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河沟里的巴毛鱼因气温回升大量繁殖,钓鱼人:最怕钩到它

钓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间也。文明钓鱼,保护资源,人人有责!

今年春节前后,南方地区的气温普遍回升得比较快,笔者所在的江西地区其气温也在10-20℃之间,而广西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和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的气温基本都在零度以上,特别适合一些热带鱼类的生存。通常情况广西地区的气温会比江西等地高上几度,笔者在广西柳州有一位钓友基本每天都会出去野钓,并据他所说:他们当地的河沟里有好多的巴毛鱼,因气温回升就开始大量繁殖,数量极多,但是却没什么人想去钓,至于其中原因,就由笔者带大家一探究竟。
第一节:了解一下神奇的巴毛鱼

若要问到广西、广东等地的水域中哪几种鱼的数量特别多,相信许多人都会回答:清道夫、鲮鱼、罗非、埃及鲶鱼……确实,这几种鱼在当地水域中的种群太过庞大了,并且大部分还是外来物种。可如果提到巴毛鱼,是否有小伙伴听过这个名字呢?其实它还有许多个别名,比如过山鲫、攀木鱼……而且它也广泛的生存在广西、广东等地的水域中。巴毛鱼的学名叫做“龟壳攀鲈”,别看其样子有点像罗非,但它并不是外来物种,并且这货还是个狠角色,过山鲫并非浪得虚名,是真的可以上岸“行走”的,在雨季来临的时候甚至可以翻山越岭。

鱼要想上岸行走,那第一步必须得做到无水也能呼吸一段时间,那巴毛鱼又是如何实现这一壮举的呢?首先巴毛鱼具有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的鳃上器官,呈褶皱状,就像玫瑰花瓣一样。该器官能够吸入空气,并分离出氧气,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因此,巴毛鱼离开水后还能存活十几个小时。离开水能呼吸只是第一步,那第二步巴毛鱼又是如何行走的呢?巴毛鱼的胸鳍非常发达,它在岸上依靠鳃盖和胸鳍的摆动支撑身体,尾巴左右摇动,扭动身体前进,有时候速度还挺快,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爬出很远的距离。
第二节:巴毛鱼为何能大量繁殖?

巴毛鱼之所以能在广西的河沟等水域中大量繁殖,其首要原因必然是当地的气候条件满足了它们的生存需求。巴毛鱼不止在广西、广东等地有,而且在海南、福建等地的水域中也有,那为什么在江西这边的水域中却不曾发现呢?因为巴毛鱼属于热带鱼类,它们适宜生存的水温范围为18-35℃,最适生长水温为25-30℃,水温低于15℃时停止摄食。而江西这边冬天的气温基本都在15℃以下,有时甚至低于0℃,水面都要结冰,这是巴毛鱼身体所不能承受的水温。而广西地区年初时气温回升又快,自然更适应它们生存,因此就开始大量繁殖。

其次巴毛鱼能够大量繁殖还跟其自身超级强大的生存能力脱不了干系。前文提到巴毛鱼具有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的鳃上器官,即使离开水面十多个小时也能照常呼吸,并且它们还能依靠鳃盖和胸鳍在陆地爬行,所以基本也不必担心搁浅的问题。另外巴毛鱼生性凶残,水中的小鱼小虾基本都可以成为其口中之食。若是在一些人工养殖虾苗、蟹苗、小鱼苗的塘里混入了几条巴毛鱼,估计隔几年收获的就是一大堆过山鲫了。最后巴毛鱼的抗污染能力也是首屈一指的,在一些污染严重、重金属超标的水体中也能生存,所以它们在广西等地的水域中想不泛滥都难。
第三节:为何钓鱼人怕钩到此鱼?

钓鱼人之所以不想钩到巴毛鱼,并非是因为它跟埃及鲶鱼一样是吃垃圾长大的脏鱼而不能食用。相反,水质比较干净一点的水域中生存的巴毛鱼其肉质还是比较细嫩的,用来炖汤,其鲜美程度不比鲫鱼、黄丫头差。虽然广西、广东等地的水域中的巴毛鱼确实很多,以至于送人都不想要,市场价格极低,但在其它没有巴毛鱼的地方,其价格却能卖到20元一斤以上,因为巴毛鱼基本都是野生的,还没有实现大规模人工养殖,且个体最大也就半斤左右,所以它越大越值钱。

大部分钓鱼人不想钩到巴毛鱼则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它身上有很多硬刺,取钩易扎手。其次要食用它,不仅个小肉少,处理起来也比较繁琐费时。巴毛鱼身上覆盖有又厚又硬的鳞片,就像刀枪不入的盔甲一样。另外在其背鳍和尾巴上还有锋利的硬刺,背鳍硬刺有16~20根,臀鳍硬刺9~11根,说巴毛鱼是自带护甲和利刃一点也不为过。就算钓到了这种鱼,若要食用它,就必须得格外注意它身上的硬刺,熟练工人处理一条巴毛鱼的时间是处理一条同样大小的其它常见鱼种的好几倍,所以就更没什么人愿意去钓它了。
最后总结

巴毛鱼又号称过山鲫,攀木鱼,其官方名字叫做“龟壳攀鲈”,是中国独有的热带鱼种,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的水域中大量存在。巴毛鱼之所以能在这些水域中大量繁殖,首先是因为这些地区基本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满足了巴毛鱼生存所需的条件。其次此鱼的生命力是特别顽强的,它具有能够在空气中呼吸的鳃上器官,离开水面十多个小时也能照常呼吸,并且它们还能依靠鳃盖和胸鳍在陆地爬行。而钓鱼人不想钩到它,主要是因为它身上有很多硬刺,取钩易扎手。其次要食用它,不仅个小肉少,处理起来也比较费时伤手,所以就没什么人愿意去钓它了。
备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通知侵权必删。
码字不易,点个关注呗!我会继续分享自己的钓鱼心得,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