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成年人或多或少都有点慢性胃炎,所以究竟该怎么养胃?
目前全球约有五亿人患有胃病,而中国的胃病患者高达1.2亿。我国胃病患者数量众多,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同时,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之第二位,每年大约有35万人死于胃癌,死亡率排名第三高。
因此,了解与胃病相关的基本知识是必要的。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胃的健康。对于养护胃的方法和常见误区,很多人仍然存在一些疑问。例如:胃癌的早期症状是什么?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的胃?喝牛奶是否真的对胃有益?是否需要定期检查胃部健康等等。今天我们就来讲解下如何正确地养护胃部。
有哪些常见的胃病症状?
胃病的症状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
胃的功能减退:"胃的情绪低落
食欲不振
嗳气
餐后不适
早饱
餐后饱胀
恶心
呕吐
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胃功能亢奋,也被形象地称为“胃躁狂”。
饥饿感
上腹痛
上腹烧灼感
空腹痛
恶心
呕吐
除了这些,胃病的症状还包括胃食管反流、十二指肠炎症和下消化道相关症状:
食物和胃酸逆流到食管中的现象被称为胃食管返流。
烧心
反酸
吞咽困难
咽部异物感
咽痛
咳嗽
牙病
耳塞
十二指肠炎症是指十二指肠发生的炎症。
进餐后不久,出现腹部疼痛(通常在0.5-1.5小时内出现)。
胆汁反流
下消化道:
餐后胀痛
腹鸣、腹泻
气串、便秘
口臭
你的胃还好吗?你的胃还没问题吗?你的胃还健康吗?
什么不良习惯容易导致胃病?
医生指出:精神、情绪和心理状态、饮食和睡眠规律、食品种类、温度,以及认知和应对行为等方面,均可能引起胃病症状。
当我们遭受精神上的紧张压力、压抑、愤怒、悲伤等情绪时,便有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这是因为我们的心理状态与胃肠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持续而严重的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情况,会引发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和睡眠的规律对胃肠健康有着显著的影响。日常饮食是否有规律,是否按时睡觉,是否获得充足的睡眠等,都与胃肠健康密切相关。
食物:食用过冷、过热、过咸、过甜、过于坚硬或粗糙、油腻、辛辣的食物,都可能刺激胃肠道,对胃肠道产生负担,导致或加重胃病的症状;
温度:在这里,指的是环境的冷热程度。当身体暴露在冷空气中时,胃部可能会发生痉挛性收缩,导致胃痛、消化不良、呕吐和腹泻等症状。
在面对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当他们喝牛奶会导致腹泻时,他们应该适当调整自己的饮食习惯。而对于有胃病的人来说,为了避免加重症状,最好尽量不要吃夜宵。
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当出现长时间食欲不振、上腹痛、腹胀和腹泻等症状时,应该立即就医接受检查。
医生通常会在就诊时进行身体检查,以了解身体的整体状况。然后,他们可能会建议进行幽门螺杆菌(Hp)的实验室检测,以及X线和其他影像学检查,以及内窥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等,以更进一步确诊胃部的疾病情况。
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治疗或预防措施。日常护理要注意,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有效缓解胃部不适,促进身体恢复,避免不良情况发生。
在工作中,上班族需要注意保护胃部健康。首先要避免精神紧张,保持开朗和乐观的心态。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保持轻松快乐的心情。饮食要有规律,确保睡眠充足。还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新鲜水果和蔬菜。此外,要注意保暖。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好接受根除治疗。有胃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进行胃部检查,并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同时要合理用药,避免滥用药物。
通常情况下,细小、煮烂和新鲜的食物对胃部更有益。在饮食上应注意多样性和经常更换菜品,最好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或将其放在餐次的后面食用。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之间存在联系。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是导致胃上皮变性和胃癌的最主要病原体。此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Hp归类为一级致癌物。
根据数据统计,大约有全球一半的人口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我国的感染率也在约50%左右,而且北方地区的感染率高于南方地区。
虽然幽门螺杆菌感染本身不会直接致命,但却可能引发胃炎、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与胃黏膜相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瘤等一系列胃肠道疾病,甚至导致胃癌的发生。
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家庭中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现象。一项调查研究发现,当父母感染幽门螺杆菌时,子女的感染率显著增高。此外,夫妻之间也存在幽门螺杆菌的传播现象。
家庭成员之间常见的感染途径包括共用餐具和食物、彼此咀嚼食物喂食、亲吻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等。
为了预防胃癌,即便成年人没有出现任何症状,一旦发现感染幽门螺杆菌,也最好接受规范的根除治疗。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目前我国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经过两周的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可以达到85%~94%。
对于特殊群体(如低危癌风险人群、多次根除失败等)来说,我们可以考虑是否值得去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综合考虑其带来的好处以及相关的成本和难易程度。
慢性胃炎与胃癌存在关联
简单来说,慢性胃炎是指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胃粘膜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之一。
根据陈胜良主任的介绍,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报告发现,所有人都患有胃炎,绝大多数人的“萎缩、肠化”情况都在正常范围内。萎缩性胃炎引发癌症的风险主要取决于范围的大小,而肠化引发癌症的风险则与范围和类型有关。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防控胃癌风险的重要手段。
(退缩、肠化的分布特征)
不要太焦虑,如果发生了萎缩性胃炎,也不必过分担心。根据荷兰进行的一项全国范围的队列研究,他们对九万多例胃炎病人进行了长达十年的随访,结果发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只有百分之零点一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胃癌。
胃癌的“三个要素”:
慢性不可逆炎症的背景是由于持续性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引发的炎症反应,这些炎症反应可能导致致癌分子的生成。
细胞微环境中存在的分子环境包括胺、烷、次级胆酸等物质。
免疫要素:免疫监视、免疫杀伤
预防胃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下面是关于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习惯以预防胃病的重要要点:
1.饮食健康:选择均衡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和高纤维食物,减少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适量饮食,尽量不吃过饱。
2.规律饮食: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每天进食三餐,尽量避免过度或不规律的进食。
3.注意食物搭配:合理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避免过度油炸、烧烤或煮烂,以减少对胃的刺激。
4.少饮酒和咖啡:过量饮酒和摄入咖啡因可能会对胃黏膜产生伤害,尽量减少饮酒和咖啡的摄入量。
5.戒烟:抽烟会增加胃病的风险,所以应该尽量戒烟或减少吸烟。
6.控制压力:长期紧张和压力会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增加患胃病的风险,尽量避免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7.定期锻炼: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胃肠功能紊乱。
8.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频繁的熬夜,给胃肠道足够的休息时间。
9.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避免传染病引起的胃病。
10.补充益生菌:蒙佩尔兰益生菌还能够增强胃黏膜屏障,减少胃酸的损伤。它们可以黏附在胃壁上,形成保护层,防止有害物质的侵害,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同时能够预防幽门螺杆菌入侵,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食物的消化吸收,降低胃酸反流的风险。小小一袋活菌高达1500亿~每日一袋,预防大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