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长株潭西环线一期工程今日正式载客
一线牵双城
长潭若比邻

6月28日,“轨道上的长株潭”迎来里程碑时刻,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今日正式载客始发。作为全省首条跨市轨道交通线路、长株潭“三干两轨”项目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该项目顺利运营,标志着省委省政府高位擘画、承载三市人民美好愿景的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取得重大突破,长株潭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红桥站开通活动现场,省政府副省长李建中宣布“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开通运行”!

省政府副省长、长沙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周海兵,省政府副秘书长黎咸兴,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岳麓区政府区长何朝晖,长沙市政府副市长周志凯,长沙市政府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许凡,湘潭市委副书记、市长胡贺波,湘潭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志雄,湘潭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湘潭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董巍,湘潭市政府秘书长蒋文龙,省市两级发改、住建、财政、交通、国资等单位负责同志,长沙轨道交通集团领导班子共同试乘西环线列车。西环线顺利载客,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已然成型,正朝着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加速前进!
一刻余钟
通达两座城

长株潭西环线一期工程起于沪昆高铁湘潭北站,自南向北沿潭州大道穿越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湘江新区坪埔组团至长沙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起点站山塘站,线路全长17.29km,长沙段10.17km,湘潭段7.12km。共设湘潭北站、船形山站、黄家湾站、双湖站、坪塘站、红桥站、桐溪站、大王山站8座车站,含地下站4座,高架站4座,换乘站2座。其中长沙段设站5座,湘潭段设站3座。设九华车辆基地、主变电所2座,与长沙地铁1-6号线共享杜花路控制中心。列车采用6节编组B型车列车,最大载客量2072人,近期运行最高速度80km/h,远期120km/h。

经长沙市人民政府批准,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一期工程计划于2023年6月28日13:18开通载客初期运营,当日末班车运营时间:湘潭北站~红桥站为22:00,红桥站~广生站为23:00。自6月29日起,西环线一期工程运营时间:首班车:湘潭北站~广生站为6:30;末班车:湘潭北站~红桥站为22:00,红桥站~广生站为23:00。此外,西环线票价执行与长沙市轨道交通线网“同网同价”政策。起步价2元可乘6公里(含6公里),超过6公里采用“递远递减”的计价原则,山塘站至湘潭北站全程票价为5元。伴随西环线载客、长沙轨道交通运营版图不断延伸,全程最高票价由此前的7元变至9元。西环线载客运营后将实现与长沙地铁3号线无缝对接,长沙湘潭两市市民将通过地铁实现21分钟互联互通。“坐着地铁去湘潭”成为美好现实。
两市携手
加速一体化

长株潭一体化,是历届湖南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着力推进的重大战略。经过几代人筚路蓝缕,长株潭已发展成为我省最具活力、最有基础、最有优势的地区,成为湖南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支持。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更是作出了“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的重要指示。伴随着2021年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2022年国家发改委批复长株潭都市圈成为全国第4个国家级都市圈,长株潭一体化迎来更大发展契机。

城市发展,交通先行。作为长株潭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官”,交通一体化是建设长株潭一体化和带动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产业。时间追溯到2018年11月,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要求加快推进“三干两轨”项目建设。2019年4月,省委常委会明确指示西环线项目正式启动。2019年6月,西环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2019年7月,长沙湘潭两市携手出资,由长沙轨道集团和湘潭九华公司共同组建的西环线建设公司应运而生,正式吹响建设“轨道上的长株潭”号角,也标志着三市交通一体化迎来新的春天。
三站特色
呈现湖湘韵
城市的地下车站,也是城市的人文空间。长株潭西环线车站设计巧妙注入长沙湘潭城市文化元素,重点打造的大王山站、红桥站、湘潭北等3座特色站,多方位呈现湖湘文化的灵动多彩。大王山站提取山峦起伏的大王山轮廓曲线为设计元素,通过天花铝合金圆通的曲线排布体现出大王山生态环境之美。红桥站以湘江蜿蜒曲折的流线,呈现出秀丽的湘江之美,尽展潇湘柔情。湘潭北站采用建筑、装饰、艺术一体化的空间设计思路,柱面将伟人诗词镌刻在石材浮雕之上,将红色文化融入市民地铁出行。



全线高架车站整体造型则以“传统文化,融入新脉”为设计理念,依托山水洲城的城市空间,做到一站一景。长沙段高架站侧面以水波纹造型,以水串景,将波涛起伏的律动感融入车站造型设计,如同水流一样在城市中穿行,体现三湘四水的湖湘“水脉”之意。湘潭段高架站选取“莲城”盛开的莲花作为意向,侧面勾勒出莲花造型,多片花瓣组合的形态,产生虚实对比,层次丰富,市民乘客乘坐驰骋而来的列车穿行其间,可尽情享受韵律之美、结构之美、光影之美。
四载奋进
铸就民生线

长株潭西环线是湖南省首条跨市轨道交通线路,也是湘潭市首条地铁线路,实现两市市民跨市出行的一条民生线。其作为构建长株潭半小时交通圈重要载体作用不言而喻。四年来,西环线建设者始终牢记省委省政府的殷殷嘱托,时刻不忘肩上的重要使命,栉风沐雨、默默耕耘,最终收获行业专家组“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的最高评价。




时间的刻度记录着前进的足迹。从2019年9月26日,西环线一期工程桐溪站交通疏解工程先期开工,2020年2月9日全面开工。到2021年12月31日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封顶,再到2022年5月全线“洞通”, 6月全线“轨通”、 9月全线“电通”“车通”,10月14日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通车试运行,直至今日正式载客畅行长潭两地,西环线每个建设节点目标均比工可计划提前完成。建设者们以争创一流的壮志豪情,刷新了一项项纪录,创造了一个个佳绩,向省委省政府和两市市民交上了一份优异答卷。
五项首创
出行新体验

长株潭西环线也是全省首个市域互联互通城际轨道交通项目,车辆以“城市绿心”为主题,运用了车辆智能运维技术、车地无线大容量存储技术、多网融合环网冗余结构技术、智能客流密度分析等多项新技术。其中包括首次采用智能型光控技术,车内首次采用水性环保漆,加上车辆采用整车及部件级最优轻量化技术及变频热泵等新技术,使车辆降低运营能耗,提高系统整体效率,更加绿色环保。

此外还首次实现蓄电池在线智能诊断系统精确监测到各单体,首次设置车载视频无线回传系统。同时,采用先进的健康管理技术,汇聚全线列车各主要子系统数据,融合地面数据诊断系统,构建大数据平台,运用流技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列车+智慧检修+智慧监测”一体的智慧运维系统。“安全可靠、绿色环保、智能高端”车辆设计理念,使车辆既兼容与3号线共线运营要求,又满足长沙湘潭两市人民对地铁出行体验的全新期待。
六大系统
打造新标杆

西环线一期工程在信号、供电、通信、车载、通风空调及设计施工等6大系统上应用了绿色、环保、节能的新设备、新技术和新材料,希望为长沙湘潭两市人民打造智能新标杆工程。其中,信号系统采用中车时代电气与西门子共同研制的CBTC系统,设置智能运维子系统,在高架段设置道岔融雪设备,可确保道岔在冬季不结冰,保障列车日常安全运营。供电系统配置信息管理系统,更好满足牵引供电现场作业和安全生产管理要求。通信系统采用综合龙门架安装和综合立杆的设计方案,将摄像机、乘客信息屏、广播、无线等各类功能性设备与导向龙门架结合,提升日常维护便利。

设置车载视频无线回传系统,在车辆回库后通过车地无线方式将车载视频数据自动转储至地面保存,以满足国家对重要公共场所视频监控存储时间90天的要求。通风空调设置风水联动节能控制系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控制,有效降低空调运行能耗。设计施工采用BIM技术,通过可视化、模拟性强的优势,高度集成各类设备及管道,节约现场空间,更有利于后期日常检修维护。

七克难关
打赢攻坚战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四年来,西环线建设者们精心组织、科学铺排,一路穿越重重障碍,攻克道道难关。其中主要攻克了长距离和近距离下穿高铁建筑群、特长距离高支模支架现浇施工、穿越大型溶沟溶洞群、地下高压管廊纵贯学士路站及两端区间、两处跨河悬臂现浇桥梁施工、长沙轨道交通建设史上首次采用大直径盾构施工工法、与潭州大道快改工程共用廊道两大工程交叉建设等七大建设重难点。

特别是为实现西环线与高铁零换乘,船形山站至湘潭北站区间成功近距离连续穿越设计时速350km/h的沪昆高铁湘潭北站,下穿距离长230米,隧道离高铁站房桩基最小净距仅0.6m。而大王山站及两端地下溶洞影响长达1060米,最大溶洞高15.5米,离车站底板最小距离仅1.6米。这些“拦路虎”都被建设者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与智慧克服,大家众志成城打赢了这场建设攻坚战!

八线联动
逐梦长株潭

潮涌湘江,其势已成。伴随着长株潭西环线一期工程顺利载客,长沙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突破至226公里,车站增至156座。1-6号线、西环线、磁浮快线组成的长沙轨道线网连接东西、贯通南北,八线联动将“轨道上的长株潭”由美好梦想生动照进现实。至此,长株潭三市间初步形成地铁、城铁、高铁、高速公路、城际快速路等协调发展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今年年初,《长株潭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审批通过,加快构建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多层次轨道交通格局的集结号已经吹响。使命昭昭,奋楫笃行。长沙轨道将勇当长株潭多层次轨道交通线网建设主力军,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辐射能力,为高质量都市圈建设注入澎湃交通动能!与三市1600余万市民共同为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奋进!
来源:长沙地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