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别拉我!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为孩子语文阅读理解发愁的妈妈!

2023-10-08 15:55 作者:马正讲阅读理解  | 我要投稿

面对孩子阅读理解差,还不知道该为孩子做点什么的家长们,别慌!

看明白马老师今天分享的这篇文章,孩子语文阅读理解不丢分!

文章有点长,别着急划走,文章后面还有资料。

网络各平台,教这样的万能答题公式有很多,马老师也经常免费分享很多答题模板给家长。

前几天,一位河南的家长问我,马老师,这样的万能公式到底有没有用?为什么这些公式我儿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到做题全白瞎。

我问,你儿知道什么是手法吗?什么是效果吗?又如何概括事件呢?如何知道作者表达什么感情呢?

我问完后,家长惊讶不已,啊?不是背就完了吗?

答题模板用得好的孩子,一定是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他不用死记硬背,就能够运用自如。

比如,经常出现在考题的一个名词概念“表达效果”,什么是“表达效果”?

我估计90%的孩子回答不出来。


与表达效果最相关的一个概念是“表达方式”。那什么是表达方式呢?

表达方式本质上就是对于文章句子和段落信息的分类,具体有五种分类信息:

  1. 1·叙述类:交代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的信息;

  2. 2·描写类:交代某个状态画面和具体细节的信息;

  3. 3·抒情类:交代某类情感的信息;

  4. 4·议论类:交代某种主张、态度的信息;

  5. 5·说明类:交代某个事物功能、原理等相关知识信息。

你看上面这句话: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

这句话就是描写的表达方式,描写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画面,也就是交代了小草破土而出的画面信息。

如果你分不清表达方式,这句话的内容你都概括不出来。

上面的一句话,我让两个同学来仿写一下。

小李说:嫩绿的小草挣脱了土地,自由地伸展着身姿。

小明说:小草从土里长出来了。

我问你,这句话谁的表达效果更好。你肯定会说,小李的表达效果更好。

所以,表达效果,就是你通过文字表达五类信息的好坏。

  •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我们可以有叙述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说明手法、议论手法来增强内容的表达方式。

  • 从句子的角度,我们可以用修辞手法来增强句子的表达效果。

  • 从段落的角度,我们可以用表现手法来增强段落的表达效果。

  • 从文章整体的角度,我们可以用结构手法来增强整体的表达效果。

比如上面那道题,如果你知道,增强句子的手法只有修辞手法,那么你就可以快速地排除掉表现手法、结构手法等。

然后迅速定位到八种修辞手法“两问两笔反对夸你”,再根据每种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快速判断出句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可惜的是,很多孩子,对于各种手法是一知半解,小学阶段还好一点,拟人、比喻都很容易,脱口而出它们的作用就是生动形象,老师也不得扣你分。

到了初中,就会增加很多陌生的概念术语,如照应、铺垫、伏笔、悬念、衬托等,这些不仅要求你能背得下来,还要能在文中找得出来。

为什么很多孩子到了初中,阅读理解就成了丢分重灾区。原因就是概念不清,这是阅读理解差的最大病根。

最后,我对那位家长说,先别背模模板了,让孩子先学这本书吧---《阅读理解优等生》

它的价值在哪里?

一、能够把阅读理解考题和参考答案中涉及到的全部概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案例给孩子讲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孩子一看就能够理解。

二、还梳理清楚了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用这一本书两周时间就能够帮孩子构建起阅读理解的基础知识体系。

如果你家孩子也像这位家长的孩子一样的情况,还是先学基础概念吧!

如果你家孩子,基础知识不错,那就找我来领取我熬夜整理出来的优质答题模板吧!免费!

最后,我给粉丝们准备了以下电子版阅读理解提优资料作为回赠,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支持,点赞、转发、关注我,免费与您分享

评论区扣“1”,免费领取👇


别拉我!我要把这本书推荐给所有为孩子语文阅读理解发愁的妈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