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11.4 基督教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4、基督教
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基督”是希腊语christos的音译,来自希伯来语的“弥赛亚”即“救世主”的意思。基督教以《新约全书》、《旧约全书》为圣经。它在发展中分裂出了天主教[i]、东正教和新教[ii]等主要派别。
基督教为犹太人耶稣所创,公元一、二世纪产生并流传于西欧奴隶制社会崩溃时期的罗马帝国。早期的基督教反映了当时奴隶和贫民对奴隶制度的反抗而谋求解放的愿望,强调所有的人都是上帝的选民,主张平等博爱,并蔑视有钱有势之人,反对享乐,提倡禁欲主义;同时,又认为人们的奴役和贫困如在“今世”无法解脱,就应把希望寄托于“来世”。恩格斯称这种早期的基督教“是奴隶和被释放的奴隶、穷人和无权者、被罗马征服或驱散的人们的宗教。”[iii]罗马帝国起初是对该教极端仇视,残酷迫害,因无效果,后来便加以利用,让没落奴隶主贵族和富人的一些代表人物陆续参加基督教,窃取了教会的领导权,建立了教阶制度,形成了以主教为首的教会组织,并授予它特权。教会竭力鼓吹天命论,颂扬忍耐、温顺、自卑、驯良,这样基督教就逐渐成了剥削者的宗教。公元四世纪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东西罗马分裂之后,基督教也于1054年分裂为罗马公教[iv]和东正教。中世纪时,基督教禁止思想自由,敌视科学研究,阻碍知识传播,成了欧洲封建社会的支柱。十六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罗马公教内发生了反对教皇封建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产生了与封建的罗马公教[v]相对抗的、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vi]。资本主义时代,基督教又成了西方资本主义各国统治人民和侵略殖民地的工具。基督教的一支曾于唐初[vii]传入我国,称为景教。天主教曾于元代一度传入我国,后又于明代[viii]再度传入。新教各派于鸦片战争前后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而传入我国,称耶稣教。
注:
[i] 罗马公教。
[ii] 耶稣教。
[iii]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523页。
[iv] 天主教。
[v] 天主教。
[vi] 耶稣教。
[vii] 七世纪。
[viii] 十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