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国历史3:最强幕僚最后却一事无成

2023-01-05 10:51 作者:丞相武乡侯  | 我要投稿

上回说到孙曹刘平定黄巾起义引发的蝴蝶效应。这回我们来介绍何进背后的智囊团,以及何进最终一事无成的原因。

首先,何进解决了想害自己的蹇硕,收编了西园八校尉,曹操、袁绍,乃至日后镇守乌巢的淳于琼,此时都是何进的部下。

是时,置西园八校尉,以小黄门蹇硕为上军校尉,虎贲中郎将袁绍为中军校尉,屯骑都尉鲍鸿为下军校尉,议郎曹操为典军校尉,赵融为助军校尉,淳于琼为佐军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特亲任之,以为元帅,督司隶校尉以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后汉书·何进传》

进乃使黄门令收硕,诛之,因领其屯兵

——《后汉书·何进传》

何进解决蹇硕后,听从袁绍建议,请董卓进京解决宦官,曹操对此反对,何进不听。日后,曹操还作诗讽喻何进这个商人起家的大将军没什么大本事。

太祖闻而笑之曰:“阉竖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当假之权宠,使至于此。既治其罪,当诛元恶,一狱吏足矣,何必纷纷召外将乎?欲尽诛之,事必宣露,吾见其败也。”

——《魏书》

沐猴而冠带,知小而谋强。

——曹操《薤露行》薤,音谢

袁绍则建议把外兵迎进来,何进表示同意。何进犹豫不决的时候,袁绍则进言一定要除根,何进犹豫不决。这个决定还影响了一个人的命运,就是日后诛杀董卓的司徒王允。

绍等又为画策,多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使并引兵向京城,以胁太后。进然之

——《后汉书·何进传》

进意更狐疑。绍惧进变计,乃胁之曰:“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进于是以绍为司隶校尉,假节,专命击断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后汉书·何进传》

何进请来的将军个个是重量级,董卓、丁原都是在这个时候被何进邀请的。丁原还是吕布第一任上司。

西召前将军董卓屯关中上林苑,又使府掾太山王匡东发其郡强弩,并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城皋,使武猛都尉丁原烧孟津,火照城中,皆以诛宦官为言。

——《后汉书·何进传》

袁绍的弟弟袁术也不安分,和几个人结为心腹,其中一个还是日后曹操阵营的奇策制定者荀攸。另一个人逢纪在日后投奔了袁绍。

其从弟虑贲中郎将术亦尚气侠,故并厚待之。因复博征智谋之士逄纪、何颙、荀攸等,与同腹心

——《后汉书·何进传》

何进的主簿陈琳也劝何进不要这样做,何进不听。陈琳日后成为建安七子之一,曾经写檄文感化曹操。

琳前为何进主簿。进欲诛诸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四方猛将,并使引兵向京城,欲以劫恐太后。琳谏进曰:“《易》称‘即鹿无虞’,谚有‘掩目捕雀’。夫微物尚不可欺以得志,况国之大事,其可以诈立乎?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徵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不必成,祗为乱阶。”进不纳其言,竟以祸败。

——《三国志·王粲传》

刘备的老师卢植也劝何进不要这样做,何进依旧是不听。

植知卓凶悍难制,必生后患,固止之。进不从。

——《后汉书·卢植传》

总结一下,何进有着曹操、袁绍、袁术、陈琳、卢植这样的幕僚团队,有着王允、董卓、丁原这样的外援,依旧不能胜出,和他商业起家的背景大有关联,瞻前顾后,固执己见,终将一事无成。







三国历史3:最强幕僚最后却一事无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