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
1898年6月开启了戊戌变法。然而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抵制与反对,终于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而致变法失败。
——这时不是改与不改问题,而是怎么改的问题。顽固的保守派抵制改革(这场改革如能如期进行下去或许还能苟全爱新觉罗一命而建立君子立宪制,如英国?)
1900年中国因爆发义和团事件,导致八国联军(1900年8月14日英、法、德、美、日、俄、意、奥等国派遣的联合远征军,为慈禧太后要求镇压中国北方义和团运动而进入中国所引发的战争)入侵, 之后又有1904年到1905年间日俄战争。此时国已不国。
——抵制改革带来的后果
在内忧外患的国情下,清政府被迫实施“庚子后新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廷颁发了《宣示预备立宪谕》,从而启动了预备立宪,
1906年的变更官制,名为不分满汉,但在军机大臣、各部尚书十三人中,汉人仅有四人。次年,又将汉籍总督张之洞、袁世凯调入中央,以夺其权,接着查禁梁启超主导的立宪团体政闻社。
1907年,清政府提出要在中央筹设资政院
1908年8月27日,中国晚清政府颁布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十年后实行立宪”。
1908年10月,慈禧、光绪相继去世,溥仪继位,其父载澧摄政,更罢免袁世凯。
1909年(宣统元年)九月,各督、抚次第奏报举行各省咨议局选举。
1910年(宣统二年)九月初一日,资政院举行第一次开院礼。
1911年5月8日(宣统三年四月十日),清政府废除军机处,发布内阁官制与任命总理、诸大臣。
——仓惶之中抛出的假心假意所谓的改革绣球能救朝庭????!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即武昌起义,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武昌起事爆发后,由于各省纷纷响应,清廷被迫起用袁世凯对付革命派。袁则提出明年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等要求。清廷尚未同意,到10月29日,山西宣布独立,同日驻扎北京以东滦州的新军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协统蓝天蔚更发出电奏,提出年内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皇族不得担任国务大臣、宪法由国会起草、皇帝不得加以修正或否认等十二条要求。清廷在军事威胁下,被迫于11日8日取消皇族内阁。11日,任命袁世凯为总理大臣。袁入京组阁,掌握了清廷军政大权,不久袁世凯与南京的民国临时政府妥协,逼清帝退位,以换取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大位。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华民国就此诞生。
——不改革,假改革所带来的必然的且是唯一的结局:改朝换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