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园林都长一个样?这是个误会

如何逛一个园林
什么是园林
园林的布局虽然变化无穷,但是主要的元素都包含在繁体字的 `園` ,最外面的 `口`是围墙; `土`像是屋宇的平面, 可以代表亭、榭;中间的 `口` 居中,它代表池塘;口字下面又像石头,又像树;其实園是个形声字,只表音不表意,以上对字体的拆解,也属一种有趣的角度。
国际上是如何定义园林?
1981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跟国际历史园林委员会在意大利召开了一个关于历史园林保护的会议,并且起草了《佛罗伦萨宪章》,宪章第五条讲,园林作为人类文明与大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体现,作为适宜静思、闲处的优游场所,因而被赋予了若干非凡意义: 第一:它近乎理想化的世界意向,近乎词源意义上的"天堂"。 第二:他又是某种文化、某种风格、某一个历史阶段的表征。 第三:它常常还是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独创意匠的见证。
小结
园林是休息的天堂,休息和创作的场所。
园林是一种人工营造的、以植物、水、石等自然元素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景观艺术形式。园林的设计和布局旨在营造出一种优美、和谐、舒适的环境,使人们能够在其中放松身心、享受自然之美。国际上,园林被视为人类文明与大自然之间亲密关系的体现,是适宜静思、闲处的优游场所。园林常常还是具有创造力的艺术家的独创意匠的见证,是某种文化、某种风格、某一个历史阶段的表征。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有什么不同
关于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起源于1954年际园景建筑家联合会在维也纳召开的第四次大会。 分别为三大体系: 一、东方园林体系 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追求于自然派,特点体现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艺术。 二、欧洲园林体系 以意大利、法国规则式园林,和英国自然风景园为代表; 欧洲园林的”规则派“特点是严谨的理性,雍容华贵的气势,视线开阔,几何对称,构图均衡。花坛、雕像、喷泉一些建筑非常丰富。 三、西亚园林体系 以伊斯兰园林为代表的西亚园林体系;伊斯兰国家普遍高温干旱,所以”水“,是伊斯兰园林的生命。《古兰经》描述风 “天园”有四条河,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和清澈见底的“蜜河”。所以伊斯兰园林的经典布局实在一个矩形的庭园,被十字形的水渠分成四等份,中间有一个喷泉,泉水由地下引出来,顺着水渠像四方流淌。
小结
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在设计理念、布局形式和艺术表现等方面有很大不同。
在设计理念方面,中国园林强调自然、随意、富有诗意的艺术,注重营造出一种自然天成、返璞归真的环境。而西方园林则更加注重对称、几何、规则和对比等因素,追求严谨、理性和雍容华贵的气势。
在布局形式方面,中国园林常常采用曲径通幽、错落有致的布局,强调景点之间的连贯和衔接,使游人在其中感受到自然之美。而西方园林则更加注重对称、几何和对比的布局形式,强调整体的均衡和对称感。
在艺术表现方面,中国园林注重营造出一种诗意和意境,常常使用山水画的手法,通过营造出一种虚实相生、自然和谐的环境,使游人感受到自然之美。而西方园林则更加注重建筑和雕塑的艺术表现,常常使用花坛、雕像、喷泉等建筑元素来丰富园林的艺术表现。
中国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有什么不同
皇家园林
根据《汉书·郊祀志》记载,汉武帝好神仙,在建造建章宫的时候,北面造了个池名为:“太液”,池子里由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等仙山,像是海里的仙山和龟鱼。 后来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的组合成为了固定的搭配,被称为“一池三山”(三菜一汤)。它成为皇家苑囿的通用题材,一直沿用到了明清。 在皇家园林里,除了神仙向往之外,铺张、炫耀、娱乐也是重要风格。比如秦始皇盛于汉武帝的上林苑,又如宋徽宗的艮岳。上林苑纵横340公里,既可以做农业生产,又可以做军事训练,即使野生动植物园,又是兼具各种游乐功能和娱乐设施的大型娱乐场所。 老杨说:“相对于搞个‘一池三山’,假装自己住在仙境里,这些世俗的功勋,权力和娱乐可能对于帝王来说更具有现实的吸引力,这才是他们向往的人间天堂” 一池三山 中国一种园林模式,汉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共生。
私家园林
文人、商贾的私家园林的园林。 中国第一位文人造家园——白居易,他在58岁的时候写了一首《中隐》: 《中隐》 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 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 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 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 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终岁无公事,随月有俸钱。 大隐于城市太过于喧嚣,隐于乡村太过冷落,最好的方法就是“中隐”。当个“留司管”的闲职,这样既可以用朝廷俸禄生活,又有大把时间追寻精神生活。 老杨说:“中隐得到思想原本是诗人官场摸鱼的一种行为,但却给文人的”隐逸“提供了理论支撑,长久以来在大隐和小隐之间,人格分裂的文人,找到了一条完美的解决路径,也给文人在城市造园,提供了充足的底层逻辑。这个逻辑认为在城市里的园林,开门就可以拥抱滚滚红尘,关门可以消失在人海,进可攻,退可守,身份和心态的切换,自主权在自己手里,这不就是如今的别墅么。可见对于居住的终极梦想,对于做一个富贵闲人的想法,古往今来,并没有什么不同”
皇园和私园的区别
参考《斯物尚存,南北竞秀一一南北园林特征对比分析》认为北方皇家园林跟江南私家园林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五个方面。
分别为:
- 空间布局
北园: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多、规模大、化零为整,再用中心轴线对称,来增加秩序感。凸显皇家的尊贵。 南园:南方古典园林由于规模小,大多采取内向式的布局,有种天女散花的随意感。所以游客的观赏路线往往是环形的、封闭的,绕来绕去都在一个圈里。
- 建筑形态
北园:整体大多以四合院为基础模式,稳重端庄。建筑的檐宇、出挑深度和斗拱尺度一般都比较小,梁柱比例相对较大,而屋顶表现为平缓的曲线。又因为北方冬天更寒冷,所以墙体普遍偏厚,开窗少,柱子粗壮,给人庄重的视觉效果。 南园:大多数有高挑的檐宇、细长的柱子、通透的花窗。在结构上一般采用穿斗式结构,或者是穿斗和台粱式混合的结构,薄墙加上通透的隔扇屏风,给人一种轻巧的感觉。
- 山水营造
北园:占地面积大,可以把真山真水纳入其中。 南园:没有真山真水的时候采用人造实现。在小小的水面,建个曲廊、水榭或者种上荷花,水面马上有了层次感。用太湖石堆出曲折的假山群,游人马上有了一种不可知其源的感觉。一步一景,区里拐弯让小小的园林有了看不尽、逛不完的感觉
- 花木配置
北园:会选用高达的乔木,或者四季常青的树种,这样整片树林即使在冬天依然保证绿色景观。奇花异草再难弄,只要皇帝想要,还是可以在皇家园林中见到。 南园:通常都是小尺寸,因为太大的植物会遮掩建筑物,让园林的规模看起来很小,而且私家园林的主人一般都是文人,讲求托物言志,一些梅兰竹菊莲松用来自我象征或标板的道具。
- 色彩搭配
北园:皇家园林的颜色比较华丽,比如掉膘皇族尊贵的黄色屋顶,富有生机的绿色琉璃瓦和传统中式的红色梁柱结构。 南园:南方古典园林气质淡雅,墙体大多 ”粉墙黛瓦“,梁祝栏杆多用的是深红色。低调的用色适合隐身山水的寓意。
美国园林
美国园林以西欧自然式园林为主体发展起来的,作为私人住宅的园林,特点是大气、简洁、自由。大气表现得是规整得大草坪;简洁的表现是庭院景观,和美国的乡村风景一样很少繁琐和奢华;自由的表现是庭院里气氛慵懒,通常都有游泳池,可以晒太阳、躺着或是睡觉。美国园林对世界园林体系更大额贡献不在于私人庭院,而是公共园林。 1873年中央公国完工,公园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中心的一座大型都会公园,面积为341万平方米,占150个街区,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造访人数在美国居首,2013年共吸引4000万人参观。中央公园也是众多电影的取景地。从此园林不再是少部分人享受的奢侈品,而是为大众服务的公共娱乐场所。
小结
中国北方的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在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山水营造、花木配置和色彩搭配等方面有很大不同。在空间布局方面,北方皇家园林建筑多、规模大,强调对称。
参观一座江南私人园林从哪些方面着手
根据古典园林专家 陈健 提出的九个指标参考。
分别是:
- 位置
根据《园冶 · 卷一 · 相地》记录的六种地里计成认为做好的地是山林地,好到几乎不用设计园林就已经在那里。最差的地是城池地,计成用“城市不可园也”描述这样的地差到几乎不可以造园林。按计成的说法,像江浙沪大部分包邮区的大部分园林用的都是最差的城市地,不过按照白居易“中隐”的观念,城市地才是最好的用地,只要造园技术足够好,只要能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那么城市地既享受了便利,又有了山林之气还有巨大的升值空间,简直是三全其美。
- 布局
又称立基。传统布局非常强调秩序和等级,比如说开间、进深、色彩、用材、装饰等等。什么人因该住在什么房间里都有明确的规矩,不得践约。但是江南园林比较有趣,它是典型的对抗”等级秩序“的”急先锋“,有一个说法把私家园林叫做”牢骚园“,就是在职场被排挤打压、被辞退了的这些人因为郁郁不得志,就在自己家花园里发牢骚,尤其是对历经官海沉浮后先仕后隐的贤大夫来说,这种淡薄自适或者怡亲养老的园居人生简直就是梦中的天堂。所以这些园林从诞生开始就散发这无处不在的散漫,只要有景的地方就能盖房子,朝向东南西北任选,不受约束。
住宅建筑以秩序为第一要素,而园林建筑的布局以取景为第一要素。上海五大明园之一的秋霞圃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明代园林,由三座小的私家园林组成,从它的布局图来看,感觉很像无头苍蝇,所以在进一个园林之前一定要先看布局图,否则真有可能把自己转晕
- 叠山
又称掇山,堆山。意思为堆假山,有句话说中国园林没有山不成园,在明代之前造园人很实诚,叠山主要是叠一个整的的山,明代以后叠山趋向了写意,只叠一个山的局部,就是所谓的”未山先麓“。在江南地区,这些山最经常用的是太湖地区的石头,鼎鼎大名的太湖石,这些石头常年被湖水浸润、冲刷,所以千窍百孔、玲珑剔透,造型也非常多元,千奇百怪,适合用来造假山,保证不重样。也由于太湖石太好用,宋徽宗为此在苏杭设置了一个叫应奉局的机构,专在江浙一带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然后千里迢迢运往京城汴京,职称花石纲。 宋代四大家之一米芾爱石如命,提出了”瘦、漏、皱、透“四字的赏石标准,四字不仅描述的是外形特征,更影射中国赏石文化的博大精深
- 理水
核心为如何设计和管理园子里的水。中国传统园林一定要找到活水,而不像今天找一块园子,然后自来水放进来。古人理水首先看水的形状,然后考虑到水的水头和水尾,还有水和山之间要有很好的结合,有了水,整个园子才能够活起来。
- 植栽
中国的园林里很多树的形态都是经过多年慢慢的剪裁,慢慢的培植出来的。但是长得非常自然,以假乱真,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古典园林像浓缩小版的自然,而日本的园林则像是放大版的盆景。
- 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里的房子除了居住,还可以看景,所以一般都很通透,而东南西北四个面都是主立面,还有就是宁小毋大、宁散毋聚,这样可以凸显灵活而多变,另外园林的建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不论亭台楼榭,实际上结构差不多,比如把一个亭加上四个面它就有可能变成一个阁,把阁放大它就是可能是一个厅堂,因为园林主要作用是寄情山水,而不是为了显示身份地位,所以房子不会太出现特别大、特别复杂富丽堂皇的情况。
- 文字
为什么要有文字?因为文字是诗性的体现,是主人文化水平和性格,志趣的体现。很多看似普普通通的场景加上一个名字、一首诗、一副对联完全就变成另外一种意境。比如沧浪亭,说的是沧浪之水的清和浊,表达的是苏舜钦超脱名利的清高意境;拙政园是王献臣形容自己不擅长在官场里周旋,只能做一些浇花种菜的”拙政“;网师园的所谓”网师“指的渔夫,单从名字可以听出表达”渔隐“的初衷 。所以如果造园是画龙,那么文字就是点睛,如果园林是山水画,那么文字就是画卷上的诗词,它们共同构成一副完整的诗画。
- 游戏
游戏是一个人的真情表露,如果能沉浸在游戏中,说明已经进入了一个忘我地状态,所以在园林里,有什么样地活动,就说明园林主人是什么样地品味,和什么样地交游圈子。饮茶弄墨、品评佳肴、畅叙人生、吟诗作对、曲水流觞、歌舞霓裳、千般风雅事,自在逍遥中。
- 主人
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实际持有这个园林的主人,另一个是设计这个园林的人。在明代之前其实没有园林设计师这个概念,士大夫阶层自己就是设计师,所以他们设计的园子,也叫文人园,所以园子才会像诗、画。 为什么要了解园林之人?因为园林式人化的自然,是物化的心性,是主人内内疏解的外化产物,经历不同、品味不同、文化水平不同,造出来的园子一定也不同。如秋霞圃,它的前身是”龚氏园“,也就是明朝工部尚书龚弘退休回家养老建的一个园林。龚氏是嘉定最早也是绵延时间最久的文化世家之一,家族前前后后一共出了13名进士,有这个底蕴就知道这个园林的意境和文化内涵上不会差,根据统计,名人雅士们为秋霞圃撰写楹联多达94副,此外还有大量的诗文。
小结
参观一座江南私人园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位置:考虑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否适合建造园林。
- 布局:了解园林的整体布局,包括开间、进深、色彩、用材、装饰等等,以及园林建筑的布局,以取景为第一要素。
- 叠山:了解园林中的假山,包括太湖石的使用和造型多样性。
- 理水:了解园林中水的设计和管理,包括水的形状、水头和水尾的设计,以及水与山之间的结合。
- 植栽:了解园林中的植物,包括树木的形态和剪裁,以及园林中的花卉和草坪等。
- 建筑:了解园林中的建筑,包括房屋的布局和设计,以及建筑的通透性和多变性。
- 文字:了解园林中的文字,包括园林名字、诗词、对联等,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主人的品味。
- 游戏:了解园林中的活动和娱乐,包括饮茶弄墨、品评佳肴、吟诗作对、歌舞等。
- 主人:了解园林的主人,包括实际持有园林的主人和设计园林的人,以及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