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大学 OFFER|6个月硬核拿下120万奖学金!



David
01 About Self

David
录取院校/专业
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互动媒体艺术 BAlnteractive Media Arts
帕森斯设计学院 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传媒设计 BFACommunication Design
(BFA) 奖学金 100000美金
普瑞特艺术学院 Pratt Institute
数字艺术 BFADigital Arts (BFA)
奖学金 88000美金
offer


CY:你好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David: 哈啰大家好,我是 David,就读于协和国际学校,我拿到了 NYU, Prrat和 Parsons 的 Offer。
CY:怎么想到要申设计类专业,学习新媒体艺术的呢?
David:我其实是非常晚才接触到数字媒体专业这一方面的领域的。新媒体艺术这一词汇是我2021年四月左右刚来到机构听Celine老师介绍给我的。当时一开始就对这一职业方向抱有浓厚的兴趣。

个人来说的话,我从小就对艺术非常感兴趣,很早就接触到了画画,手工, 还有视觉艺术之类的。虽然说这个兴趣爱好断断续续地延续到了现在,我并没有打算学习纯艺的专业或者从事这一方面的职业。


由于自己在成长过程当中学了很多很杂的东西,也多少学习了一些编程并接触到了不少其他的艺术媒介。数字媒体是我未曾考虑过的一个方向,但是由于新媒体包含了多种媒介的艺术,结合了艺术与科技,我感觉这是在未来十分有前景的一方向。因此,我选择了学习新媒体艺术,并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可以继续拓展我的视野,结合不同领域的艺术与思想和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Maxim Zhestkov
02 About Portfolio
CY:准备作品集的时间线可以分享一下吗?
David:大概是2021年4月-2021年10月。我准备作品集的时间线非常混乱,主要是因为我自己拖延太严重了……因为来机构的时间本来就比较晚,所以在申请和作品集准备期间老师们都在争分夺秒地帮助我完成项目。但是因为一开始接触到数字媒体有点不适应,早期的制作效率非常低,产出的质量也非常不好。

在暑假期间,我同时开启了多个项目一起制作,制作过程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没日没夜地自学程序和制作模型。原计划是在十月中旬之前完成所有的作品,但是因为反复地更改,技术上的难题,以及自己严重的拖延症(主要原因!),所有项目都拖延到了早申截止前一两周才制作完成。最后,还是在老师们的不懈努力下一起完成制作了作品集并完成了排版。


DAVID
CY:能和我们介绍下你斩获OFFER的作品集有什么特点吗?其中对应的主题与灵感来源又是什么呢,可以简单说一下吗?
David:我个人感觉我的作品集一大特点就是非常 Experimental。因为本身也是刚接触到数媒,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大多的作品都是试验性为主。其中很多作品都是以视频形式展现出来的,包括2D/3D动画等。


作品集中的项目灵感大多都来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各种各样的社会现象,比如环境污染,社会麦当劳化等等。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我也经常会从书籍以及和他人的聊天中提取灵感。期间我我也参观过很多展览,通过其中了解了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交互设计。


CY:你的作品拥有很鲜明的个人风格,你觉得你个人优势在于哪里呢?
David:我在制作的过程当中会考虑如何将不同领域的想法和概念结合在一起。在制作作品的过程当中,我很喜欢学习不同的媒介并创造出来较为多元化的呈现方式。


全息投影装置ROW
除了数字媒体,我也很喜欢实践声音艺术、摄影、音乐、绘画等等。所以在创造作品的过程当中,我会把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都粘合在一起。


– Latent Study: Mars
我的兴趣非常广泛,在不同学业领域都喜欢了解一点,所以很多时候我会把在其他学科学到的东西结合到我所制作的项目当中。所以很多时候我的作品会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进行点评, 或者由其他科目作为启发创作作品。我感觉我的个人优势在于勇于尝试实验各方面的概念和想法。


03 About Project
CY: 你最喜欢其中哪一个项目可以展开谈一下吗?是什么推动了你的设计思路?
David:作品集当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一个作品是 Environmental Masks,是由我个人对现代环境崩坏的见解和一些抽象的图像表达形式所启发的项目。

David
在暑假,我打算制作一个偏向视觉类型,数据可视化的视频。利用快时尚作为切入点,我初步调查了在生产快时尚衣物流水线过程当中人为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利用其在不同微生物的生态影响为启发延续了项目的抽象的视觉传达方式。

David
我利用 Houdini 制作出关于快时尚环境污染三个主要因素作为视觉呈现形式:全球变暖、水污染和空气污染。采取病毒、水藻、地皮为三种微生物将环境污染可视化,视频中呈现出了三种微生物的生长轨迹或枯萎流程,最后利用 PR 和 AE 将所有的视觉产出剪辑成了一个自动回放的视频。

David
完成了视觉产出部分之后,和老师们一起探讨之后我们继续讲这个项目提高了一个层面,并添加了可互动性。当时在制作视觉的时候其实并没有考虑到制作加上可互动性,但是在重新审视了项目之后还是决定添加了互动性可以增强观赏作品时候的体验。

David
虽说是第一次制作可互动装置,其中也碰见过不少的技术难题,但是最后还是通过不同方案的尝试和指导下制作出来了一个可运行的,可互动的装置。最终,通过简单的投影将视频投射到了一个人脸上。在观众们拿起一件衣服的时候,通过按下按钮,传达信号,视频也会相应做出改变。这一系列流程都代表了消费者购买一件衣服的环境足迹。

David
在制作过程当中,很多因素都推动了我的设计因素。首先,因为这本身就是我个人非常感兴趣的主题,开始制作的时候我就已经积攒了很多各种各样的主意。


David
在确定好切入点之后,在制作过程当中也可以发现不少可以继续加工强化的地方。虽然说一开始会制作一个大致的流程,但是我认为在创作过程当中一定要携带一定的创造性。
再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的时候,很多时候可以讨巧聪明地利用其他呈现方式解决问题。在制作这一个项目期间,很多设计方案都是在不断的尝试各种各样有趣的呈现形式,同时也保持了自己对一个大项目的兴趣。


The day we left field
CY:在创作作品集的过程中是否遇到了困难,你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David:我在制作作品集的过程当中的一大特点就是:野心特别大。
很多时候我在考虑主题的时候,我会收到各种各样作品的启发,什么都想要做,但是又由于技术限制,很难实现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很多时候我也会因为受自己的思维方式受到限制,会一心想要往一个方向死钻牛角尖,但是到最后可能并没有办法钻出来一个满意又节省时间的呈现方式。


《OUTLINES》展出现场。© Tundra
在和老师们的沟通当中我发现了很多不同的创作方式,并且在规划的过程尝试了不少的呈现形式,例如3D建模、动画等等。最后也是通过和老师和同学们聊天,或者是参观展览观看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获取灵感, 讨巧地克服了制作过程当中所遇到的难题。


David
04 About Artist
CY:谁是你最喜欢的设计师或者艺术家?对你的设计风格有什么影响?
David:在我从小到大都看过很多纯艺大师的艺术作品,例如莫奈的印象派油画、安迪沃霍尔的近代艺术作品等。在纯艺作品的影响下面,我逐渐对画面结构、颜色搭配和主题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我的作品当中,我一般都会从画面感比较丰满有趣的方式开端。

同时,我也在各种各样十分优秀的动画和电影的影响下渐渐为视频艺术和动画制作萌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最喜欢的一些动画艺术家和作品包括宫崎骏,早期皮克斯的短片动画和迪士尼的电影。

因此,在我的很多作品当中,都可以看到动画制作或视频剪辑的影子。由于初步设计的时候大多数都会想象不同的色彩和画面,我个人设计的风格也包括了纯艺和其他媒介的痕迹。


05 About Inspiration
CY:你以往是从哪里获取灵感呢?有什么有趣的网站可以分享一下吗?
David:以往我一般都是从各种各样的地方采集灵感。有时候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去实地采集素材灵感,例如实景拍摄之类的,毕竟在过程当中说不定可以收集到出乎意料的收获呢!

我一些常用的网站包括Pinterest(可以用来找源源不断的作品灵感和参考)、Youtube上面的The Coding Train(Processing 和 Arduino 编程很多的教程和交互都可以在这里学到)、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各种各样的交互大佬聚集在一起的网站)、Adobe Stock(可以用很多素材,不过可能要付费) 、Rekif Andol的个人网站(包括非常多超级酷的交互设计作品,也附有详细的文字描述)。建议多去看一看作品!


土耳其多媒体艺术家兼导演、
谷歌艺术和机器智能项目驻场艺术家
06 About Experience
CY:你一般如何整合 RESEARCH 中大量的素材,并从中提取自己想要创作的点呢?
David:我会推荐统用一个文件夹或者文档来保存所有的文字和照片,这样在调研期间可以更好的跟进自己的制作流程。我自己在制作的过程当中在原本的规划上进行了很多的改变,所以如果将所有的文字和流程都记录在一个文档里面,可以清晰看到自己制作过程当中的改动和推进。

这样整理的话在最后排版的时候也方便整合信息,不需要浪费时间在文字和进程上面,整合一下就可以快速地整理出来。在制作项目之前,我会先深入调研主题,并从中提取一些灵感作为切入点并深入研究。很多时候在调研过程当中会找到更多有趣的点子,并将这些主意加进现有的制作过程当中。

David
CY:申请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吗,你在作品集准备阶段最难忘的是什么事?
David:申请过程当中最难忘的事情当然是通宵和老师们一起熬夜干作品集,以及一小群人一起在工作室凌晨吃麻辣烫自嗨锅。虽然一直知道老师们非常辛苦,但是当时真切地感觉到了同学们和老师们站在同一个战线一起的努力和关切。

面孔作品
即便作品集在末尾匆匆忙忙,老师们也有条不絮的为我规划出来了详细的时间线, 学习计划,和完成项目的时间点。在一同努力下,最后可以算是是有惊无险地完成了作品集和申请材料的准备。在此再一次感谢所有老师们,真的是辛苦啦~

面孔作品
07 About Future
CY:未来想要继续在哪些领域进行研究呢?
David:现在对未来的方向虽然说还是不太清楚,但是我以后想要继续往电影传媒这一方面的领域继续研究。因为个人对于艺术的兴趣非常广泛笼统,我希望可以在未来继续延续我对于创作的喜爱和热情。

在未来,我希望可以将我对各种各样媒体的兴趣结合在一起,并创造新颖,跨学科的作品。我喜欢做白日梦幻想我在给谷歌、苹果工作,继续在新媒体这一方面进行研究,不过这也算是对我未来理想生活的憧憬吧哈哈。
CY:对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期待或是规划吗?
David: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非常期待 NYU 的教育机会。虽说刚刚入门数字媒体的门槛,但是对于这一个巨大的学习领域我还是感到非常的激动。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可以继续通过学习软件,设计与创作,和不断的实验和尝试过程当中提取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和明确但又多元化的艺术呈现形式。

前往纽约后,除了艺术设计和数媒基础课程,我也希望继续学习其他我感兴趣的学科,例如环境科学、心理学、音乐、文学等。从中我相信我可以得到不少的灵感和启发,将自己拓展到多个领域并创作跨学科的艺术作。
08 Study in CY
CY:在CY创作学习期间,老师有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吗?
David:在创作期间,老师为我提供了太多太多的帮助。作为一个从纯艺转到数字媒体的菜鸡,我大部分时间对我需要做的流程步骤一无所知,很多时候都是一头雾水,稀里糊涂的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开始。

中国功夫的可视化短片
再加上超级短时间的压力,我在学习期间崩溃了不止一次哈哈哈。在暑假的时候想要放弃的心态头已经有了,已经考虑换到一个简单一些的专业,但是在老师们的鼓励和筹划下我还是挺了过来。

虽然说老师们已经非常忙了,但是还是抽出了自己所剩无几的时间为我审视作品,规划学习,调整排版等等。我貌似已经说过了无数遍了,但是这里再说一遍:真的非常感谢老师们不懈地努力帮助我完成我的创作过程,辛苦了!!

中国功夫的可视化短片
09 About Suggestions
CY:最后,给以后准备申请的学弟学妹们提一些建议吧!
David:一些简单的建议!
1)作品集一定一定一定一定要早开始创作!!!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特别是当你在创作的时候,在时间的压迫下面很难制作出来另自己满意并且完成度高的作品。如果有充裕的时间的话,你不仅可以更改自己不是很满意的地方,同时也可以增加一些creative的元素来完善作品。

L.E.M
2)多看一些其他人的作品!开始我感到了非常强烈的不适应是因为我的脑子里并没有储存任何数字媒体的艺术作品,所以在创作的过程当中还是卡在了纯艺画画阶段的思维方式。虽然说画画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好,但是在看了很多其他作品之后,我也找到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呈现形式,且将作品带到了更高的层面。

《自我的重量》
3)申请期间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身体!每小时至少站起来活动一两分钟, 有时间多出门晒晒太阳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不然很容易自闭emo失去做作品和项目的动力。吃饱睡足,有病就去医院,一定要把自己的身体和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样才可以顺利地完成申请!

XCOMMONS
4)找到一个地方把自己所有的想法都记录下来,不管是笔记本,手机录音,电脑文件还是手绘本,只要一有灵感就立刻把它记录下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你已经积累了非常非常多的主意,并且在实在没有注意的时候就可以主动地从中选择一个进行创作。如果不记录下来,很快就会忘记哦,不要依靠你自己的脑袋。

5)多和学姐学长们交流。在交流过程当中你会发现即便专业不同,对方也可以给你一些不错的点子和建议,或者是一些灵感。不要怕生,这里的老师和学生们都特别友好的!
6)学会自学。在制作过程当中,虽然说老师们会为你提供不少的帮助,但是在申请时间内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自学的,例如各种各样的软件运动。我建议可以上网搜索一些教程,在B站和Youtube上面都有不少的教程。加油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