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中国男子排球超级联赛观赛感想(一)
本来打算随便看几眼宇宙男排联赛,快快乐乐剪剪小品,没想到在一些b站小伙伴的关注下,我持续关注了这个充满荒诞色彩的伪职业联赛。虽然并没有看所有的比赛录像,但仔细看了看每个比赛日中国排协公布的技术统计表。首先声明,咱不是业内人士,更谈不上扮演网络排球教练和权威体育评论员的角色。各位球员能收获大家的支持和喜爱本来是件好事,不过就这么几个能打的人了,造谣、闭眼吹和粉圈化互撕等等让人费解。祖国男排的水平已经令人泪流满面了,一旁的舆论场上催泪瓦斯和烟雾弹可真不少。既然也看了不少,那就把一名普通观众的观赛感受写出来吧。下文中鄙人大致谈谈自己对联赛中一些球员的印象。有些球员场上位置相同,因此难免不会有相互间的对比。
咱们很多球员小模样挺招大家喜欢,就是拿起球来,大帅哥花式小品演个不停……
您们从事的行业是竞技体育,赢不了,菜就是原罪
站在国家队教练的角度,选人用人,难
除了健康的张景胤、江川、张哲嘉、彭世坤和李咏臻勉强抗衡以外,其他人现在呈现出的这个能力真的在国际比赛中顶不住自己的位置。ABCDEFG搞了一圈都不行,选上去的人也没很强的说服力,留在国内的人好像也不服气,不服气除了憋着别无他法。
站在球迷的角度,吹捧和批评,难
你不给自己心仪的球员在网络上造势,夸几句,他可能不会被更多人看到,夸来夸去又好像是吹彩虹屁;稍微说了几句大实话一些就会有人为他们的糟糕发挥辩护,辩护理由竟然出奇的一致,“年轻经验少”、“你再推荐一个更好的试试”、“球员为国征战,舟车劳顿,要理解”……如今社交媒体发达,球员都会上网冲浪,一打开评论区和私信,全是毫无营养可言的吹捧或者发泄不满情绪的网络暴力,恐怕从网络反馈中照出自己的模样。
由于排超联赛对抗性不足、连轴转、带病出战等客观因素的存在,没有几场精彩的比赛。国内联赛更多彰显出部分球员的下限,很难能以联赛发挥为依据去评判球员组成国家队去打国际比赛的效果。
陈磊炀
小陈真的延续了男排二传出美人的传统,在排协摄影师的死亡抓拍之下,依旧保持了偶像小生的表情管理。或许是广大球迷对于中国男排二传这个位置常年稳定低水平表现的极度不满,把全部甚至是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了陈磊炀身上,国少国青队长,连年进入国家队集训的二传国内也找不出第二个。“没有上场的就是最好的”,“等待下一个紫微星或救世主的出现”,“根正苗红”,大致概括了球迷们反复提及陈磊炀名字的原因。

但是,这些球迷强加给陈磊炀的光环显然对于他成长毫无作用。如果国内真的没有吉安内利,倒也不必强行二传高大化。陈磊炀整个赛季的传球稳中有进,但还远远达不到国家队的要求。小陈在传球思路、速度、准度和力度几个方面,都没有非常上佳的表现。Up看着屏幕里的小陈,心里有很多问号。身材高大,但前排拦网破坏和漏大象也很多。明明手臂上能看出肌肉线条,出球质量软绵绵,攻手不好借力;明明一双大长腿,却怎么也追不上起高的球。但是他防守移动和卡位与高大的身材又呈现反比,陈磊炀的防守能力竟然还不错,跟国内其他几位身材高大的二传完全不同。
有球迷给小陈铺设的台阶是:在浙江队一直替补没球打,没有锻炼机会。我不是很赞同这种观点,一直打替补的另一种可能性是确实水平达不到主打成年队的程度,线索潜藏在陈磊炀青少年时期参加过的比赛中。感谢小破站记录了小陈的成长轨迹。2017年国少出去比赛,陈磊炀是5号但是疑似受伤没怎么打,最后国少的比赛,上场传球的不是陈磊炀,而是6号Chen B.L. 这个CBL传球看起来水平也不低,小时候传球立得真挺稳,不知道为何现在查无此人,也许已经离开排球了,真是很可惜。
2017亚洲男排U19铜牌赛【中国VS伊朗】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q4y1u7F7
(这个比赛有点意思,杨一鸣和曲宗帅同时在后排接一传哈哈哈哈哈,还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2018年,陈磊炀作为国青队长主打了亚青赛,可是令人摸不到头脑的是,怎么当时还输给了伊拉克国青,四强不入
???????????????????????

2019年,陈磊炀作为队长和主二传打了世青赛,B站上有多场比赛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o441127GP),大家的发挥并不是十分出色。2018年,张景胤和彭世坤已经跳级进入国家队,陈磊炀居然也在集训名单中。同年,张景胤在VNL发挥亮眼,彭世坤在二队打亚运会。2019年张景胤受伤没打球,彭世坤跟着国家队打VNL,最后成为了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的首发副攻,两人都没有再回国青队。从2018年开始,陈磊炀每年都去国家队训练,历经劳尔、沈富麟和吴胜三位教练,国家队主二传的坑这么大,劳尔也不强调资历,怎么陈磊炀就是打不上球?怎么陈磊炀回到浙江队还要给王智儒打替补?今年联赛呈现的水平跟他这几年都去集训的经历严重抽离?给人一种感觉,练习生练了很多年,还是没办法出道;父母学区房也买了,重点中小学也上了,课外补习班一个不落,最好的资源投入进去,全打了水漂,二传你能不能快点开花结果。

再回到陈磊炀本次联赛的表现,那真是让长期支持陈磊炀的球迷们多少有些无言以对。后面保存体力提升准度大调攻不跳传就作罢了,不太明白他怎么跟各个攻手轮番失配。跟曾经从青年队一起打球的张景胤和李咏臻失配,好像青梅竹马分手之后强行复合现场,张景胤扣球之后人仰马翻,李咏臻化身吊球副攻。不仅如此,就连配合相对较好的缪阮彤,陈磊炀也会不时把球送到后脑勺。小陈,你跳飘不是会加力吗?怎么大多数时间都是娘飘?
浙江队从18年开始对陈磊炀的定位没有跟国家队衔接。外教团队的意图很明显是栽培二传接班人,浙江队本身有主力二传,小二传去国家队练球但是回来没有比赛可打,浙江队也没有要把陈磊炀送去其它队伍试水的意思。不仅技术和比赛经验没有增长,而且折磨和考验陈磊炀心气。但是现在时间上已经来不及了,2023年VNL要保级,亚运会要成绩,奥运会资格赛也不甘心直接放弃,陈磊炀联赛表现很难撑起国家队主力二传的位置。现在立刻把陈磊炀提拔到主力二传的位置,恐怕也不能取得球迷心中的理想成绩。褪去光环,陈磊炀还是认真练练球吧,实际一点,不是去不去国家队打主力的问题,杨一鸣再高5公分,小陈你的饭碗摇摇欲坠啊,可能再过两年替补二传小刘都要弯道超车了。
王鹤斌
相对于其他二传的富裕生活,王鹤斌的攻手们一个个都不给力,小王每场比赛都在伺机出洞。如果排协统计二传进攻得分,王鹤斌可能勇夺第一,小破站上有球迷戏称斌斌子是“广东斌妈”。
王鹤斌跟其他二传最大的区别,不仅是身高和身体素质,还有“逆袭”色彩。国家队一直更青睐高大二传,190cm以下的二传几乎不会被纳入考察范围,中国男排长期后排没有防守,前排二传拦网再出现缺口,惨淡场面可想而知。一般国家队的主二传都是从小被选上,在国少国青一路委培,王鹤斌显然从最初就不被看好。2022年能去国家队打上球,斌斌子还是有些功夫。国家队的攻手应该是斌斌子二传生涯头一次有了“豪华配置”,被破格录用,突然暴富又是幸福又是烦恼。怎么说呢,王鹤斌之前也没怎么代表国家队打比赛,18岁开始就在广东队打主力二传,又是队长,没怎么当过替补,直接主力。他今年23岁,排糙可能是他打得对抗性最强的比赛?宇宙联赛说不定还是能锻炼出好二传?广东队(深圳宝安)资源是什么也没有,强力边攻,无;高大副攻,无;联赛能争前4吗,不可能;全运会能进前8吗,不可能。王鹤斌不仅很难被看到,更没有任何评选最佳二传的可能。国家队攻手跟广东队攻手差别太大,作为二传要从头重新开始适应每一个攻手的特点,自己的角色也从广东队的核心,变成国家队的透明替补,压力可能真的不是一般的大。
王鹤斌排超联赛传球可谓眼花缭乱,晃出了很多一对一,为攻手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但传球组织的眼花缭乱的前提是,一传和防反球要进入以王鹤斌为圆心半径为2-3米的区域内,否则王鹤斌传出的球几乎没有能打的。如果一旦一传崩了,勉强接起来没落地,王鹤斌没办法弥补,不过国家队又有几个一传能到位呢?

张景胤
我一直觉得张景胤的舞台不止于国家队和排超,他值得一个更接近世界排坛聚光灯的位置。
张景胤的身体条件和对球的领悟,远超现役的国内主攻。外教还在任的时候,光速从国少男排挖掘出张景胤,比较可惜的是世锦赛之前受伤了,之后休息了好几年。现在好不容易打出一点成绩,在排超现在又搞出新的伤病,健健康康放平心态,张景胤的能力足够成为国家队攻防核心了。第一阶段,张景胤跟二传配合不好,很多球也是着急上头,后面调整了一下,也看开了,陈磊炀传的不好的球就想办法处理。
浙江队麻烦借鉴北京队的操作吧…………
翟德军

在网络上,翟德军进入国家队的呼声很高,既有外貌因素,也有他的打球气质比较受欢迎。事实上,他去年已经拿到了国家队的号码,但是一直没有随队比赛。翟德军属于山东男排的箭头与核心,很多乱七八糟的球都是找到他,造打手或者抹吊抓的处理显示出他的球商,山东队关键时刻能咬住对面的攻手只有翟德军。
小翟前进路上的最大的阻碍就是山东队粗放球风,导致下三路技术不够用。国家队教练组2022年明显更信任2021年亚锦赛的阵容,VNL开始又战胜巴西,增强了底气,从而也忽视了主攻线缺一角的问题,所以翟德军不在增补人员考虑范围内。就算是2022年翟德军随队参加了国际比赛,世锦赛9个零的结局也改写不了,一传飞得怀疑人生的主攻也许多了一个翟德军。在当务之急,先一传自保稳定大力跳发吧。
或许还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翟德军在国家队的位置一定不会是中心人物。国家队相比山东队,有能力更突出的主攻和接应,需要翟德军配合队友,而不是队友围绕翟德军打一攻和防反。翟德军在山东队也习惯了打气势球,一口气咬住了,越打越顺,一下子泄气了,就摆烂等待下一局下一场重新开始,但是以中国男排目前的水平,国际比赛被对方完全压制的下风球居多,自信心严重受挫,站在球场上备受煎熬的滋味可不好受。
俞元泰
俞元泰在联赛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俞元泰的身高和经历特别符合大众喜爱的热血逆袭的人物设定,他的故事更适合改写成漫画脚本,换言之,戏剧人物和情节往往都带有夸张成分,往往与真实情况相去甚远。因为俞元泰足够励志,球场上也足够拼命,所以吸引了一大批的粉丝和赞扬,然而,我想说职业排球世界对于小个子球员是十分残酷的,支持和欣赏小弹簧的人给他加上了许多脱离现实的评价,比如认定他属于保姆保障系球员。Up看俞元泰比赛觉得他属于身体素质流的主攻,下三路一样薄弱,别人依靠的是身高,俞元泰靠超强的身体素质拉高点,进攻几乎都是硬砸,手法上作为小个子并没有很突出。
一个非常鲜明的对照人物就是杜海翔,上一任国家队“保姆主攻”。恰巧,杜海翔还在联赛中坚持,虽然他已经发福并且玩起了打工人排球。杜海翔的身体素质显然是不如俞元泰的,但是他在场上擦地板和乱球处理上,比俞元泰更加成熟和巧妙。弹跳能增加扣球的高度,却不一定能转化为进攻得分。杜海翔左吊一个右搓一个,山东队河南队措手不及。要说句得罪人的话,俞元泰除了发球比杜海翔好一些,在国际比赛上,一传和进攻的实际作用可能还不如杜海翔,当然拦网方面,二人都是对方重点突破的位置。印象比较深的是,2019年奥运落选赛的时候,杜海翔实际上打的是两点主攻,反轮不换位打二号位,现在大家恐怕都不会讨论俞元泰打两点主攻,张景胤打三点主攻的可行性。部分极端粉丝可能会用亚洲杯来问候我,但要说的是,劳尔时期,中国队的目标是放弃亚洲比赛的成绩,主攻国际性比赛,说白了没有像今年亚洲杯一样花时间去全主力应对一些二队和亚洲非传统劲旅。
国家队启用俞元泰当然是想让他保一传。给FIVB的球员资料里面,俞元泰身高183cm,扣高和拦网高度分别是320和310,大概跟自由人杨一鸣差不多,远低于其他主攻350-360的摸高,可以推测,教练组有意将俞元泰包装成“自由人”,首发阵容就是双自由人战术。意图归意图,实战归实战,假设我是其它国家球队的教练或球员,速览基本资料后,发现俞元泰、杨一鸣和张景胤首发,肯定要追发张景胤,其他两个人明显是双自由人,一传相对比较稳定。除非一传特别到位,俞元泰几乎不会有调攻,扣球高度也不足为惧,把他晾在一边就好了。

up觉得俞元泰目前陷入了多重困境,无论是在江苏队还是国家队,后浪的压力越来越大。
俞元泰25岁了,但是一传尚没有练成强发自保的水平,如果一传不到位撩高,俞元泰在联赛打几个调攻,突破一下还算可以,但是国际上的三人拦网密不透风,防守水平更高,很难像国内一板子打死。一传不到位,俞元泰几乎就是摆设了,大调攻压力完全甩给了对角和接应。其次,俞元泰的发球优势正在被逐步缩小和赶超,b站上竟然有人回复我,“可是俞元泰是中国队发球最好的人啊”,如果只看发球环节,国内跳发有威胁的主攻有一大把,发球替补这个位置竞争也很激烈。再次,俞元泰身高的隐形劣势,比如俞元泰张景胤搭档对角,4号位就是两种弧度速度完全不同的球,这对二传的要求会提高很多,于垚辰拿捏失误有很多,刘濛恐怕更不行;拦网的时候俞元泰会和副攻存在很明显的高低差,很容易被对方接应造打手,或者直接抄手俞元泰。今年联赛中,俞元泰在江苏队挑大梁升任队长一职,不过搭配三个外援的阵容,也只是在悬崖边上苟进8强,几个外援不给力之外,俞元泰被放到球队攻防核心这个位置,更是教练组的失策。尽管宇宙联赛糙的不行,但是身高和身体素质摆在那里,制约俞元泰也不是很困难,所以江苏队此次联赛成绩十分不理想。
王滨
浙江队的出身背景可能是王滨在舆论讨伐声音中的原罪,王滨也喜提了一个“空降滨”的称号。王滨是主攻线上的“后浪”之一,但他如此快速的进入国家队,很难排除户口红利的因素,国家队主教练和助理教练在浙江队接触王滨的时间更多,对王滨更了解。不过国内其他同龄的攻手能得到这种关注和机会吗?这种模式,可能就是突出培养了一个王滨,换来的是主攻“李滨”、“张滨”和“赵滨”等同龄人的心灰意冷。同样的2022年,在王滨出国打球的同时,“李滨”、“张滨”和“赵滨”只能在国内打一个不痛不痒的全锦赛,下半年的联赛出场机会寥寥无几。

王滨作为一年级新生在联赛中的发挥相对不错,一传比老队友兼老对手李磊好一点,发球的确是大杀器,包球技术更好一点?扣球力量比较大,身高加上弹跳的击球点不是很突出,踩线这些小细节还需要扣死。王滨发挥最不好的一场可能就是半决赛第一场,有点紧张,第一局失误太多。半决赛第二场第三场比较尴尬,教练的布置可能是王滨多承担进攻任务,一传溜边,他的一传问题在张景胤下场后被放大,失去队内核心后,王滨表面波澜不惊,其实内心也在颤抖。
王滨的条件放在国际赛场比较一般化了。在国内打避手线靠力量砸,暂时还能行得通。世锦赛的一个冥场面就是王滨被罗马诺的拦网看得死死的,连续几次无法突破。对手不仅拦网高度更加可观,线路也封锁的更死,留一条避手线,后面5号位留着一个自由人防守,王滨还能不能轻松得分就不好说了。
张冠华&王径一
这哥俩都挺奇葩且不靠谱,如果大家经常看意法俄美波等国的比赛,你会发现别人家的接应都是第一重炮,张冠华和王径一总是差点意思。如果江川出现问题打不了了,张冠华或王径一主打,亦或者玩起二人转模式,我是欲哭无泪了。
怎么说呢,张冠华在速度、力量和扣球高度上都不突出,虽然在季军赛面对山东队双率再创新高,实际上山东队斗志低迷、拦防形同虚设才是张冠华的得分密码。张冠华在联赛最后阶段短短一周内,从面对上海队的零效率到对阵山东的高效率,最后斩获最佳接应奖,大家可能注意力就更多的放在最后的发挥,从而忽略了整个联赛暴露出张冠华进攻能力的问题。比起最佳接应,张冠华最应该补发一个年度锦鲤奖。

如果仔细看看张冠华在对阵北京和上海两支队伍的成功率,仔细看看张冠华在VNL和世锦赛的成功率,实话实说,效率很低。世锦赛对阵加拿大23扣10中3失误被拦,对阵土耳其10扣4中3失误被拦,对阵意大利22扣6中4失误。有两次打上海,效率为零。只要对手拦防得力,张冠华很难突破,二传不敢给,给了球不得分。男排接应不接一传,这般进攻效率合适吗?这些得分里面有多少是一对一单人拦网,不得分的球是不是存在对方自由人空网起球,张冠华空网下网和出界的成分?张冠华的问题是触碰到了自己能力的天花板。
王径一给你的感觉是“能行又不能行”,上限一直发挥不出来。看着很香,201cm,左撇子,蹦的高,腰腹力量也好,这个条件是天选男排接应啊。所以他出道也很早,2017年世俱杯王径一便出国溜了一圈,国家队一直都给他留个位置。不过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王径一这几年一直是竞争替补,徘徊在“江川的替补”的概念中?径一啥时候能转正,当家作主啊?王径一也是在山东队被耽误了,人球关系总是找不准,山东教练平时也不知道有没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山东队教练不认为王径一的上步节奏和人球关系有问题,防守不需要加强,这样打没问题。

今年排超联赛,王径一的打法好像还是很粗放,狂轰乱炸为主,只有发球环节进步明显。虽然山东二传的传球质量参差不齐,但也不是每一个2号位都有问题。多场比赛中,刘志浩传的没啥问题,王径一猝不及防开始开炮,连续多个失误,刘志浩在这一局剩余时间不敢多给王径一球。山东队很多关键球,二传选择传给翟德军,而不是王径一,王径一也挺尴尬,有时候没球权,队伍反而赢了。最尴尬的场面莫过于,季军赛面对同位置的张冠华,王径一开场就出现失误,后面被按在替补席直到终场哨响。国家队的发球替补倒是挺适合王径一,如果他能控制好失误,左手大力跳发或许能炸开对手的一传。
其实我觉得他俩属于替补接应的无奈选择,而不是为了将来储备培养的接应,江川身体没啥问题能打,他俩的进攻也就不是个大问题,但是万一江川身体不适,怎么办?江川也会有退役的一天吧,如果两人都不可靠,必须要考虑培养其他能冲刺主力接应的年轻人了。
杨一鸣&曲宗帅
没啥可说的,排球场81个平方米,两位照顾好9个平方米就很不错了。
我很反对大家认为拿下杨一鸣,上曲宗帅就能行的观点,大家能力各有缺陷都不完美。但是如果两个人能力都十分有限,都是定时炸弹,再不引入其他人去国家队竞争,任由两位场上当泥菩萨,正常球迷估计都会生气。
各位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能稳定,汇总在一起的效果也不会负负得正。
剩下几位,刘濛、袁党毅、戴海波、缪阮彤和蒋正阳,概括一下,能力上取代不了国家队现有同位置的球员,而找到替代他们去集训的年轻人也不难,几位年纪也不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