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资本论》解读10:低买高卖是正常的吗?

2023-09-03 14:22 作者:时事关注主播  | 我要投稿

有一种矛盾

商品交换的时候,对于面包的(售卖者小绿)他是看不到面包的使用价值的,只能看到面包的交换价值。因为小绿不会把面包直接吃掉,而是拿去交换自己想吃的牛排。

对于面包的(购买者小红)来说,他是看不到面包的交换价值的,只能看到面包的使用价值。因为小红不会再把面包拿去二次销售了,只会直接吃掉。

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处于这种商品交换过程中的面包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是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


我们的劳动价值理论就是杨弃商品拜物教的一种运动形式。


那随着定义我们还需要了解的一个知识点就是什么是统一以及什么是运动。

对立统一:刚才我们讲了在商品交换的时候,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是处于一种矛盾的形态。但同时这种矛盾的两面都在面包身上,也就是商品身上体现出来的,这就是对立统一。


而什么是运动:在物理学上,我们通常所说的机械运动是非常简单的。在宏观下确定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只需要确定参考室的三个坐标,以及物体自身旋转的六个参数,就能够完完全全的确定。

但哲学上的运动是指事物的发展,它可以是你今天想要买一套房然后选择求职打工三年攒够首付之后贷款30年,最后成功获得这个房子的产权。这是你买房子的运动,也可以是人类想要认识宇宙。那从最开始的天地地方,到地心说、日心说,再到宇宙大爆炸。这都是人类在认识宇宙过程中的运动。那在我们课程中的运动,我想就不言而喻了吧。

这里唯一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虽然在现实世界里,【事物的运动表现出大家都能认识的状态,但这个状态不一定是正确的,甚至是无关正确的。英文叫not even wrong,就如地心说和日心说,他们只是在某个时间点提供了矛盾,能够在其运动的形式。但随着事物的杨弃、矛盾的转换,运动就会采取新的形式。】


刚才已经认识到商品交换过程中的矛盾了,但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这个矛盾在现实世界里运动的形式。为了防止大家还是不懂矛盾和运动的关系,马克思这里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那就是引力是造成一个物体落向另一个物体的本质。现实中由于这个本质带来的最常见的现象就是,彗星行星围绕着太阳转,这里的矛盾当然是一个物体不断落向另一个物体,而又不断离开这一物体。那么椭圆的运动形式便是这个矛盾即以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之一。

那在商品交换中,面包的持有者眼里是交换价值的商品,转化成为了牛排持有者眼里是使用价值的商品。这里的矛盾我们已经说过,而这里的矛盾即实现和解决的运动形式就是货币商品。


但是货币商品会对人理解这个运动形式带来误导。

【第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人们根本就不理解隐藏在商品背后的价值概念。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每次商品的形态发生变化的时候,都是一个商品和货币商品发生交换实现,也就是人们通常只会看到这个等式的一半。】不管是左半边还是右半边,都会对于人们理解商品的运动形式造成错误的印象。这个错误的印象是什么呢?马克思说,那就是金因作为单纯的商品,并不是货币,而其他的商品通过他们的价格才把金当做他们自己的货币形态。

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很简单,那就是金作为货币与商品交换的时候,背后实质的矛盾:不是金与商品的对立,而是一个商品与另一个商品所对立,也就是商品的价值形式与其他商品所对立。

在我们的研究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知道每一件商品都是由劳动者创造出来的,没有镀金,也没有蘸糖。【在商品交换的时候,我们发现了商品内部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对立。但随着事物的运动真正在市场上发生的商品交换,是作为使用价值的商品同作为交换价值的货币进行的对立,虽然在这个时候,货币也是一种商品也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统一,但是这里的重点是商品和货币把自身的两个属性走向了两个极端,那就是商品值表现出了自身的使用价值,甚至这个使用价值被人们用脑海中的观念形式的价格表现出来的,就因为市场上人们不再用商品去交换商品,所以商品的交换价值消失在了运动过程中。而货币极端形式就是货币只表现出了自身的交换价值,因为金的使用已经被观念上的认为只能去市场上进行商品交换,也就是去交换更多的商品,就是这个运动过程中(金的使用价值)。】

但即使商品和货币在这个运动中取得了自身的极端表现,回到商品交换的本质上,在最原始的地方,我们任何的商品交换行为总结下来都是为了买而卖。

请注意,这里不是为了卖而卖。我们稍后会讲为什么大家在这里要认识到,我们不是为了储存货币才去卖,也不是为了获得物质财富才去买经营。

那么(商品交换的完整形态)一定是从等式的一头,也就是商品面包出发,再来到本市的另一头商品牛排,也就是马克思的公式=W—G—W商品货币商品公式。


WGW理论的本质是正确认识商品在交换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而不要去犯货币拜物教的错误。

为什么我们不是为了卖而去买货币。货币拜物教认为商品交换的起点是货币,***。他们认为用一块钱购买两个面包是为了卖出去。那么卖掉两个面包的时候就应该获得两块钱,这是最可笑的错误,因为***,一块钱就等于两块钱。迫不得已为了掩盖他们自身的错误,所以他们才提出商品的交换过程才是商品的价值增值的过程。但我们都知道,商品的价值只能由人类的社会平均劳动来决定。

马克思的WGW理论结论,那就是从物质内容来说,这个运动是从商品来到另一个商品,是社会劳动的物质变化。这种物质变化的结果已经达到这个商品交换的过程本身也就结束了。


上次我在回答如何正确看待处情节的时候,个人的看法。列宁的原话是这样的,流行观点从未回答这些问题,它把交换看成是一种偶然现象,而不是把它看成一定的经济制度。——《列宁全集》论所谓市场问题。这句话的意思是,通常的流行观点是,人们觉得通过这种低买高卖是一种正常而合理的行为。但实际在这样的视角下,这样的行为只是一种偶然的现象,根本不是正常的商品流通,也就更不可能是经济制度下的一部分。


《资本论》解读10:低买高卖是正常的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