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吃植物肉一个月后,我胖了十斤

2021-09-23 14:20 作者:硬核看板  | 我要投稿

还记得小时候妈见打的唐僧肉、大刀肉和香菇肥牛吗?

五毛钱一包的“垃圾食品”,明明吃不出多少肉味,却能让你比吃了唐僧肉的妖怪还快乐。

唐僧肉

那时的你可能不会想到,十年之后,这种“假肉”竟然会成为餐饮界的新宠——

今年3月,海底捞上海31家门店试点植物蛋白新品“味伴侣”,一时间朋友圈哀嚎一片:没有牛肉粒,番茄汤都没灵魂了。

紧接着,麦当劳上新“植造厚制早餐肉”,肯德基推出植物肉版“嫩牛五方”;罗森、盒马售卖素肉快餐。

今年中秋,甚至还出现了植物肉月饼——一盒四块的“植物肉鲜肉月饼”,售价118块钱,算下来一块将近30元。而同品牌的鲜肉月饼,一块只要7块钱。

植物肉馅月饼

短短几个月,植物肉就被捧上金字塔尖,成为新式餐饮中的顶流。

然而,在一片“好吃不胖”“减肥减脂”的口号下, 吃惯了红烧肉的中国人却开始纳闷:

植物肉到底是什么肉,怎么一下子就火了?不吃真肉吃“假肉”,真的健康吗?

01 植物肉到底是啥?

作为“人造肉”的一种,植物肉是从大豆、小麦等作物中提取植物蛋白,再模仿肉类口感和质地加工而成的。

简单来说,植物肉就是“肉味豆制品”。

等等,这不就是很多人从小吃到大的“素肉”嘛!

餐桌上常见的素鸡、素肉、素牛排,你爱吃的辣条、唐僧肉和香菇肥牛,都属于广义的植物肉。

香菇肥牛

但如今更受追捧的“植物肉”,其实是素肉2.0版本。

在制作工艺上,仍以植物蛋白为原料,但通过不同的蛋白组合,达到了口感上的优化。

比如,用大豆蛋白模仿鸡肉的嫩滑;用豌豆蛋白让素牛肉更有韧劲;海鲜的Q弹,则是用更有嚼劲的小麦蛋白。

在口感无限接近的前提下,还会加入一些甜菜汁、血红蛋白、食用色素,模仿肉制品中的血丝。

再通过特制挤压机,将蛋白原料以热剪切挤压形式,转换为类肉的特殊纤维状结构,再进行固化。

最终在纹理和口感上实现与真肉肩并肩,六耳猕猴看了都要夸一句妙啊。

不过,食物的精髓,在于好不好吃,尤其是对会吃的中国人来说。

为了掩盖豆味,商家在素排里撒上黑椒,端出来就是一份黑椒牛排;

加入孜然,就是低配版羊肉串;素鱼不够鲜,那就加点紫菜……总之,一顿操作猛如虎,总能做出来肉香味。但它真的好吃吗?

有人认为,植物肉好吃、不腻、像真肉,加工一下,不比真肉滋味差。

也有健身人士强推,植物肉好吃不胖、适合减肥。

没有汁水、豆制品味道重、没有真肉有嚼劲、添加剂多,这些质疑,让众多食客止步于第一次尝鲜。

就像老婆饼里没有老婆,人造肉里也没有肉,植物肉做得再像真肉,也很难让人享受到大口吃肉的快感。

02 植物肉健康吗?

质感和味道上,植物肉和真肉确实不太一样。但它主打的概念,是健康。

根据瑞银(UBS)调研,健康是消费者复购的第一因素,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首次尝试植物肉后,减少了对红肉的购买。

那么,植物肉真的更健康吗?能帮助减肥吗?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的张波研究员称,动物肉天然存在5%的油脂,而植物肉却可以将油脂含量压低1%左右,减少过度摄入带来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且除去水分,植物肉蛋白质含量至少在50%以上,相比普通猪肉蛋白质含量更高。

更值得夸的是,植物肉的胆固醇含量低。

有研究人员曾通过实验测试牛肉和植物肉中的胆固醇含量,结果发现,同样100克,一般牛肉中胆固醇的含量达到了53.50毫克,植物肉却几乎不含胆固醇。

虽然人体内大部分的胆固醇都不是通过食物获取,但植物肉更营养,又能过嘴瘾,让不少“三高”人士一把子点赞,减肥健身人士也竖起了耳朵。

不过,天底下哪有那么多好事,植物肉毕竟是深加工食品,你说它绝对健康,太阳可能就要从西边出来了。

有调查发现,每100克植物肉热量在221大卡左右,牛肉热量则约为250大卡。

大哥不说二哥,倒不如一碗米饭下肚,吃100克热量才只有129大卡。

随便在某宝上找一袋真肉和植物肉的“香酥鸡块”做对比,能发现植物肉在热量、碳水化合物和钠含量都明显偏高。

素香酥鸡块营养成分表
香酥炸鸡块营养成分表

而且,吃真肉时能补充的铁、锌、维生素B12等微量元素,也不能通过吃植物肉获取。

因此,从现在的技术来看,植物肉只是显得比真肉“更健康”,实际上半斤八两。

素食者和三高人群可以适量食用,而那些想减肥的健身人士,如果感兴趣可以偶尔尝试,但千万别依靠它来减肥。

03 植物肉的未来

根据《2020年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研究报告》调查,中国消费者仅有两成消费者会购买植物肉食品。

中国人明明可以接受植物奶,也吃惯了素肉,可为什么对植物肉的态度,还是有一丢丢微妙?

最常被质疑的问题,就是植物肉高昂的价格。

比如,星巴克的一份植物肉牛肉卷要卖到59元,而用了真牛肉的牛肉卷只要39元,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肯德基虽然推出过1.99元5块的“植培黄金鸡块”,试图打消人们对“植物肉=贵”的刻板印象,但当27元的“植世代川辣嫩牛五方”端到面前时,很多人还是会缅怀18元的原版。

说到这里,植物肉的privilege已经尽数体现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植物肉只是转瞬即逝的“新概念产品”。

中国作为肉类生产和消费大国,自2018年猪瘟和2019年的新冠疫情后,肉食产量一直呈下降趋势,猪肉供给持续紧张,根本不够吃。

数据来源:USDA、开源证券研究所

如此大的缺口,导致肉价波动频繁,昨天还是14元/斤,今天就涨到52元/斤。

为此,国家加大猪肉进口。只不过,猪肉进口价格由卖方主导,中国相对被动。

相比之下,大豆蛋白就是一种更让人放心的食物——价格低廉、涨幅可控,也很少受细菌病毒的影响。

就肉制品成本、对外贸易、流感疫情、环境影响来看,发展植物肉,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我国肉类供给缺口。

只可惜,漂洋过海的植物肉,在中国,并没有创造它在美国时上市首日暴涨163%的辉煌战绩。

面对消费者的质疑,植物肉厂商们或许需要意识到——想要征服一个中国人,需要先征服Ta的胃,让牛肉丸更好涮、炸鸡块更好吃才是正道。

我们不期待大众能马上接受植物肉,但在未来,植物肉极有可能取代肉类,彻底颠覆食品行业。只希望那时,“唐僧肉们”不要涨太高。

吃植物肉一个月后,我胖了十斤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