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2)

2022-03-14 15:48 作者:-伍-玖-  | 我要投稿

依靠纯个人理解写的笔记,不具有参考价值。


第二章

24. 理论哲学与实践哲学之间也是相互对立又互为前提的辩证关系。

25. 客观世界被视为我们固有的自由活动的内在受限制的状态,存在是受阻滞的自由的表现,是禁锢在知识中的我们的自由活动。

没有不受限(自由)的活动,我们不会对受限制的活动有概念。

26. 自我仅为自己存在,不受自我之外的外物影响,就像莱布尼茨的单子。

27. 在划分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之前,对先验观念论的普遍证明:自我若不同时是不受限制的,就不能依靠自己的概念而成为受限制的(虽说是自由的)活动,反之亦然。

28. 自我表现为无限的生成,是一切实在性的根源。

对象的概念里包含着被限定的、受限制的东西的概念(对象都是被限定的)。

29. 自我为了是自我,必然要直观自己,把自己作为对象,也就必然要限定自己。客体就是被自我设立的自己的对立物。

因此自我是有限的,但同时又是无限的。而且自我的受限与不受限或超越界限这两者是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

30. 要说明:仅仅就自我是受到限定的而言,自我本身才能是不受限定的反之,仅仅就自我是不受限定的而言,自我本身才能是受到限定的。

先说明:仅当自我受到限定时,自我作为自我方是不受限定的。

自我在直观自己时,就成为有限的了。自我把自己直观为无限的生成,这种活动必定是受到限定的,不然产生出来的就不是生成,而是存在。但这种活动因为是无限的生成,必定取消限制,但限制不是被绝对地取消,而是被推到更接近无限的地方了。向无限拓展的有限制状态就是唯独自我本身能成为无限的条件。

再说明:自我只有是不受限定的,才能是受到限定的。

界限之所以存在,只是因为自我力求超越界限,达到无限。自我的无限趋向本身就是自我受到限定的条件。

31. 个人思考

疑问:自我的无限性为什么会在其演绎出主客观对立的矛盾后依然超出有限性?这种对抗的趋势为什么是趋向无限的而不是保持其界限?

回答:自我中不受限制的活动为了是不受限制的活动,必定要超越界限,而由于这两种活动的本性,界限只向无限推进而不会后退。

理解的关键在于,自我不受限的活动作为受限活动的对立面必定会取消限制

32. 自我的这种限制既是观念的也是现实的。观念活动与现实活动互为存在前提。

限制必须是现实的,即必须独立于自我,因为如其不然,自我便不是真正受到限定的;限制必须是观念的,即必须依存于自我,因为如其不然,自我便不能设定自己,把自己直观为受到限定的。

33.谢林认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同一于先验唯心论。理论哲学是唯心的,实践哲学是唯物的,两者结合起来,是完备的先验唯心论体系。


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笔记(2)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