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人与做事

2020-12-12 15:36 作者:旮旯人黄越青  | 我要投稿

        我出生在一个科学世家,爷爷是农科院的院士,爸爸是南林大的教授,从小我就被反复灌输“要想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和认可,必须埋头钻研学问,并最终拿出实实在在的东西来”的观念,至于跟周围人的关系呢,则是“越简单越好”,毕竟任何人不可能将他的学术成果拱手相让给你,也不可能对你的学术研究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假如一个人不学无术,成天到晚只会跟人拉关系、走后门,就算他走狗屎运有朝一日能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也不过是小人得志、搞邪门歪道上位、玩点雕虫小技的把戏,任何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都不会正眼去瞧他。同时,从小就酷爱武侠剧的我也在电影的故事情节里学到了一种“闭关修行”的做学问的方式,就是一个人切断了跟外界的任何联系,心无旁骛、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呆在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一门心思钻研自己的该研究的东西,以至于十年之后重出江湖的他能够一跃成为凌驾在所有高手之上的顶尖高手,一方面是家庭教育的缘故,另一方面是被金庸的武侠小说洗脑,幼年的我就有一种 “隐居终南山,排除任何杂念一门心思地钻研学问,学遍天下所有知识,以至于十年功成之后成为所有能人之士都望尘莫及的绝世高人”的想法,如果说幼年的我因为思维太幼稚、人格太不成熟同时迫于升学考试的压力而没法将自己的大胆想法付诸实施,那么长大成人以后,我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闭关修行之道”:切断任何与外界的联系,把自己锁在家里哪儿都不去,排除任何私心杂念一门心思地钻研书本上的门道,在卧薪尝胆、铁杵磨成针的惊人毅力之下,不出三四年我就在文化方面小有所成了。当时那个踌躇满志、感觉自己能有大作为的我信心满满地想把这种生活方式一直维持下去,毕竟只要给我个十年八年的时间,单凭着自己的那股子刻苦钻劲儿和超乎常人的悟性我就必定能成为一个文化上了不起的人物,但是忧心忡忡的爸爸却总是担心我“不接触社会,等他们不在了以后我连基本的生存都会很困难”、“他们留给我的积蓄最终肯定会落在骗子手里”、“没有学历和证书即便我满腹经纶也很难得到社会上绝大多数用人单位的认可”,因此使劲了浑身解数硬要把我赶出家门、逼上社会,我跟爸爸同样都是倔脾气,互不相让的我们在那阵子闹得特别厉害,甚至周围旁观的邻居都怀疑父子俩这么闹下去究竟值不值得,在我被搅得心烦意乱,没法再闭关待在家里的情况下,我迫不得已走出了家门。 

        当时离开家走上社会的我一脸茫然,我除了学习还会什么?如果不能给我一个小空间让我一门心思地钻研学问,我又能干嘛呢?难不成我真的如爸爸所说的“成年之后就应该自食其力地找份工作养活自己”?我可是有雄心壮志成为一个国际一级的科学家,那我的抱负又该如何实现呢?在感觉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无奈之下,我只能暂时放下自己的凌云壮志,退而求其次地在新街口一所名为环亚西文的英语培训机构报了名,名义上是学英语,其实就是换一个环境,远离那个吵吵嚷嚷的家庭和对我叽叽歪歪的爸爸,每天捧一本大厚书坐在教室里从早看到晚,这样就算换了个环境,我还是能变相地维持自己的闭关修行之道,刚开始我在环亚西文呆的还挺顺利,尽管我英语算不上特别地好,但是所有人都对我滴水石穿的精神钦佩有加,可不久就闹出了矛盾。因为我这人吧向来以清高自居,自命不凡的我从来不愿意沾那些所谓低俗的东西:什么旅游啊、吃喝啊、聊八卦啊、衣食住行啊之类的,当时的我总抱着“要进大学必须得进数学专业、要跟人交流必须得讲哲学”的古怪想法,环亚西文是一个以交流口语为主的教育机构,聘请的都是外教,即便参加培训的人当中也不乏985、211等名牌大学的在校生,平时除了小课以外每天晚上都会举办免费的英语角,目的就是为了让入学的学员勇于开口、突破哑巴英语的限制,换句话说,在那个环境当中你想不开口都难,本来羞怯内向的我并不想跟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多说一句话,但是一方面为了锻炼自己,另一方面为了在那个环境当中站稳脚跟,即便我没话也得挤出几句话来,自高自大的我总以为只有高谈阔论一些政治啊、哲学啊、社会理论啊才能在所有高层次人面前抬高自己的身价,以至于尽管当时的我并没有名正言顺地进某所大学,但是从实力来说我丝毫不逊色于任何一位名牌大学的本科生。

        或许是我在家里面呆的太久以至于丧失了为人处世最最基本能力的缘故,我一开口就引起了所有人的反感,当时那个木讷老实、没有任何心眼的我并不清楚自己怎么就得罪了所有人,很多年之后我才回过神来:一方面我在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向别人传达自己如何如何了不起、自己的成就如何如何高;一方面我一涉及到科学所有人就插不上话了,毕竟科学是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如果一个人在言谈举止中流露出对科学的愚昧和无知或许就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相较之下,大家都偏重于一些轻松有趣的话题;另一方面英语角本来是给所有人练英语的,我口若悬河地大讲特讲就抢了别人说话的机会,花了时间却得不到任何提高的学员理所当然就对我产生了不满和怨恨之情。就这样,不谙世事、不懂得如何与人和谐相处的我自然而然地成了环亚西文所有人反感的对象,原本其中的某些小姑娘看在我勤奋好学的份上还想跟我套近乎,但眼瞅着我如此盛气凌人、高不可攀她们也只能对我敬而远之了。虽然能隐隐地感觉到所有人都不喜欢我,但我总是固执地坚持自己没什么错:我讲色情笑话了吗?我离间外教和学员之间的关系了吗?我指名道姓地骂谁了吗?反观一下他们跟老外讲的都是些什么东西:我交了一个男朋友,我的男朋友如何如何;上个月我去九寨沟玩了一遭,我旅行的经历如何如何;我前两天吃了一顿大餐,我的菜谱上都有些什么什么菜;我在努力赚钱,攒足了钱我必定要在某某城市买一幢三室一厅的大房子,话说这些东西讲出来有何意义?难不成我的哲学还不如他们的这些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废话更有价值和意义?跟他们这些读书少、悟性差、没有多少货色的人坐在一起交流英语岂不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随着时间的推进,我开始感觉到所有人对我投来异样的眼光,似乎他们把我看作是一个很另类的人,甚至我一跟老外提起自己的那套哲学和政治理论,有人站起来就愤然离开、有人用眼神和目光暗示我 “能不能别在这类公开场合讲一些不合适宜内容”,但我就是执拗地认为我是一个自由的人,我爱讲什么是我的自由,你管得着吗?英语角又不是你家开的,你能把我撵走吗?我可是交了钱正儿八经来学英语的!有本事你也缠着老外大讲你的理论就是了,之所以老外能被我吸引住、心甘情愿地听我布道是因为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强、字里行间富有逻辑性,不服你也试试,看看老外能耐心听你讲几分钟?慢慢地,固执和死板使我变成了环亚西文的毒药,没有人愿意跟我在一起上小班课,所有人都怕我大讲特讲哲学而搅黄了他们锻炼口语的机会,甚至有一次当我口若悬河地夸夸其谈自己弗洛伊德的时候,有一位忍无可忍的女生脱口就跟我说:“你能不能别再讲你的那些怪东西了?”听闻此话的我立马就愣住了:怪东西?我讲的怎么就是怪东西了?你有本事你也讲点怪东西试试?你自己不好好学英语,有事没事地跑来干涉我谈话的什么内容,你不觉得自己很无聊吗?本来我虽有点自闭,但是心理上却很健康,可是在所有人的重重压力之下,我的心理防线被一步一步地被突破了,以至于在环亚西文呆了几个月之后,我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只要一端起哲学书翻开两三页头脑中就会嗡嗡地响起所有人对我冷眼相看的丑陋表情和反唇相讥时的刺耳言语,哎,心烦意乱的我连书都看不下去了,我还能成为一个文化上的巨擘吗?可尽管事已至此,我还是满腹疑惑:自己讲哲学到底招谁惹谁了? 

        我报环亚西文的初衷是为了找一个清净的环境,一门心思地钻研自己的学问,英语嘛也是顺带着学学,能学出个名堂最好,学不出拉倒,报名的时候总共交了一万两千块钱,目标是在一年之内学完初级、中级的所有课程,但实际上我只上了半年不到就又退回到家里来了,我之所以不愿意再回到那里的原因是我感觉到自己在那个环境中实在呆不下去了,或许我心理上本来就很敏感,只要外界一有风吹草动我就会有一种内心不平静的感觉,进而愤世嫉俗、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本来我计划着将自己没学完的课程转让给别人,这样至少自己能回点血,但是怎奈在此过程中课程顾问Jenny百般刁难、千般作梗、万般使坏,导致我转让的计划最终流产了,因为入学的当口子我跟他们签了一个霸王条款,只要中途退学,培训机构不可能补偿我一分钱,这也意味着因着自己的一个草率仓促的决定,父母亲辛辛苦苦积攒的一万多块钱就这么打水漂了,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悻悻回到家里的我不吃不喝,没有兴趣做任何事,栽了个大跟头的我甚至咬牙切齿地发誓:别跟任何人谈哲学,他们这些鼠辈根本就不配听我讲哲学!我那点东西就算带到坟墓里,也不会传授给任何人!

        那阵子中学毕业的我也在筹划着考大学,本来我对读大学这类事情根本就不感兴趣,我也没想过要上什么狗屁大学,在普通人眼里,高考和大学或许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大学毕业就意味着得到了一份进入上流社会的入场券,但是对我来说却不然,孤傲怪癖的我总以为凭着自己超强的自学能力,即便不读大学、不接受专业训练也能够取得超然于所有人之上的成功,但是家这个根据地已经没了,想要闭关修行二十年的计划也被爸爸搅得进行不下去了,我刚走上社会就碰了一个大钉子,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考大学,可是读哪个专业呢?普通的专业我根本就看不上,我唯一感兴趣的就是数学系,考同济大学数学系吧也不太可能,毕竟我闲书野书读的太多了,中学那些正儿八经的内容我根本就不精通,名落孙山是十有八九的事,到头来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另一方面,爸爸就是理工科的学术权威,只要他不想让我在圈子内有什么大的发展,就算打破了头我也很难闯出一条路,思来想去,我决定用我的行动摆脱爸爸的魔爪,跑到音乐这个他鞭长莫及的领域中去。尽管在此之前我没有受过任何正规的音乐教育,但是我相信单凭着自己的那股子钻劲儿,即便是天大的困难也必定能被我克服,话说这个世界上还有我黄某人做不成的事吗?话说数学那么难我都能啃下来,音乐那点破玩意儿算什么?就这样,在音乐上没有任何人脉、对这个领域没有一丝一毫了解的我做出了一个仓促草率的决定:进南艺专业搞音乐,并于此同时在摩得利琴行报了一个钢琴初级班,作为考进艺术学院之前的预热准备。 

        我弹钢琴的那点破事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提过N多次了,关注我的小伙伴们应该早就烂熟于心了,这里我就讲一段小插曲吧,因为环亚西文的前车之鉴,我不敢再在摩得利的学员面前天马行空、大谈特谈自己的那套哲学理论了,学会了夹着尾巴做人的我每次进琴行要么就是埋头练琴、要么就是认真还课,尽量避免跟其他学员有任何正面的接触,这样的话彼此之间的矛盾也不至于白热化。刚开始大家对我的印象还挺不错,但是零基础开始仅仅弹了几个月就练习肖邦的我立马就成了所有人众矢之的的箭靶子,或许是缺乏社会经验的缘故、或许是根本就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和谐相处,冥顽不化的我还是抱着自己的那套老观念:我弹我的肖邦,碍着别人什么事了?你不服气你也弹就是咯!有哪条法律规定我初学钢琴就不能弹肖邦的?我总相信清者自清的道理,毕竟自己弹肖邦又不是什么偷鸡摸狗的勾当,但是那些好事之人似乎总是不肯轻易放过我,在我感觉到大家对我的偏见越来越严重的时候,我认为还是有必要站出来把这件事跟所有人说清楚,因此在一次还课的前夕,我鼓足了勇气跟管琴房的阿姨挑明了自己的态度:手长在我身上,我爱弹什么是我的自由,我弹肖邦跟任何人没有关系,我就是希望大家别跟我扯上什么关系,更别来干涉我的事!或许是我的语气过于强硬了,或许是我的嗓门叫得太高了,我的代课老师CAP(当时也就是一个南艺的在校生,而且据南艺教务科的W所说,他还算不上什么好学生,来摩得利代课也就是为了混点钱而已)在隔壁房间听见之后立马就不淡定了,他决定在上课的当口子给我这个小菜鸟一个下马威,于是轮到我还课的时候,他对我百般挑刺、万般嘲讽,说我这样不是那样不对,甚至有把我臭的狗血淋头、一文不值的架势。

        我虽然没有当面顶撞CAP,但是我却感到异常的愤怒:你们摩得利从代课老师到管琴房的,再到学员联起手来欺负我这么个没有任何背景、势单力薄的孤家寡人,我到底哪里招惹到你们了?我不就是喜欢弹琴吗?我不就是想演绎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音乐吗?我有什么错?难不成要我学你们这些混子苟且偷安吗?因为当时的琴房对每个学员免费开放,所以我就抓住这个机会天天泡在琴房里面,最主要是为了提高自己的钢琴演奏技巧,进而顺利考上专业艺术院校的钢琴系,一方面因为自己的勤学苦练,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天资聪慧,所以没练几个月我的琴技就进展如飞,甚至能超过那些五六年以上的老资格,按道理说弹钢琴的最好有一架自己的专属钢琴,但是毕竟一万多块钱的大家伙,岂能是说买就买的?CAP痛骂我的那一天,我感到自己非常的委屈,于是第二天开始我就不去琴行了,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反抗和还击吧,哪知摩得利的那帮人还挺关心我,我不去的当天就打电话到我家问我是不是生病了,如果方便的话他们想来看看我,在电话中,他们甚至向我妈妈传达了“我是个好小孩”、“我练琴如何如何刻苦”、“现在年轻人当中像我这样的已经不多了”之类的话,妈妈向我转达了他们的意思,我的气也就消了大半,毕竟这些人对我也没什么恶意,再回摩得利也无妨,于是在家里休养了两天,我又回到摩得利,继续弹我的肖邦、继续演绎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音乐、继续备战南艺钢琴系的入学考试。 

        我能从所有人的言谈举止和他们对我的态度中感觉到他们不喜欢我弹肖邦,尤其是在他们已经以这种方式“敲打”过我了以后,他们希望我有所改变,重新拾起老师布置的拜厄和599,从初级曲目一点一点地开始练起,可我回摩得利之后不仅没有如他们所愿,反而变本加厉地跟他们搞对立、唱反调,这一举措令所有人都大失所望:黄越青怎么如此冥顽不化?难道他连一点点情商都没有吗?像这样我们还如何跟他相处下去?在一次回办公室拿钥匙的过程中,我跟管琴房的阿姨撞个正着,从她愠怒的眼神中我能读到:所有人都这么反感你了,你还弹你的肖邦啊?我就实在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不能弹肖邦了,我弹肖邦到底哪里遭到别人的反感了?凭什么只要所有人反感我,我就不能弹肖邦了?难不成我非得围着你们转、以你们为中心吗?我如果不在音乐上争取一个好前途,以后没饭吃你们养着我吗?后来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我所有人的唏嘘声中考进了南艺钢琴系,招致了新一波的围攻和反感,在我没有给南艺老师成捆成捆送钱的情况下,我的班主任ZW甚至试图将我置于死地、永远赶出专业音乐圈,但最终她的计划也没能得逞,我还是顺利从南艺钢琴系毕业了,可在此过程中我也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以至于感觉在这一领域内没有任何出路的自己毕业后不得不放弃弹钢琴,转攻文化。 

        我的遭遇说明了什么?在中国,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评判一个人的优劣和价值首先要看他跟周围人的关系如何,假如所有人都反感他,即便他有通天的本事也逃不过被贬得一文不值、被骂得体无完肤的命运,我就是最好的例子。话说谈哲学不是一件低俗的事,我的哲学素养也不低,否则老外也不可能放下手头的工作,连续二三十分钟呆坐在那里听我口若悬河地大谈自己的理论;我音乐的能力也不差,否则南艺钢琴系也不可能要我,期末考时老教授也不可能为我的李斯特打出85分的好成绩,但就因为我没有一个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不懂得如何跟周围的人和谐相处,每每展示自己才华的时候都跟其他人闹得很对立,因此周围的所有人就根据我处人的能力断言了我整个人的优劣,并进而爱屋及乌地认为“黄越青这人就很差,他的学问也不可能做得有多好!”反之,如果一个人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即便他学问钻研的没多深,也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认可,话说在中国的学术圈之内,靠着拉关系、耍手段博得名气和地位的人何其多,而真才实学、博众家之所长的叫兽、砖家却寥若晨星,可能或多或少地都是跟此种原因有关吧!在人生头二十年接受各式各样教育的过程中,我就不止一次听老师和学长对我说:一个人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事,如果一个人连人都做不好,他能成什么事?基于中国文化当中将人看得比事更重要的事实和现状,绝大多数精于世故的人在做学问之前,首先会跟周围的人搞好关系,只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为他的钻研学问创造各种各样的便捷途径,倘若一个人跟周围所有人都闹僵了,那些看他不爽的人必定会对他群起而攻之,那么处境雪上加霜的他十有八九也只能丧失做学问的兴趣。

        我想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虽说乃是一个泱泱大国,智商高、潜力大的尖子生俯拾即是,但是古往今来却出不了几个世界级伟人的原因。一个大学问家最最首要的是做学问,一个人学术成就的高低决不依赖于他跟周围人关系相处得是否融洽,倘若一个人在做学问的同时还不得不抽出四五分的精力来兼顾到复杂的人际关系,那么分身乏术的他学问也很难深入下去,这就解释了为什么985、211高校的教授学者智商都不低,但是能写出SCI的却屈指可数,按理说,写SCI并不难,但是既然在写论文的同时一个人必须分身不暇地应付周围复杂的人情网络,若要在一年之内发表出两三篇高质量的SCI对于一个人来说就比登天还难。鲁迅先生曾多次提到过中国人的劣根性,但是我觉得将“人”凌驾在“事”之上并不能被归结为中国人的劣根性,中国就是一个关系的社会,中国的“关系学”甚至体现在汉字当中,汉语不如英语那样,每一个词都有独立的词性和意义,理解一个汉字、一个词的意义必须依据其在句子中的地位、它跟前后词的关系,如果不顾它跟句中其他成分的联系将一个汉字或一个词撇出来单独考虑,那么我们只能断章取义地误读它的涵义,而西方哲学所信奉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则认为现实的逻辑、规律和必然性必须首先要到语言中去找,就拿英语来说吧,每个词的词性在句子形成之前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比如xxx-ly必定是副词、xxx-ous、xxx-ive必定是形容词、 xxx-ness必定是名词、am、is、are肯定是联系前后短语之间的系词,换句话说,不管句子再怎么变,句子中每个词、每种成分的涵义也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语言是如此,文化也必定是如此,在中国,任何一个人的价值必定要放在他跟周围其他人的关系、他在环境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地位和角色之下来考虑,讲句毫不客气的话,哪怕你将诺奖揽入怀中、哪怕你提出了惊世理论,只要你不把周围人哄开心了,所有人照样能把你臭得一文不值,甚至连一个老龙二都能指着鼻子数落你的不是,老牛吃嫩草的杨振宁就是最好的例子,而西方人呢?你什么水平就是什么水平,哪怕所有人都看你不爽、人人都欲将你除之后快,也没有人能将你的成就跟你与周围人相处的和谐程度相提并论。 

        直到很多年以后,在现实的摸爬滚打中被折磨得遍体鳞伤、浑身上下没有一块完整骨头的我才意识到处人的重要性,在当初我向爸爸宣战后搅得周围邻居不得安宁的过程中,所有人都对我抱有深深的成见:你中学毕业了就是应该考大学嘛!你零基础开始才弹几个月,考什么南艺钢琴系?哪有孩子跟父亲顶着干的,爸爸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你好吗?在得罪了周围所有邻居、跟他们公开唱反调的情况下,我越是下狠心练琴,所有人就越反感我,他们甚至认为即便付出再大的努力,我在音乐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出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读到“就你还弹钢琴呢”、“就你还考南艺呢”、“你还是老老实实地搞你的计算机吧”的刻板偏见,虽然早年那个不谙世事、固执死板的我总想着“用学术成就证明自己”、“在音乐上跟你一较高下”,并因而总是找不准解决人际纠纷的正确方法,但是当我意识到人际关系比做学术研究更重要、周围人会根据你跟他们关系的融洽与否来判断你学术能力的高低之后,我就开始想方设法地拉拢周围的人,投其所好甚至有事没事地给他们施一点小恩小惠,果不其然,没多久他们对我的态度就来了一个180度的大拐弯,就连我们楼下本对我满腹怨言、怎么看我怎么不顺眼的S老师也开始在妈妈面前夸奖我:你家孩子真优秀啊!你们家小黄挺聪明的啊!小伙子钢琴弹得挺不错!在跟周围人搞好了关系以后,我的精神状态立马就比以前强了一百倍,我钻研学问的效率也就比原来高了许多。 

        这就是我对做人与做事的理解。

做人与做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