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远山长——《利兹与青鸟》简评

2021-09-28 14:39 作者:请叫我周君  | 我要投稿

       这是属于两位少女的,青涩的童话。

       一个半小时转瞬即逝。看完,抬头,望着暮色苍茫,心中五味杂陈。现在想来,心中感受恰如八字:岁月骛过,山陵浸远。谨以此文,浅谈我个人对这部作品的理解,聊以自娱,亦以感怀。


       

      童话?现实。

                                                                                                                            ——小说简析 

       首先来谈一谈武田绫乃的原著小说吧。武田作为迫害伞霙的祖师爷,对于希美和霙的关系描述只可谓残忍。“她想跟希美在一起,无论在何处。”“‘既然希美去那里,那我也去。’霙选择音大的理由仅此而已。”希美是霙的一切,是第一个走入她心房的那束光。极度自卑的小肥宅,她所做的所有的事,都是为了希美。甚至,在希美离开吹奏部后,面对优子的关怀,只是视其为同情。反观希美,“‘我是做错了什么吗?我完全不知道霙的想法。’”“每当被她()用静寂的眼神看着,如同被牙刷刷过皮肤,一种暧昧的厌恶感油然而生。”武田通过丽奈与黄大叔的交谈,引出了集合图的概念,而集合图,正是暗示希美对于霙的情感,不是单纯的喜欢或讨厌,而是喜欢和讨厌的交集,或者准确的说,是因为普通的喜欢而滋生出的讨厌。这份讨厌,也许是对霙的才华产生的羡慕,嫉妒和屈辱,又或者是无法回应霙那份热烈期待的罪恶感。真相是什么,或许只能问武田本人了,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能得出的结论只有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在小说中黄大叔对希美有这样一段评价:“她就是这样的人,为了贯彻自己的道路,连有人踩在脚下都浑然不知。”希美是一个对自己做出的选择极度自信,因而自尊心极强的少女,但是这份自尊心,接连不断地遭受打击:南中时期大赛的失利,一年级时前辈的排挤,二年级想重入吹奏部却遭到曾经挽留自己的明日香的明确拒绝。终于回到吹奏部成为长笛首席的希美,却又不得不面对自己与霙的天赋差距,她的自尊心终于扭曲了。“我总是认为,凭借我对演奏的热爱,我的水平不应该在霙之下。”于是,当霙拿出音大的报考指南,希美一时冲动,放言要考音大。尽管事后冷静的希美迅速替自己找好了退路(报名补习班,设置多所志愿学校),但只要是面对霙,面对这个曾经只能跟在自己身后的少女,希美始终无法放下不甘与嫉妒,认可自己不如她的事实。希美根本就没有期待过自己能考上音大,而这份对音大的执著,大概是希美在经历冰冷的现实摧残过后,内心最后的倔强吧。直到毕业,当夏纪提出“以后大概会靠演奏吃饭”时,希美依然酸酸地反驳:“最后能靠音乐吃饭的人很少吧!”都毕业了,何必呢?真的只能说武田老贼莫得感情啊。(有异议请耐心看至《蛇足》部分第六点)

       

       小说中,三年级的希美换喻了童话《利兹与青鸟》里利兹的形象,不同的是,利兹对青鸟的束缚是出于爱,而希美对于霙的执念更多是出于占有欲。希美对霙有感情吗?毫无疑问,有,但仅限于普通朋友的友情,甚至,在破镜重圆后,低于普通朋友的友情。骄傲的希美在这份友情中更多享受的是被霙依赖带来的成就感。在心理活动中,希美毫不顾忌地把霙称为“忠实的小狗”。我当时看到这里真的想把武田老贼捏死,这称呼怎么说也太难听了点吧?我把你当唯一,你把我当忠犬?为小肥宅默哀三分钟。而当霙逐渐打开封闭的内心时,希美感觉到自己不被需要了,这种巨大的失落感在文中有充分的体现:希美一愣,手中的抹布掉到了地上,希美赶紧把抹布捡起来,将脏面折到内面。霙离开后,脏面又重新露了出来。这么明显的描述,我不必多说,懂的都懂好吧。至于希美最后选择了放手,更多是因为霙的音乐才华已经不能为希美所掌控了,换句话讲,与其说是希美主动选择打开鸟笼,倒不如说是霙靠着自己的意志挣脱了束缚。大赛前的拥抱,总算是给这段关系画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小说的分析至此就结束了。总结一下,我本人来说,很无感,也许是对这样的故事没有感同身受,也许是小说的叙述到底缺乏画面感,也许是这个结果太过现实残酷,我的感受更趋向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至于为什么大篇幅分析希美的人物形象和心理,其一,霙的形象和感情相对单纯,一看便知,其二,希美在小说中的形象与电影中的形象相差较大,而性格的差异,可以说直接导致了伞霙最后不同的结局。



 

 

小蓝鸟PART

                                                            (以下内容个人观点强烈,不能接受异议者慎入)

        结束了引入(有点小长不要在意),正式进入写作重心:对于电影《利兹与青鸟》的理解分析。先来一段总评展现一下我深厚的职业(二刺猿bushi)素养:

       场景繁多却不失节奏和秩序感的切换,随着场景的切换以及音乐的演奏而不断变换焦距的镜头,不易察觉却富有冲击力的镜头晃动,还有那由细腻处流露情感的人物特写。《利兹与青鸟》,不是两个少女的恋爱,而是相互爱着的,只不过是两个少女罢了。


第一乐章:互质

       开篇的童话告一段落,镜头正式转向现实。赫然入目的是凄静的淡蓝色充炽着整幅画面。背景色彩的饱和度被设置得极低,配以大幅留白的空旷校园,瞬间将清冷的疏离感渲染得淋漓尽致。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霙等待的希美出场了。镜头拉近,小肥宅眼中的希美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做了虚化处理的而模糊的背景更是在暗示,希美,就是霙世界的全部。但当来到希美的视角,她眼中的背景是清晰的,而霙则在画面的一隅。两个镜头的对比,暴露出的是希美此时的不自信。经历过退部事件,希美有些愧对于霙对自己的信任和依赖,她对自己无法担起照顾霙的责任而感到自责。于是,此时的希美面对内心这份朦胧的情感,选择了逃避。上学(进教室)途中,希美走在霙的前方,居于上手位,但摄像机聚焦的中心始终是霙,希美则在画面的边缘,隐隐现现。空气中飘扬着《wind, glass, bluebird》,跟在希美身后,笨拙地模仿着希美的动作。触手可及的距离,将霙和希美分隔在画面两侧,仿佛咫尺天涯。长达六分钟的上学镜头,霙的脚步,一次也没有和希美合上过。打开音乐教室门的刹那,画面切换为一片纯白,本象征着美好的樱粉色,却无情地写下:disjoint




       此时希美和霙的关系,在一个课堂的镜头中给出了答案。当数学老师讲到互质的概念时,画面中是迷茫地望着天空的霙。对于互质,山田的解释是,拥有相同的因数却无法重合。霙和希美都是孤独的。霙拒绝了周围的好意,她用名为“伞木希美”的鸟笼囚禁了自己。即便她的技巧早已丰满,却依然无法参透乐曲的真谛,不被希美爱着的自己,永远破不开双簧管的枷锁。而希美呢,她身边有着无数的拥泵,但能肯定她的,却只有霙一人。别人怎样都好,成了长笛首席又如何?不被霙认可的长笛,永远迎不来生机。这样两位孤独的少女之间所共有的唯一因数“1”,大概就是音乐吧。热爱音乐的希美,与跟随希美走入音乐世界的霙,连接两人的最初且唯一事物,就是音乐,因为音乐才有的快乐时光,因为音乐才产生的矛盾,复杂而沉重的感情都压在这脆弱的联系上,这样的关系,又怎么能算是相交呢?



第二乐章:小小的幸福

       “希美喜欢练习吗?”“喜欢啊,非常喜欢!”

       “这首曲子也?”“非常喜欢,因为......”


        在清晨音乐教室中的这个小高潮,是霙和希美对于这段关系的明确表态。这两个敏感的少女都隐隐约约察觉到,不远的将来,她们就会迎来分别的结局。霙所询问的练习,代表的是她与希美相处的这段幸福的时光。再次询问的乐曲《利兹与青鸟》,代表的就是这段关系的结束,最终的诀别。“真希望大赛永远不要开始。”小肥宅任性的心理特写展现出她对希美毫不掩饰的留恋之意,而希美的态度却有些耐人寻味。嘴上说着“真期待大赛啊”,眼中却闪过一丝晶莹。(这怕不是傲娇吧bushi,开个玩笑。)希美到底想不想结束这段关系呢?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人可以说违心话,但眼泪一定不会说谎。然而,正如上文提到的,希美此时选择逃避和霙的这份感情,她害怕一旦将问题挑明,自己没有能力对霙的未来负责,而导致伤害到霙,就像曾经的南中之乱那样。所以她选择回避问题的核心:分离,维持毕业前这段和睦美好的时光(叶山默默为你点了个赞)。

小肥宅的小任性
眼中闪烁的泪光


        希美一直是一个阳光活泼的少女,然而,相较于武吹中没心没肺的“伞哥哥”,小蓝鸟里的希美多了一份细腻敏感和脆弱。同样面临着升学的迷茫与选择,热爱着音乐,偶尔也会因为身边同学的羡慕而小小自得,却逐渐尝到缺乏才能的苦涩现实。内向的霙把希美当作自己的唯一,希美何尝不是把霙当作心灵的避风港呢?面对其他的同学,即便是在少女们交心的茶话会上,希美的脸上都保持着那完美的外用微笑,但当面对霙,即便只是临窗对视,希美依然露出了真正灿烂如暖阳的开怀大笑。人非草木啊!就算希美再怎么努力地疏远霙,减少和霙的相处时间,不知不觉中,她自己也已经沉溺在这份青涩的欢喜中,无法自拔。


第三乐章:如果努力的尽头就是奇迹

        或许希美比霙更加孤独。霙活的更加坦率洒脱,而希美一直在笑,戴着面具,将所有的阴暗和不甘锁在心底,无法言说。当看到新山老师给霙的音大报考指南,希美的表情掩藏在她长长的刘海之下。受到武吹的影响,也许很多人会认为,这里展现出的是希美强烈的嫉妒。真相无从知晓,但是,我更愿意相信,这里希美的心理,不是嫉妒,至少主要不是。证据就在于,小蓝鸟中希美与霙的形象和心理,与童话中利兹与青鸟的形象和心理是高度吻合的,而童话中利兹对于青鸟的束缚,不是因为嫉妒青鸟可以翱翔天际,而是出于深沉的爱。此处的希美也一样。希美热爱着音乐,所以她对自己的实力有着充分的认识,她明白,自己考上音大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当希美意识到这是新山老师向霙抛出的橄榄枝,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觉到,自己要失去霙了。诀别的冰冷现实横亘在希美和霙之间,问题避无可避,于是希美毅然说出了那句:“那么我就考这所大学。”即使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性,我也要和你在一起!此刻,希美的心态正式转变了,她不再认可《利兹与青鸟》悲剧的结局,不再用伪物欲盖弥彰,她想要跟上霙的脚步,考入音大,(得到真物,大老师觉得这个小姑娘有前途)。但令希美始料未及的是,她和霙之间的天赋差距,并非金玉之差,而是云泥之别。(主要原因是当时霙的soli进行的并不顺利,希美面对霙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当看到霙从未经过训练,却能流畅地弹奏钢琴;当自己向新山老师咨询,老师却只能在提醒下勉强叫出她的名字,并且冷淡地应付了事;当看到新山老师因为爱才之心对霙的投入和用心,希美那时刻挂着笑容的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无力。她越发地感觉到,霙的身影在自己的前方渐行渐远,而自己拼尽全力,却难以望其项背。内心的迷茫,不甘,羡慕,焦虑搅作一团,这让和气的希美险些对霙情绪失控。如果,努力的尽头就是奇迹,那么,我就可以和毫无顾忌地与你并肩而行了吧?可是,可是......

伞哥长长的刘海遮住面部表情

伞哥听着霙的钢琴演奏

伞哥咨询新山老师
新山老师的爱才之心
落寞的伞哥
故意忽视霙的招手

拒绝爱的抱抱
梓川桑牛牛牛



第四乐章:为爱诀别

        真正将希美代入利兹这个角色的,是久美子和丽奈的演奏。听着丽奈展现出的决绝坚定的利兹,希美愣愣出神。

        “我,是真的想考音大吗?”


        不,音大什么的根本无所谓,我只是为了留在霙的身边,我只是永远不想离开我。我只是......自私的利兹,为了自己的欲望,把理想强加到霙身上而已。我从未考虑过霙的想法,明明知道,霙一定会选择和我一样的学校,还是狡猾地用“我想考音大”,把霙束缚在铁笼之中。是时候,放手了吗?

无力的伞哥(让人好有保护欲!!!)


        我不能从你这夺走你的翅膀。

        来吧,向着远方展翅高飞吧!请让我看着你那美丽的身姿,为你送行。

        这是我,无能的,懦弱的利兹,爱的方式。


        可是,请原谅我那自私卑劣的灵魂吧!就算如此,就算已经想通了一切,我也还是......不想和你分开啊!

        神啊!为什么,要告诉我,打开鸟笼的方式呢?


        大吉山顶,希美孑然一身,背影寂寥而脆弱。

        全剧的高潮开始了。此刻,经过新山老师开导的霙,已经缓缓张开了丰满的羽翼,没有什么能阻挡她在音乐的世界里睥睨四海,凤舞九天。伴随着的第一次吐气,松田彬人作曲的《利兹与青鸟》第三乐章悠然响起。一瞬间,在场的所有人都沉浸于那哀转飘忽,不绝如缕的管鸣声中。即便是苛刻的丽奈,对于这样的演奏也只能衷心地赞叹:“摄人心魄。”与此同时,希美心中最后的一丝坚强,也湮没在了这天籁之音中。希美哭了,哭得那么沉默,那么小心翼翼,那么让人心碎。

(清晰)
失焦伴随着镜头轻微晃动,表现力拉满
无声的泪


        原来,为了配合我,你从未拿出你的真实实力;原来,一直以来的一切,都不过是我可笑的自我满足罢了。我曾以为,我是指引你前进的青鸟,未曾想,我只是折断你双翼的利兹;我曾以为,努力可以创造奇迹,未曾想,我的努力在天赋面前,是那么不值一提;我曾以为,我们可以携手并进,可蓦然回首,你的身影早已在我触不可及的青空,而我,只能留在原地。如果没有我,霙早就应在属于她的天宇中肆意遨游了吧?我,终究只能抬望她高飞的身影。


        电影常常会因为时长的限制,导致情感的积淀不足,高潮缺少爆发力。但山田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对于情感一层一层慢慢地做铺垫,到情感爆发的时候,只是轻轻一推,就会有排山倒海的感觉。(不怕丢脸,此处破防)

 

终章:请你再等一等

        “我并不是霙心目中那样的人,不如说,不值得你看得起。”

眼角的殷红


        落日的余晖漫洒在空旷的教室,希美倚窗而立,眼角带着些许的殷红。她看着地上那渺小而孤单的影子,泫然欲泣。终于,还是要分离了吗?我又要变成一个人了呢。纵是心中有千般不舍,万般留恋,希美依然为了放飞霙,说着那些冷淡无情的话语。(希美将双手背后的动作,是在暗示她在压抑自己的情感,这里细节的表现力我直接吹爆:一开始希美的右手握在左臂,随着霙的话语渐渐滑到左手手腕,再次坚定决心时握紧并回到左臂,最终拥抱时放下。)听着的真情流露,希美心如刀割。(希美视角的镜头带着轻微晃动屡次失焦)为什么,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让我动心,说什么“只要能和希美在一起,怎样都好”,你可是青鸟啊!我这样的人,没有资格陪你走下去。我明明已经决定要放手了,霙你真是......太狡猾了。希美到底还是低估了自己在霙心中的地位。她们都是自卑者,没有肯定自己的勇气。她们渴求着对方,却没有勇气正视自己。


        “我喜欢希美的笑容,喜欢希美的言谈,喜欢希美的脚步声,喜欢希美的头发,我喜欢,希美的全部!”

         轻轻拥住怀中的少女,希美的眼中又一次泛出一片晶莹,眼神从惊喜,到期待,再到坚定。你喜欢我的全部,可是还是没有说出喜欢我的长笛。我没有才能,不像霙那么厉害,我终究不是什么特别的人。但是,这样平凡的我,也依然被霙这么深沉地爱着呢。原来,我从未是孤身一人,你一直都在我的世界里,无论风雨,未曾离去。这样,就足够了!终于,希美,和这个现实的世界,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了。此刻,又一只初醒的青鸟,准备展望蓝天。


       而在此之前......

       “我要是失去希美,就一无所有了,也不会再练习乐器了!”

       “我喜欢霙的双簧管。”

        你爱着我的全部,却唯独不爱那个我想爱却不敢爱的自己。如果,离开了我的你失去了飞翔的理由,那么,就由我来给予你这个理由吧!我喜欢霙的双簧管,所以,为了我继续演奏下去吧!我们都坚信着我们是利兹,化身为囚笼,剥夺了对方的翅膀,但是,我们是两只青鸟,尽管我们不是彼此的终点,终有一天,我会追上你,与你重逢。

        希美笑了。多少自嘲,多少苦楚,几分期许,几分释然。


       《Kadenz》响起,Kadenz,意为独奏。

        打开门,天空中,两只青鸟,分分合合,合合分分。


        图书馆的木地板上,漫长的走廊里,从未重合的脚步,此时伴着音乐的节拍,合二为一。转角处,两人拐向不同的方向。她们在自己未来的路上,彼此独立,却又相互扶持,并肩而行。她们真正融入了彼此的世界。电影中出现了第二个数学元素,集合图。红色,是阳光开朗的希美,蓝色,是内向天然的霙。她们不再互质,而是拥抱着彼此,有了交集。


        人生路长,长的是寂寞,上下求索,无非求一个人,能和自己心心相印。我们十指相扣,有欢喜,有牵挂,有刻骨铭心的记忆,有午夜梦回的蓦然想起。我们不可能永不分离,但某时,我抬眼凝望,你一定会转过身,跨越千山万水,跨越蹉跎岁月,与我目光相接。望着你眉宇间的温柔,所谓陪伴,所谓幸福,如此而已。


        我啊,是个普通人,不像霙,轻轻振翅,便可扶摇而上,直冲云霄。但是,我也在努力的飞翔着。我相信,将来有一天,我一定会来到霙的身边。

        “所以,现在,请你再等一等。”

 

霙:

满天星辰牵扯最终的别离

 

那些刹那在时光里

笛声呜咽,如诉如泣

 

四季嬗变 昼夜轮转

我在春日的云端之上寻觅

失落的你的踪迹

 

阴天缄默的回忆

倾颓了一整年的孤寂

 

我坐在夜的回廊

想把整个世界赠予你

 

黎明天际泛白青羽旖旎

云舒晨辉漫洒一地碎金

 

多想再说一次

“Happy ice-cream!”


 

希美:

温柔日光唤醒心中的希冀

 

那些静默在时光里

管鸣悠扬,触不可及

 

万物生长 晨昏更替

我在梦境的群山之巅抬望

高飞的你的身影

 

晴天摇曳的风铃

追逐了数十年的执意

 

我坐在昼的窗前

想拼一个奇迹陪伴你

 

雨过花枝馥郁苍穹万里

风去心中空漾一池涟漪

 

多想听到那句

“我喜欢希美的长笛!”

                                                                                             ——改自歌曲《彼此不见的日子》 

        多年以后,霙早已成为知名的双簧管演奏家,奔波于世界各地参加巡回演出。早已放下执念的希美无意间听到了熟悉的旋律,取出储物箱里珍藏的长笛,与屏幕中的霙完成一曲合奏。这样平淡温馨的场景,是否就是希美和霙最美好的结局呢?


        青葱一梦,过眼烟云,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蛇足

        正文已经结束了,下面简单交代几点在正文中不便提及,但弃之可惜的细节

        一.在上学途中出现的花是黄色花毛莨,花语是温柔的体贴,以此暗示希美的性格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希美的分析偏正面化的原因之一。


        二.对于希美和霙对应利兹与青鸟的换喻,在人物设定时就有暗示,霙的瞳色是红色,但虹膜是青蓝色,希美的瞳色是青蓝色,虹膜是红色(红色:利兹,青蓝色:青鸟)。

        三.转写画,一种特殊的绘画方法。具体操作为在纸的一边作画,然后将纸对折,印到纸的另一边,完成完整的作品。转写画的两部分乍一看很相似,仔细观察却有差异。在演奏霙《利兹与青鸟》第三乐章是那只高飞的青鸟,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绘画出来的。这是来自山田的温柔:你们(伞霙)不同,但你们都是青鸟。


        四.在音乐中出现的轻微的杂音,这是开盘式录音机磁带按下开关的声音,暗示某个阶段的开始或结束。如在拥抱告白之后的配乐《Kadenz》的开头,就出现了这样的声音。


        五.对于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伞霙互为利兹与青鸟,个人认为不甚准确,伞霙的换喻角色定位的阶段性在电影中有明确的暗示。

南中阶段:希美是青鸟,霙是利兹

至霙演奏结 束:希美是利兹,霙是青鸟

告白结束走出教学楼:两人都是青鸟

        六.笔者在写此文时还没有阅读南中外传。在梓川桑前辈的点拨下,笔者对于武田老师给出的结局有很大的改观,“温柔”的武田老师在外传中确实达成了HE,不过是否是  Best Ending,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七.只要你吹《利兹与青鸟》,我们就是异父异母的好兄弟!

资料引用:

《【京吹群像志】抬望你高飞的背影——铠冢霙》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7835111?spm_id_from=333.999.0.0

《「利兹与青鸟」的继承与差异化,以及两个重要的概念》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676331?spm_id_from=333.999.0.0







远山长——《利兹与青鸟》简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