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辩证法”
辩证法要学习,更要实践。有创见的人并不能立刻把他的实践原因表达出来,因为这个世界现有的文字和理论不能够适用了,或者他对现有的文化并不完全了解,将来通过对现有文化的系统性学习,才可以把他的思想通过旧的引申出新的,成为人们理解世界的新方法。很多人应该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明明没有学过这个东西,但是就是会做,并且做的很好。但是这种内外共同的驱动反而在接受了大量教育之后减弱甚至消失了,越来越沉迷于旧知识旧思想中。 举一个我的经历,小学2年级的时候在计算的时候发现了平方差公式,但是那个时候还没有学过。我还和同桌讲呢,这样计算方便,但是人家并不接受,我也就不争论了。后来学了以后才知道这叫平方差公式,长大后再想到这件事就有一种特别的自信,尽管现在看来是有点好笑的事情,但是对未知的探索不正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吗? 我一向是反教条反教义的。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反而让我可以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他们从来不干涉我。贫穷和愚昧都不可怕,可怕的是陷入了对贫穷和愚昧自身的思考,而没有去向外求索。 再一条就是辩证法只是认识世界最基本的方法,它一开始只分两个面,而我们的实践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一个球体,如何把这个世界从对立的认识走向和谐的认识是辩证法实践的又一进化。能够从四面体做到六面体,八面体,16面体,64面体……这些都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新的面需要去发现,越来越向着球体发展。一个人始终对这个世界是有认识不到的一面的,偏见和固执就容易让人对认识不到的世界产生反感,这是生命本身的生存要求,因为未知事物对我们有利还是有害并不清楚,只有更加深刻认识了它,才可以前进。就像电,火,原子能,如果认识不正确,不进步,就只能停留在原来的地方,人类就不可能进步。形而上学其实在本源上就是对未知的假设,但统治把它宣传为永恒不变的真理就已经开始脱离了形而上的本意。人类社会的进步就是在这样的探索中前进的,这才能体现人的特性,也就是真正的人性。而现代一般讨论的善恶的人性,才是对人性的偏见和狭隘。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