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假同色图鉴定的“色盲“”色弱”是否准确
目前认为,色盲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患有该病的人类不能分辨自然光谱中的各种颜色或某种颜色;而色弱对颜色的辨别能力差,一般认为色弱者,虽然能看到正常人所看到的颜色,但辨认颜色的能力迟缓或很差,亦有可能看到的颜色与普通人不同。色盲与色弱被认为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故此,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一、假同色图的前世今生
目前,国内检查色觉最常使用的是俞自萍女士1的《色盲检查图》。色盲检查图使用一组混合各种颜色的图形,假同色图是利用色调深浅程度相同而颜色不同的点组成数字或图形,在自然光线下距离0.5m处识读。检查时色盲本应放正,每一图不得超过5秒。色觉障碍者辨认困难,读错或不能读出,可按照色盲表规定确认属于何种色觉异常,色盲表无法准确定量判断“色盲”“色弱”程度。在升学、就职体检中往往使用该《色盲检查图》判断“色盲”“色弱”。假同色图的发明者石原忍将假同色图应用于在日本挑选“优秀士兵”2,由于年代久远,笔者未找到当时石原最初使用该种检测方法挑选士兵的具体细节。
二、“色盲”“色弱”科学资料简介(国内篇)
笔者想找到有相关论文研究假同色图所检验出的“色盲”“色弱”是否有科学证据可以推论出其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可以带来切实的影响,但是国内各大文献数据库的相关资料较少。
笔者以“色盲”或“色弱”为检索词,在知网进行搜素,搜索到的部分结果如下图示,笔者发现,医学生物相关专业文献主要讨论不同色觉检查的运用比较、检验方法的优缺点及色盲发病治疗相关研究。有相关文献研究了色弱与驾驶安全的关系3,并认为红色弱、红绿色弱被试首次观察到信号灯的平均时间比正常被试首次观察到信号灯的平均时间分别晚,且首次观察到信号灯时的位置距停车线更近,反应时间较长;也有文献通过研究生活在哥斯达黎加丛林中的卷尾猴发现4,与能够识别更多颜色的猴子相比,色盲的个体更善于发现伪装的昆虫,这表明色盲的动物在觅食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也与互联网上流传的美国二战时使用“色盲“色弱”作为狙击手和轰炸机飞行员相互印证;也有文献对在升学体检中对使用假同色图的高误检率表示了担忧。笔者在国内文献中没有找到色觉检查结果与相关专业学习、工作关系的长期循证医学研究文献,特别是与生物学、医学及绘画等相关专业的联系,这可能是受限于法律法规及道德因素限制。
三、笔者的个人观点
笔者认为有“色盲”“色弱”存在,但是我们现在体检标准中所判定的“色盲”“色弱”是根据假同色图判断的,假同色图存在误检率过高的问题,且严重缺乏相关循证医学证据(PS:笔者对日本人发明的这种玩意真的不认可,感觉是在偷换概念,而且问题这么多的东西应该早就被淘汰了)。目前,很多国家、地区在驾驶员体检时开始使用直接看颜色的方法来检测所谓的“色盲”“色弱”,笔者认为由于假同色图不能定量判断“色盲”“色弱”水平,所以给很多人戴上“色弱”“色盲”的帽子,让他们在上大学选专业、就业、驾驶员体检等方面遭到各种限制。而且由于我们现在中学生物课本讲遗传学部分的知识时还在以大量使用“色盲”作为例子来讲解,导致大部分人形成一种刻板印象,看不懂假同色图=“色盲”“色弱”=分不清颜色=想当然的觉得这批人开车看不懂红绿灯造成车祸、医学专业分不清血管神经,会草菅人命、化学试剂分不清颜色很危险之类。现在社会上,“色盲”“色弱”似乎成了带有某种歧视色彩的词语,如果定义“色盲”为正常色觉,那么他们是否有某种先天优势,那些连伪装色都无法识别的群体是否也是某种“色盲”,真理是否是以群体的人多人少衡量。 “色盲”“色弱”与正常色觉可能只是进化的两个不同方向,也就是一部分人对颜色的波长敏感一些,而另一些人则对颜色的深浅更加敏感。退
退一步讲, 如果有刻板认识的“色盲”“色弱”,而且这部分群体占有率有百分之一点几,那么是否意味着在使用现行交通信号标识(红绿灯)的情况下,这些人走在马路上是非常危险的呢? 现在科技发达,如果改进体检色觉检查方式,提供可以量化的检查方法,对于促进部分人群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一些学科发展大有裨益,毕竟人们的任何颜色认识和个人主观情况有很大关系。
参考文献(及备注)
1. 注:俞自萍,女,(1920-11-27—2018-9-27),浙江嵊州市人,主任医师、教授,1948年毕业于国立英士大学医学院(现浙江医科大学)6年制医学本科,2018年9月27日早晨去世,资料来自俞自萍百度百科。
2. 注:石原忍1879年生于东京,1905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医学院,并立即加入日本军队作为医生,主要作为外科医师,他后来将专业改为眼科。1908年他回到学校致力于眼科研究。1910年进入陆军医学院。在那里,除了看病人外,还对“战场眼科”进行了研究,选择优秀的士兵。在军事医学院工作期间,他被要求设计一个测试,以筛选军事人员的色觉异常。他在1918年发表检测色觉障碍的石原氏色盲检测图,在今日依然广泛的被使用,同时,他还对沙眼和近视眼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资料来自山东眼科博物馆官网,网址:http://www.eye-museum.com/photo/196.html
3. 罗特. 色弱人群色觉视认性与安全驾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20.DOI:10.27105/d.cnki.ghbgu.2020.001541.
4.“色盲”也是一种“福气”[J].山西农业(畜牧兽医),2008,No.242(10):43.
5. 王艾冰. 一张“色盲卡”定终身要改改了[N]. 健康时报,2022-05-24(003).DOI:10.28434/n.cnki.njksb.2022.000166.
该文章经过paper YY免费版查重,重复率:1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