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2分!票房不断攀升!追光谱写国漫新篇章!

电影里李白的刻画,非常浮于表面。水军可以说这只是高适视角所以是极其片面的,但如果要违心说出历史李白就是这样(不讲信用看不到民生疾苦终日酗酒等)那就是为了资本贬低文化符号的文盲之举。
没有任何电影能呈现李白所有的魅力,这个电影值得肯定的地方,是吸引了很多人爱李白。这些人会进一步了解史实 ,而看进去的东西才是停留更久的,而坏的影响是不长久的。对李白一切不好的印象都会在再度与李白诗歌相遇那一刻烟消云散,相信他的魅力。
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因为傲慢和封建刻板印象,把李白的魅力贬到百分之十。虽然这百分之十就足够吸引人,但是他本该做得更好。以下是解读。
不反对祛魅。
但祛魅不是歪曲,不是把李白拉下神坛后,庸俗化。李白有缺点,还不少。你可以说有血有肉的他很幼稚、狂傲,甚至言行不一、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对自己定位不清、政治眼光短浅……
但如果一定要将李白和庸俗二字绑定,用现代人的道德眼光去批判他,用官迷去概括“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用无情利己去定义满心欢喜歌颂人民字字血泪痛心民难的深情,用心无家国去侮辱临终还挣扎着想要报国的夙愿,用志大才疏去蔑视以布衣之身奔赴天子堂的追求,用逃避现实去罔闻行路难后的直挂云帆高昂奋起,拿一切俗气的字眼遮掩赤子之心……这太傲慢了。
说李白就是个普通人?开什么玩笑,说说就得了别真信了。他的人格魅力,纯粹、天真、幼稚,都是千年无二的,更别谈笔落惊风雨的才华。论封建,李白所处的时代甚至比不上现代一些人思想的封建。
我始终觉得,这部片子的主旨是褒高贬李,尊儒劝忠。别跟我说什么人生选择,历史的高适“广德元年,吐蕃取陇右,适率兵出南鄙,欲牵制其力,既无功,遂亡松、维二州及云山城。”被肃宗派去抗击外敌,没有功劳,还接连失去很多土地和百姓,史书评价他“以功名自许,而言浮其术,不为缙绅所推”说他做事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当然说这些不是为了揭他的短,而是展现一下【符合主创忠儒观念的高适,美化到了什么地步】
李白太热爱这人间,于是有着浩荡的痛苦与消沉;每每痛哀时,又在泱泱华夏名山胜川中抚慰心灵,以生灵万物清风明月治愈自己。他深受人民爱戴,连死亡这一悲剧都被独一无二浪漫化。他对家国有着深厚情怀,不曾离去,他一直注视着人间。
李白对家国之爱,是“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他的宏伟抱负,是兴社稷安黎元,李白注视着人间,心怀天下,但由于他布衣的身份注定难以达到心中的目标。于是一生碌碌,却贯彻了家国之念。不同于急功近利的官迷形象,他有自己宏伟的理想与追求,终点若是无关国、民,即便坐享荣华富贵,也郁郁不得志。
李白对家国之爱,体现在一息尚存,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想着参军平乱报效祖国。肃宗至德元载(756)参加永王李璘部队;至德二载(757)参加宋若思部队;第三次是卧病宿松,写信给张镐要求参军;第四次是上元二年(761)秋去参加李光弼扫荡安史残部的战斗——上元二年(761),闻李光弼出镇临淮,时已届暮年,仍欲从军,半道病还,宝应元年(762)卒于当涂。
他为理想付诸一生,在家国面前他将自己的生命低入尘埃,满心为了平叛,为了国泰民生;他自信桀骜,飞扬跋扈,在百姓面前却充满温柔怜惜之意,平等对待,敬爱尊重每一位人民,包括在当时被三从四德束缚的女性。李白对国民的爱意是深沉的,颂扬百姓的字字句句热烈饱满,悲于国难的字里行间沉痛心酸。
李白对人民之爱,是深感于民生疾苦,痛心疾首,愈发坚定平乱安生之理想。
是“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
李白对人民之爱,是对劳动的热情歌颂,深沉可见其对人民的赞美与敬爱,这在诗文中十分少见。
是“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秋浦歌十七首》
前两联颇具浪漫色彩,体现出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喜爱与赞美;而“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则是警策之句,表达出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怀。
是“涩滩鸣嘈嘈,两山足猿猱。白波若卷雪,侧足不容舠。渔子与舟人,撑折万张篙。”——《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既有敬意,又有同情。
【什 么 时 候 , 轮 到 一 个 小 孩 儿 , 将 李 白 内 心 最 深 层 的 爱 意 与 其 腾 跃 而 起 化 作 大 鹏 的 理 想 一 并 抽 离 , 混 入 傲 慢 的 刻 板 意 象 将 已 有 诗 文 一 笔 勾 销 , 就 留 个 伏 入 黑 暗 不 识 民 苦 的 身 影 , 只 为 衬 托 高 适 光 辉 亮 丽 的 形 象 ?】
一个对劳动人民热烈歌颂的人,一个对民生疾苦深切悲痛的人,一个对社稷理想追求一生的人,电影是怎么表现的?
愤怒时拔剑乱砍,惹得行人纷纷逃窜;
急迫时搅扰渔民,头也不回未表歉意。
嗯,你可以说是艺术手法。
但既然是艺术手法,为什么通过高适输出价值观?
李白挥剑乱砍,高适理智阻止;
李白搅扰渔民,高适礼貌致歉;
李白把酒言欢,高适眉头紧锁;
李白不识民苦,高适正义凛然……
好有针对性的对立。
这部片子引起了一些思想同样故步自封者的共鸣,他们对李白这一民族大鹏的污蔑,简直不忍直视。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李白的精神、形象、作品是不朽的。他已深受中国人乃至世界人民的崇敬,而未来,爱他的人只会更多。在自由意识越来越觉醒的年代,我们正一步步走向他。刘慈欣用笔锋将李白带去宇宙,学者袁行霈说李白的诗篇有一种“取得与宇宙同等的”意识,这是高远超迈的宇宙境界。
是,他浩渺的神思与自由的情怀,本就该驰骋广宇,漫游重云之上,耿耿银河间。
他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大鹏。
没有人能打碎人们心里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