,朱高炽驾崩,朱瞻基登基。朱瞻基就不像朱高炽那么“善良”了,毕竟以前朱高燧多次伙同朱高煦陷害朱瞻基父亲,以及他的心腹曾暗地里毒杀朱棣,这些阴谋要是得逞的话,哪有今天宣德皇帝朱瞻基,因此说,朱瞻基对这个唯一健在的亲叔叔心存芥蒂。
朱高燧还算识趣,把自己原来北京仓库里的禄米850石主动捐给朝廷,以表忠心。即便如此,朱高燧仍难消弭先前自己对朱瞻基父亲朱高炽的构陷与阴谋夺位所产生的间隙。
首先捅破这层窗户纸的是朱瞻基做太子时的老师陈山。


就在朱瞻基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的归途中,户部尚书陈山前去迎驾,向朱瞻基进言:“汉王与赵王原本是穿一条裤子的,如今陛下扫平汉逆,理应乘胜移师河南彰德,擒获汉王,这样我大明方可高枕无忧。”
明宣宗听后十分赞赏,但不形于色,因为他还没完全拿定主意,于是又召见机警善谋的大学士杨荣来商议。杨荣也表示赞同,并提醒朱瞻基快速行动。
可明宣宗心里还是没底,毕竟从洪熙朝到现在,朱高燧并未有什么过错,要是出兵去彰德拿人,得师出有名啊。
于是朱瞻基 又找来夏元吉、蹇义两位尚书来商量,两人也没有异议。这时杨荣提议:先拟好一份敕书,派人送到彰德,将汉王朱高煦的谋反词连赵王之事予以直接告知,并谴责其犯有连谋之罪。随即我朝廷大军趁着班师之际,迅速袭击彰德,擒拿赵王。
听完后,明宣宗十分赞同杨荣的建议,当即传旨,让阁臣杨士奇起草诏书,没想到杨士奇一口拒绝,且反问杨荣:“这样的事应当有真凭实据,难道天地鬼神也可欺骗吗?再说敕旨要逮捕赵王以何合适的名义?”见到杨士奇居然敢违逆皇帝,杨荣顿时火了,对杨士奇喝道:“此乃国家大事,你想阻挠吗?逮捕赵王的名义,只要让锦衣卫将被囚的汉王府人逮来审问一番,就以汉王造反与赵王同谋为借口,还怕找不到理由?”杨士奇立即反问:“用锦衣卫审案得来的供状,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说完他就走了。


杨士奇认为,朱高燧作为太宗朱棣的儿子,朝廷在优待他的同时加以防范就行了,再说毒杀永乐皇帝之事都过去那么久了,而且朱高燧未必知情,若是贸然出兵镇压的话,难以告慰太宗在天之灵。另一位大臣杨溥也赞同杨士奇的意见。
朱瞻基一琢磨杨士奇的意思,也觉得不无道理。
但朝臣们还是不断提醒明宣宗,应迅速出兵彰德,将朱高燧逮到北京。摇摆不定的朱瞻基便找来想问题比较全面的杨士奇问话,杨士奇希望明宣宗能“保全”朱高燧。
怎么“保全”呢?那就是在不失亲亲之爱的情况下削夺朱高燧的兵权,以解除隐患。
对此,杨士奇向朱瞻基建议说,不如直接向赵王摊牌,将弹劾朱高燧的奏章送给他看看。
随后朱瞻基又给三叔朱高燧写了封信,连同奏章一块送去。信中说,我不是不信任叔叔你,而是怕“有小人苟图富贵,结为邪党”,连累了叔叔您,希望叔叔能明白。
接到皇帝亲笔信和大臣奏章的朱高燧激动地哭了,不停地说:“我得救了!我得救了!”然后复信给朱瞻基,一来表示自己的感激,二来请求朝廷削除赵王府所有护卫军队。
这下子问题全解决了,朱瞻基说了一通“恭敬不如从命”的场面话后,将朱高燧的护卫军调往了北方边疆。这个结果皆大欢喜,朱瞻基也越来越器重保全赵王的首创者杨士奇,他曾跟杨士奇说:“赵王所以全,卿力也”。


《大明风华》里朱高燧跟着二哥造反了?他才没那么笨,造反要靠自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