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笔记 对焦

2023-08-11 12:08 作者:EpiphanyChen  | 我要投稿

【【摄影前期后期】B站最全完整版100集教学奉上,我付费你白嫖!-哔哩哔哩】 https://b23.tv/QoVZpmY 一、对焦失误的现象: 1.对焦后构图时,焦点偏移 2.物体移动太快/对焦后物体移动 3.光线太暗 不好对焦(在暗部物体反差较小,可利用近似距离物体借助对焦)如:逆光拍摄人像时脸部无法对焦,可以对焦到肩部/胳膊等 4.手抖 5.看似是虚的,其实是光圈开太大 6.拍白墙/纯色物体根本对不上焦-镜头拉风箱(改用手动对焦) 7.太近了 对不上焦 8.打开手动对焦(MF),以为自动对焦(AF) 9.其他 二、对焦 1. 对焦:对光聚焦。通过照相机对焦系统改变物距和相距的位置,使被拍物成像清晰的过程。 2. 常用的对焦方式:手动对焦 反差对焦 相位差对焦。 3. 反差对焦原理:通过画面的反差(亮度/色彩的反差)进行对焦。优点:反差越大,对焦越快、越准确;缺点:纯色、反差过小、光线过暗时(所有色彩都趋向于黑色)不宜合焦。反差式对焦示意图说明:色彩越接近对焦性能越差。 4. 相位差对焦:目前相机最好的对焦方式之一,相机对焦的性能和速度比反差式对焦更好。 (在相机cmos上有自动对焦的像素构造光电二极管,将像素分成a图像和b图像,当a图像与b图像完全重合时,即达到合焦。) 5. 变焦环:调整焦距的长短;对焦环/调焦环:手动调节距离使画面清晰。 什么时候使用手动对焦?自动对焦无法完成合焦;自动对焦合焦失误过多,速度过慢;精细对焦时,如静物、微距、产品、风光、部分运动体育等;全时手动调焦(修正)。 6. 峰值对焦-对手动辅助对焦非常重要且帮助很大:其效果是越接近合焦区域(清晰的区域),画面上出现白色颗粒(或预设色彩颗粒)就越明显,而这些白色颗粒就是所谓的峰值。 三、对焦马达(了解) 1.DC马达:最普通的马达,通过直流驱动来工作,价格便宜,噪音大,转矩小的较多,小相机使用的马达。 2.超声波马达:左边是有转矩的轮环,右边是经过齿轮驱动,被称作微型usm,两者噪音都相当小,摄影这种马达比较合适。 3.步进马达:根据输入信号来设定回转角的马达,可进行细微动作,用在反差对焦用的镜头中,中低端镜头配备,最后快对上焦时更加平稳,更适用于拍摄视频。 4.线性马达:通过磁力和电连同镜头单位前后运转,主要应用于反差对焦系统,对焦更平稳,适用于视频。 四、对焦距离 1. 定义:从镜头的最近到无限远。 2. 中长焦镜头的对焦距离区间有划分:full(对焦较慢,因此有移动物体时拍摄可能虚化),某个距离→无穷远(这个距离以外的距离用它拍摄对焦更快) 3. 最近对焦距离:镜头所能够对焦的最近拍摄距离-最近合焦点的位置。镜头不同,其最近对焦距离也不同。一般来说,焦距越长,其最近对焦距离越远,微距镜头例外。 4. 最近对焦距离控制画幅比例(EF 100-400mm 与100mm):如第一张图片所示,这只镜头比100mm的最近对焦距离远,所以拍摄出来的范围比100定范围更大。

五、对焦模式 1. 手动对焦模式 2. 单次自动对焦模式:固定单个对焦点,对其位置的拍摄物进行合焦,合焦后停止对焦工作;适用于静物或移动速度慢的拍摄。 优点:不合焦,快门无法释放(合焦后才能按下快门)。 缺点:拍摄移动速度快的被摄物容易失焦(一旦对焦清晰后不再跟焦),不适用于移动速度快的物体。 3. 连续自动对焦模式:佳能称之为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AISERVO)。 最简单的说法:对锁定的焦点进行跟踪连续对焦。使用连续自动对焦模式时,对被摄物半按快门完成锁焦后,相机的焦点会随着物体的移动而移动,直至完成拍摄或相机设定的跟踪时长完结,通常相机的跟踪预设是常在10-16s左右,此模式适用于运动题材(移动的人)、野生动物、鸟类等。 4. 连续自动对焦模式-注意事项: 在拍摄时,运动物体在对焦点区域内即可顺利完成对焦。 运动物体移动较为规律时,对焦成功率较高,反之则较低。 面对横向移动物体时,对焦较易成功,而面对纵向移动物体时(如被摄物走近镜头),对焦失误率较高(可让被拍者斜着走)。 物体越远,对焦成功率越高。 此对焦模式在未合焦时,快门也可释放拍摄。 5. 注意用完手动对焦模式后要调回自动对焦模式。 六、焦点如何选择:单点自动对焦和19点自动对焦这两种方式基本上能满足日常拍摄。 1.

上图右侧的横线在对焦时,对竖线非常敏感;竖线对焦时对横线非常敏感;X对不规律线条非常敏感。由此可见,相机中心位置采用了复杂的对焦模式,用中心对焦更快更有效。 2.单点/中心点对焦优劣 优势:由于位置同镜头同心轴一致(镜头的同心轴越齐,质量越好 镜头上不止一块镜片,镜片数量多,镜头畸变越厉害),所以对焦准确性高、速度快。 劣势:对焦点在画面中心,内容较少,画面略显呆板。中心点构图+二次构图拍摄,对焦精度下降(锁焦时出现问题)。

不适合使用三脚架拍摄

(使用三脚架时先构图再对焦,用中心点对焦比较麻烦)。 3. 全区域自动对焦(傻瓜对焦) 注意事项: 自动对焦默认识别(首先识别并对焦):反差较大的物体;运动物体;据镜头最近的大反差物体。 在此种对焦方式,需先构图,再对焦。 构图时简化画面内容,尤其是主体附近的干扰物。 七、几种常见的跑焦、失焦原因 1. 拍摄突然出现的物体/转瞬即逝的物体,如:烟花等,使用陷阱对焦(预估烟花出现的距离 用手动对焦模式)。 2. 拍摄物前有栅栏、网格等物体,自动对焦模式设置为单点对焦模式 或改为 手动对焦模式。 拍摄注意事项:当拍摄笼中的动物时,镜头需紧贴笼子,而对焦点距离笼子越远,越不容易看到笼子的痕迹。 八、对焦与构图 二次构图注意事项: 二次构图时对焦后要一直保持锁焦状态(合焦后别抬起快门),不然二次构图后焦点会重置。 注意余弦误差。 步骤: 1. 自动对焦点固定于中央:按下自动对焦点选择按钮,旋转主拨盘,使中央的对焦点处于被选中的状态。 2. 合焦于被摄体:首先将中央对焦点对准希望对焦的位置,半按快门按钮对焦。 3. 保持半按快门按钮调整构图:确认合焦后保持半按快门按钮,移动相机调整构图。 4. 拍摄:确认合焦位置不变后,平稳按下快门按钮完成拍摄。 5. 二次构图注意事项: 二次构图时对焦后要一直保持锁焦状态(合焦后别抬起快门),不然二次构图后焦点会重置。 注意余弦误差:控制在较小范围内,不要移动过大。

相机画面中心点对焦人脸,但脑部上边的空间很大,需要二次构图调整空间效果,直至出现更合理的构图。在二次构图中会出现焦点的偏移,当我们人脸对焦之后,移动的距离越大,余弦误差就越大,人像不清晰。 九、锁焦键 AF-ON键:一个可以独立对焦、锁焦的功能键。 不论采用何种对焦模式,按下AF-ON键,就进行了对焦和锁焦(锁焦前提是不抬手)。 一些入门机半按快门时指压感比较沉重,二次构图时半按快门易跑焦。 大拇指按AF-ON键对焦,食指按快门测光,需要配合。这种方法失焦率低。 十、控制景深的三要素:光圈 焦距 物距 光圈越大 景深越小(清晰范围越小) 焦距越长 景深越小 物距越近 景深越小 十一、对焦点与景深的关系

1. 焦点 在景深清晰范围内 前1/3的位置(所有镜头通用)。 2. 风光摄影类的焦点预设:焦点设置在画面前1/3处左右,广角镜头配合小光圈大景深,可以得到全清晰的画面。 3. 人像摄影类的焦点预设:对焦点在人物眼睛;全身像或人物过小时,可对焦在鼻子部位。同时可以把焦点设置为眼部或鼻子部位。(建议采用连拍提高成功率-有些人眨眼频率很高) 4. 物距摄影类的焦点预设:建议采用手动对焦,如相机具备实时取景对焦功能,可以用此功能精细对焦。 5. 人文纪实类的焦点预设:采用单次自动对焦、中心点对焦方式拍摄,并采用连拍辅助提高拍摄成功率。对焦后大多画面需二次构图。 6. 运动摄影、野生动物、鸟类等:采用连续对焦模式跟踪拍摄,使用快速连拍捕捉最佳瞬间,大多画面需后期剪裁。 方法:镜头先拧中短焦找到被摄物体(拧长焦视角非常窄),在构图的同时拧长焦-一边构图一边对焦。 7. 实时取景对焦:是一个可以精确对焦的功能,通过利用LCD屏放大图片进行手动对焦的调焦模式(静止物体可用 需要三脚架)。

笔记 对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