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义主义】直觉主义、体验主义、意识流(1-3-4)——浪子、浪女和后浪们的【浪

直觉主义(Intuitionism),代表人物:柏格森。
场域论(1):宇宙(Universe),整全、一致、内在融贯的秩序之场域,秩序可无条件、成功地背景化(掩藏起自己的构成性例外)
本体论(3):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
认识论(4):假象(illusion);直观(intuition)可以直接把握本体,不存在本体之外的表象。
四种表象(Appearance)
1、Illusion,表象即本体之外的剩余(符号/理性维度之外的一种感性剩余),总是偏离、失真、扭曲本体;普通人/前康德的表象。
2、符号性表象,法官穿上法袍的那种威严、权威(符号学效果);黑格尔。
3、奇迹发生/降临的地方,本体可以以某种扰动的方式现身的一个维度(本体是表象之表象);康德。
4、现象学意义上的现象(phenomena),表象背后其实什么都没有,表象并没有遮蔽本质,它遮蔽的正是“表象背后其实什么都没有”。
直觉主义的意识流其实是无意识之流,无意识之流中的不一致性才导致意识。(未:柏格森是个前康德的人)。
在路上、旅行、远方、诗意等,滑向1-3-4-3就是一种较精致的享乐主义。1-3-4认为人的体验是唯一的真实,世界是一部电影,意识是放映机,把电影投在画布上,画布就是第一人称体验等。
柏格森对于时间性的理解很庸俗,柏格森没有思考他心问题、内时间意识问题(自由、主体的构造性等)、数理场域与时空结构;胡塞尔思考了这些问题;柏格森蛇皮,胡塞尔行。
柏格森每当遇到这些扎实的哲学问题,就开始顾左右而言他,讲一些蛇皮东西;柏格森号称哲学家中最懂科学的,科学家中最懂文学的,文学家中最懂忽悠人的。法国上流少妇对柏格森的哲学心驰神往,意识流多浪漫啊,“原来我的爱情、romantic的小心思和这个哲学是同样精妙的啊”。
文化形象:浪子、浪女、“浪”,自称为有故事的人“我有故事你有酒吗?”;体验=不断地回溯性地再讲述关于“我”的故事,由符号系统/意识形态自动来帮主体再讲述,把不停断裂、“自我”(他者)修正的再讲述给它抚平为一种连贯的“体验”。不存在意识流,存在的是无意识的泥石流,意识形态在泥石流中可以划个墩子出来,主体便暂时有了喘息之地,被划到一个比较搓的欲望辩证法中,就是这种人的临时享乐。
第一人称再怎么真诚地讲述的故事也不“真诚”,因为其真诚在于符合“意识形态”的自我感动奖励标准(一小片的崇高享乐),精神分析就在于把这种意识形态结构里面的不一致性挑出来。有意识地真诚,“keep real”(意识形态slogan)这种玩意已经是虚假了,因为real is not something that could be kept alive,在以为在不停keep real时,已经是邪恶了。
这些人以为自己在讲故事,实际不是人在自由地讲故事,而是无脑、庸俗“故事”的人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