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硕MTI备考经验|华侨大学上岸成功
日专生,本科双非。
大学四年普普通通地度过,没有特别出色的科研或是参赛经验,按部就班地考过了专四专八。20年工作的时候心血来潮再去刷了次N1,152分。
毕业后工作了一两年发现专业瓶颈,遂决定考研提升自己。考虑到将来打算留在本地工作生活,于是三思下选择比较稳妥的路线,报了华大。
初试时间规划:
早晨:9:00-11:30/12:00(午休)
主要复习政治、翻译
下午:14:30-17:00 (运动)
主要复习日基、百科
晚上:19:00-20:00 (洗漱)
22:00-24:00
完成白天没完成的内容
我是从8月开始准备的,比起番茄钟记录的超长时间,我更注重效率,关心自己到底有没有学进去。我没法作到长期每天10小时的待机复习,根据自己的节奏和注意力集中上限,我每天大概花7小时复习,后期冲刺差不多8小时。
初试回忆(占比60%)
101 思想政治理论
我是8月才开始准备考研,政治也是这个时候才开始的。跟着徐涛老师刷了一遍基础班和强化班,同时同步刷肖秀荣1000题。这个阶段每个板块学完我都会自己写一个详细的思维导图,梳理一下这个板块的知识。
我的进度比较慢,第一遍刷知识点结束后也差不多到11月上旬了,这时候开始各种刷题,肖八差不多也到手了就开始刷,我还用了一个刷题小程序,上面整合了各个老师的模拟题,也是按板块来刷题,期间有遗漏的知识点我会标记在之前的思维导图上,这个就算过了政治第二遍。
等肖四拿到手后,开始背主观题,肖四的答案对我来说比较生涩,不好记忆,于是上B站跟着空卡背主观题。因为拉分关键在于客观题,我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选择题上。最后的冲刺阶段就是一边反复刷肖四肖八、选择题错题,一边背诵主观题。
思维导图对我来说很好用!政治第一遍过知识点的时候,用黑色写。蓝色是刷肖八补充的,绿色是做各位老师押题卷时补充的,红色是肖四提到的点,如果有重复就再加荧光笔着重,后期复习可以一眼抓到。
213 翻译硕士日语
参考书目:
1. 彭广陆、守屋三千代(总主编)《综合日语》(1-4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第2版)。
2. 谭晶华(总主编)《日语综合教程》(5-7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第1版)(第7册为2011年第1版)。
真题回忆:
🌸 1、词汇语法:
①10道汉字写假名 0.5*10=5分
👉 基本(90%)都是从本科教材《综合日语》里头的单词表出,今年的也不难,今年的只记得有一个でこぼこ,平时认真背单词积累(课本、专四专八、N1),问题不大~
②5道假名写汉字 1*5=5分
👉 给5个句子挖空,给出片假名写出汉字。这题很基础,给的单词都不难。
③完成句子 1*5=5分
👉 考察语法句型,范围大概是N1或者专八。
④意思置换单选题 1*5=5分
👉 和N1的题型一样,有考到惯用语。今年考得也比较基础,选得比较轻松。
⑤语法单选题 1*10=10分
👉 这部分考察的重点,每年可能有变化。
比如17年考了语法、助词,18年就侧重于副词,今年考得就比较平均。不过最后一道固定都是考古典语法。复习的话可以按照词法(外来语、名词、动词、副词意思),语法(句式接续、助词),古典语法,三大板块来进行。但是古典语法就考1分,实在精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适当舍弃。
🌸 2、阅读理解:
①选择题
👉 2-3篇阅读,难度参考N2-N1。
因为我阅读还行,所以没有特地准备(其实是来不及)。备考时,练练N2、N1真题即可,基础薄弱的话可以先从阅读专项练习开始。
②简答题
👉 1篇,每问2分。
简答题要求比较高了,不能靠蒙。需要训练自己的综述能力。平时练完阅读题抽几篇进行段落、全文的归纳写作练习。
做阅读题看懂是关键,我个人习惯在文章上圈圈划划,把关键词、转折词标明出来。问题选项在文章中出现的地方也标注出来,对比选项表述是否符合原文。没把握的选项就用排除法一项项推理排除。刚开始练习阅读的时候,我会精练,把文章中不懂的词句查清楚,后来上手了开始泛练,找一个和考阅读题相同的时间段,比如N1和考研这门都是在下午考,而下午又容易昏昏欲睡,我就会在这个时间段集中1小时练习阅读,让自己适应这个阅读环境。做阅读题的时候一定要调整好状态,保持高度集中,稍有走神,看文章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粗心选错的几率也会增加。
总之还是不能轻视阅读,毕竟这门213,阅读占了大头40分,一小题就2分惹,是拿分的关键。我大学第一次考N1的时候,来不及系统复习语法词汇,听了当时老师的建议,把重心放在阅读题上,那次裸考靠着阅读满分,顺利过线,而语法听力加起来还不如一门阅读拿的分多。当然这只是无奈之策,我们还是要打有准备的战,把每一项复习好才是王道~
🌸 3、日语写作:650-700字
👉 命题作文。
写作是我的弱项,大学也练得不多。这次也算是赌了一把,17、18年都是围绕“翻译”为主题展开的,这次我也重点练习这个话题,果然今年也是如此。今年的具体题目忘记了,大概是机器翻译的不足。
作文的练习,平时我是看爱初心的公众号,上面有很多写作素材、资源可以积累,非常有帮助!
359 日语翻译基础
参考书目:
1. 高宁.《日汉翻译教程》.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0.
2. 高宁,杜勤.《新编汉日翻译教程》(修订版).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
真题回忆:
🌸 1、词汇互译:
👉 日译汉:豚カツ、東京五輪、マザコン、アモイ
👉 汉译日:家长、魂断蓝桥
17、18年都是15个日译汉、15个汉译日词语,单看真题,这30分还是很有难度的,甚至出现古诗词的翻译,所以复习的时候不敢懈怠。今年拿到试卷既震惊又惊喜,震惊的是词汇互译太不主流了,考前狂背的惯用语、热词几乎没考;惊喜的是题型有小改,15个互译拆分成了单纯的单词互译,和句子挖空单词互译。这样就降低了难度,因为句子挖空互译,还能通过句子整体意思来翻译,翻译也更加灵活。
这块的复习比较灵活,微博、公众号、专门网站都能成为复习素材,做好整理,老老实实背诵问题不大~复习的时候我主要抓着惯用语、热词狂背,这也是这块内容的复习主流。惯用语从本科笔记上开始整理,再添了各个学校的真题来背;热词跟着人民日报日文版公众号,或者一些专门的网站来记。自己整理了一个excel,不断补充,后期就照着表格刷。

公众号/订阅号:人民日报日文版、日语MTI (有各个网站的热词总结,非常方便!)
网站:キーワード_中国国際放送局
http://japanese.cri.cn/list/4e6008b9-9df8-441b-9265-a7b4001f8c13.html
2、日汉互译:
👉 日译汉:《1Q84》BOOK1-第10章-天吾 真正的流血革命-选段(3个段落)
👉 汉译日:中日电影史交流相关内容
复习的时候我参考了catti2、3级笔译、天声人语的资料来练习。每天一篇精练,保持手感,翻译完后再把不会的词句搞懂,整理单词、表达方法。后期开始控制自己的翻译时间,尽量不借助辅助工具。并且隔一段时间就回顾一下之前的练习,常练常新。
看真题的时候就能发现,17、18年日译中选的都是村上春树的作品,文学翻译相对于其他翻译种类,要求是比较高的,平时练习一定要打好基础,并且要锻炼锻炼自己的中文表达。中译日,主要集中于中日关系,历史、文化交流这方面的,难度适中,但是需要一定的专业术语储备。
日汉互译是359科目的大大大头,120分,而翻译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我们能做的只有语法、表述正确,在这个基础上尽力对自己的语言进行润色精炼。虽然考场时间有限,但也不能忽视字迹,工整的试卷在观感上很加分~前面的单词互译我大概花了10多分钟完成,剩下的时间都用来精雕细琢日汉互译了,先分段打了草稿,再抄正。
448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参考书目:
1.王力. 古代汉语. 北京:中华书局,2010.
2.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3.董小玉、刘海涛. 现代写作教程(第三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4.刘军平.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真题回忆:
🌸 1、百科知识:
这块我主要跟着刘军平的《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以及app翻硕百科蜜题来刷选择题。奈何百科太泛,这块我又没报班,只有自己摸索复习,实在像无头苍蝇不知从何下手,只能尽量多刷题。
填空题部分,收到情报说去年是从《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的p435-450百科知识百问百答里出,我就把这部分背熟了。结果大翻车,今年客观题主要考了文学方面,比较偏门的知识,填空题也完全不是从百问百答里出,所以这部分我非常滑溜地考砸了。建议第一次备考百科的同学,如果和我一样不擅长整合知识点复习的话,还是跟班系统过一遍知识点,打好基础。
🌸 2、应用文写作: 竞选方面的演讲稿
🌸 3、命题作文: 说与做
作文板块我报了爱初心的汉语写作专项课~高中毕业后实在是太多年没有碰过汉语写作了,跟班学习对我来说是最有效率的一种方式。课程非常有条理,应用文部分按类型分块讲,每种类型又提供了参考格式、套话,把这些记住,认真跟着课程完成练习、作业,问题不大~大作文部分,也是按着审题-论证框架-素材积累的顺序来进行,跟着老师的课很好上手。
华大基本都是命题作文,所以大作文方面,比较关键的点就是素材的运用,课程里老师也花了4讲来分享各个话题的素材以及如何积累素材,这是一个需要花上几个月的大工程,所以千万不要像我一样妄图临时抱佛脚。
前期我跟着课程走,后期听完课程开始自己练习,大概每隔2、3天写一篇应用文和大作文。中间的时间拿来积累素材和文字。如果像我一样在写作方面不会文思泉涌的同学,备考时一定要多多独立思考,练习的时候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先自己思考如何下笔,题目如何拟,首尾段如何写得出彩,素材用什么……等写完全文或大纲后再去参考别人的范文。
写在最后
一点点碎碎念
考研是个孤独又漫长的过程,最后的冲刺阶段又是寒冬,昼短夜长,看着天黑得越来越快,考试日期越来越近,真的很容易让人陷入emo。我是一个看见阳光就想出门蹦跶的人,可是备考期间即便外头午后阳光暖洋洋,也只能坐在我背阴的小房间里埋头复习,这个过程真的很煎熬。从前在学校询问研究生前辈考研的心得,也是给我5个字“耐得住寂寞”,坚持就是胜利,能够坚持到最后,坐上考场,就已经赢过很多人了!
同时,备考期间,也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久坐,适当运动。这次开始备考后就规定自己2、3天进行一次户外慢跑,经常做一些拉伸运动,这样既可以释放压力,又能强生健体。感谢运动让我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漫长的备考周期,也让我在考试结束后成功地维持住了身材(阿里嘎多
也感谢身边的小伙伴,在我决定考研后为我各种出谋划策、给我支持,并在我松懈的时候及时鞭策我前进。更感激老爸老妈,全力支持我脱产备考,在我辞职回家考研后,生活上处处优先我,忍受了我大半年(^ ^。
现在选择提升学历的人越来越多,提升自我教养是件好事,但重要的是要有个明确的目标,想好自己将来的方向。毕竟大家都说考研“选择大于努力”,的确努力固然重要,但不可忽视的是,考研也是一个主观性蛮强的过程。尤其像我们文科,你永远不知道自己回答的主观题是否答到了老师的心坎上,亦或者老师的批卷是严格还是宽松。
我很敬佩身边坚定信念冲击名校的朋友,但我个人更偏向现实主义,这次考研择校,考虑到自身情况,我低头选择了稳妥的路线,可是我不后悔,有了社畜经验的我,秉持着先能上岸才有机会学习的心态,将来也会好好利用学校的各种学习资源、平台,让自己不虚度研究生的3年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