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
族谱是一份传承,记录着你的先祖的脉络,也是中国数千年文明的的见证!
上一代人的老族谱在老家,身边只有2014年修订的电子版,也是第一个电子版本,精简了很多,因为一些族内问题,版本并不好 ,又从新修订过另一版本,那时本人未在家乡,没有查阅过。
我是长字辈86世……



余氏甲午续修族谱序
吾本惑于谱学知识,于谱牒未尝多览,然何故今书谱序之缘?美哉亦幸哉!
笔者自公元二零零二年九月龙湾中学退休,闲归故里,至今十余年来常有邻里宗亲与我论及谱修之事。众认为我虽称不上遨游学海,却教坛数十载,可谓书投囊中。今年八月,正值金桂飘香之际,众宗亲即谱修之兴大作,便荐我为“余氏宗谱续修”之主编,想必族宗贤达百千,强我者比比皆是。然年迈者苍颜白发,精疲力竭;年少者驰骋百业,出力于“圆梦复兴中国”。我虽年逾古稀却无龙钟之态。思索再三,虑不得脱。受任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有损先祖之灵,有失今贤后秀之望,孟子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优劣得所,曾益其所不能。”于是精神骤振,决然于茫茫谱海中奋力捞针。
家谱、族谱、国史乃家事、族事、国事,三者息息相关,浑然一体。而今我论族谱之修,非但止于遥寄思念,木本水源,溯祖敬宗,剖析人丁繁衍,疏通世系源流,其意义之深重,亦当与国事相连。早在一九五七年毛泽东主席指出:“搜集宗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资料。”由此可见,族谱是我国重要的国情资源,也是我国一项丰富而珍贵的文化遗产。
本谱集文字、表格、图案为一体,全面地综合地展示了我余氏宗族自始祖由余迄今横亘几千年的渊源发展史,为余氏后嗣亲宗敬祖勾勒出一副鲜明的、一脉相承的亲缘血脉图。
今逢盛世,中华各族人民精诚团结,致力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笔者认为:当今谱牒的撰写务必审时度势,闪现时代光华。故本谱安排了相当的篇幅,就近代贤人及今代名人的不凡事迹,竭力进行了渲染和彰显,选择了以贤人传略及名人生平事迹简介为主要表现方式,全面地、准确地、实事求是地,闪现出他们各自的高贵品格及时代风尚,为砺志今人,启迪后秀树立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永不磨灭的光辉典范。
谱牒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中华人民强大的精神支柱,理应顺应潮流,鲜明地体现强烈的时代气息,真挚地、不遗余力地演绎着人间、世上的蓬勃生机与活力。故本谱在前谱的基础上引进了大量的活水源流,致使其内容及形式诸方面均有较大的拓展。如名人题词,圣祖图像,表格内容、诗词歌赋、先人传略、族规家训、名人礼赞等,如果你是时代的弄潮儿,堪称我余氏宗族的今贤后秀,读罢此谱定会叫你顿悟魅力无穷;定会激起你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精神大作、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在当今而后的社会事业的伟大创举中,勤恳执着、默默无闻地作出无可估量的重大贡献。
谱牒作为古文化、文明的稀珍,今当更应注重吐故纳新,充分注入充满无限生机的新鲜血液。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即为当今谱撰工作的指南所在。那末何谓“精华”?又何谓“糟粕”?笔者认为:凡具有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闪光因素均视为“精华”;凡障碍社会进步,紧紧束缚人类生存发展的精神枷锁,均为封建“糟粕”。前者所取内容,本谱显而易见,后者所弃内容为: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夫为妻纲、旧规旧训、宗派斗殴等。如此这般,务必致使本谱光芒四射,霞光万道!
纵观我余氏历届谱牒,多以“谱序”见长,而谱序则以古文言为陈述方式,且通篇无一标点。今人诵读,未免望而生畏,意领者寥寥无几,实憾通牒惟艰!故谱序往往被束之高阁,岂不憾为枉墨一堆!鉴于今文厚今薄古,古为今用,笔者就文言文诵读其心领浅述如下:探究全文宗旨,理清作者思路;以现代文为基根,固定功底;以古汉语基础知识引路;了解文言多变句式;推敲古今词义异同;明辨古字通假;把握跳跃式文句;化解一词多义;变繁为简字体等。唯有如此,才能叫你在古典文籍茫茫无解中,迎来柳暗花明,获得一个个异乎寻常的惊喜!
本届续谱为上届谱修之延伸与发展,此举颇具创新之意:文言谱序全文标点;文字由繁化简;格局由竖改横;易“干支”、“年号”纪元为“公元”纪元;男性女氏直呼其名。且说门谱更讹改局推敲再三,且均具前言引领,世系图解,眉目分明。大成谱牒保留前谱内容所有,无一疏漏;材料收集范围之广,内容之盛,此谱堪称海纳百川,情系宗亲数以万千!
纵观门谱、大成谱,生娶卒葬记载无误,诸多宗支梳理不紊,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内容充实、条目清晰、层序井然、格局得体、脉络分明、取材优化、情感炽烈。捧住它,注定获益匪浅!
本届谱修由宗亲德君、新平、国泰及二弟清涛四人倡导,始于二零一四年七月,谱成于二零一五年元月,历时六月有零。续谱其间大会动员,一锤定音;小会议策部署再三。各门宗亲闻风而动、雷厉风行,心往续谱一处想,力往续谱一处使。沙南上门宗亲:银元,胸怀谱牒、魂牵梦绕、情系宗亲,一日往返潼溪、君山两地,途为双百里之遥,人陌地疏,劳其筋骨,跋涉惟艰,概然无顾,日计收族百余丁;各门贤士顾全大局、群策群力、舍弃自我、不辞劳累、顶冒酷暑、排困解难,甚而昼夜兼程,终计收族四十八门,一万三千余人之众;又集思广益,广泛搜炼古今资料,积极筹措续谱资金。且论资金制度,严章制约,合理公平。经费使用以节俭为本,取之于族,用之于谱。
又说历届谱牒,或毁于兵荒马乱,或葬于“横扫四旧”,或失于保管不慎,致使谱之题材扫地风尘,荡然无存。前车覆,后车诫,修谱之难,当为慨叹!但愿诸位宗亲视本谱为传家之珍!珍惜它如同珍惜自己的眼珠;珍藏它犹如珍藏心爱的宝物!
言念及此,吾似乎窥见我余氏子孙同伟大祖国的有志之士,齐集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之下,携手并肩,继承先祖遗德,弘扬古灿烂文化文明,高瞻远瞩、与时俱进、振臂扬起理想的风帆,朝着既定的远大目标,为共圆伟大复兴中国梦毕力奋起、无私奉献!
今年腊月,谱牒已刷印告终,族友额手称庆,唯吾独存隐衷:是以在成书过程中,突发面瘫顽疾,寝院休整数十余天,又须御风掩面,导致精神颓废,故未能躬亲坐局。而吾族大房众,各房丁册少有顾审,却是委劳德君、国泰、忠辉、银元等诸君;又吾才疏学浅,更为历届谱资匮竭,故本谱难免有诸多疏漏与谬误,深觉愧对列祖之灵,后昆之望,吾岂敢大言不惭!今将此谱交与我余氏众亲,望予审视!恳予赐教!更望下届谱序者,勿忘翻阅之,以求更错、纠讹、充实、完善。深情拜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