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屋顶知识入门1:明清古建筑屋顶类型全解(中式建筑美学)

中国古建筑屋顶知识入门(1)
明清古建筑屋顶类型全解

一、基本五型
古建筑的屋顶可以起到遮风挡雨的围护作用,也能通过不同形式、材料和装饰反映建筑等级和使用性质。
我国古建筑大多为坡屋顶,具有排水迅速的特点,常见的五种屋顶分别为: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和攒尖顶。
1.庑殿顶
庑(wu3)殿顶共有四坡,由前后两坡和两侧的撒头组成,拥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共五条脊故称五脊殿。

我国现存最大的两座木结构建筑,故宫太和殿和太庙享殿均为庑殿顶。


2.歇山顶
歇山顶别称曹殿,相传三国时期吴国画家曹不兴喜画歇山,因而得名。它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qiang4)脊,共九条脊,又称九脊殿。

歇山顶和庑殿顶同样有四个坡面,但歇山顶多了两个山尖,称为小红山。

我国的南禅寺大殿和广仁王庙大殿两座唐代木构就是歇山顶。


3.悬山顶
悬山顶又称挑山,屋面只有前后两坡,特点是屋顶有一部分延伸至山墙以外,以防雨水冲刷木构,延伸出去的部分称为出梢(清)、出际(宋)。


4.硬山顶
随制砖业逐渐发展,在明清时期出现了硬山顶,其屋顶为两坡,但屋顶不向外延伸,而是收进墙里,这称为封山下檐。


5.攒尖顶
攒尖顶无论有几个坡面,最后都要逐渐收缩攒在一起,汇聚在顶部,这也是攒尖之名的由来。

根据平面不同,攒尖又可分为四角攒尖和八角攒尖等。

二、基本类型的变化
1.重檐形式
以上五种基本类型还有其他变化,如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可以由单檐变为重檐,即一层屋面变为两层。

也有重檐悬山顶如先农坛宰牲亭。

2.尖山式与圆山式
歇山、悬山和硬山可分为带正脊和不带正脊两种。带正脊的为尖山式(如寿康宫东配殿为尖山悬山顶),不带正脊的为卷棚顶,又名圆山式(如北京植物园里的龙王庙(关王庙)为卷棚硬山顶)。

三、屋顶等级
一般而言,重檐比单檐等级高,带正脊比不带正脊等级高。
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卷棚歇山>起脊悬山>卷棚悬山>起脊硬山>卷棚硬山

屋顶等级只适用于明清官式建筑,其它朝代不能一概而论。如大同善化寺的大雄宝殿、三圣殿和天王殿均为单檐庑殿顶,但主次关系并不相同。

四、变化之道
1.平顶
平顶又叫平房,主要分布在北方,这种屋顶不用瓦覆盖,故而俗称灰平台。但为了便于排水,屋顶也会做出一些坡度。

2.盝顶
盝顶是用四条屋脊围住一个略带弧度的平顶,雨水流向四周,通过脊下的小孔流出。如故宫钦安殿就是一座明代盝顶建筑



3.盔顶
盔顶因形态酷似头盔而得名,可看做是攒尖顶向上拱起得来。盔顶建筑有岳阳楼、文渊阁碑亭。



五、组合式屋顶
以上这些单一屋顶还能够通过组合来形成更加丰富的造型,如勾连搭和十字顶等。
1.勾连搭
多个屋顶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为勾连搭,能够延展建筑纵向空间。

如果是一座起脊顶和一座卷棚顶相勾连则为一殿一卷式,如河南滑县大王庙正殿即为一殿一卷式。


屋顶的交接处会做一道天沟用于排水。
2.十字顶
十字顶又称十字脊,两条正脊相交于顶形成十字,多出现在楼阁或城楼转角处,对称十字相交如山西万荣飞云楼和故宫角楼,转角十字相交如北京内城东南角楼。


3.方圆结合式
方圆结合式屋顶是重檐攒尖的变形,代表天圆地方。如乾清宫江山社稷铜亭和大高玄殿乾元阁、北京大钟寺钟楼等。


4.平面变化
建筑屋顶随建筑平面而变化,若平面出抱厦,则屋顶也要接出一部分。工字顶、扇面顶都是这个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