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玉补石||曹孟德人生算法的护航大运
公元155年,曹操出生。
因为这位大神比较实在,早年间各种破四旧,后面净说大实话,写实主义的革命思想又开创了建安风骨,导致了自他开始,到两晋结束,魏晋各位帝王牛人的降生都再罕见祥瑞之兆,全都是爹妈正经结合的产物,太阳,大蛇,神龙那帮帝王配种专业户要歇上几百年了。
曹老板那么大的一尊神都是正常生下来的,你咋好腆着大脸说你是大龙盘你妈盘出来的。
不过东晋偏安时,北方走马灯的少数民族们又开始了在出生时的不寻常动静上做文章。
没办法,第一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没有神仙大神帮着撑腰说话总归不硬气。
不过,他老曹家后来没往脸上贴金没说生曹操时候“满屋金光大龙盘旋”跟他本身的出身还是有很大关系的。
这个金也实在是没法贴。
曹操一生中有一个最大的污点,他家是太监世家。
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个大贪官,做大做强是因为认了一个历任四朝的大宦官曹腾当干爹,后来承袭了曹腾的费亭侯,最终还靠着买官当到了三公中的太尉(花了一亿万,顶级贪官)。
这个“一亿万”是虚数,形容特别多的意思,这就好比三公的工资是“万石”,照理说比下一级的“中两千石”多出五倍,但实际上就是个虚数,工资大约就是两倍的4200石左右,就是个形容大领导特别尊贵的叫法;
同样,这个“一亿万”也是史官变相骂灵帝满脑子光认钱的臭不要脸和曹家贪污腐化的规模水平。
还是那句话,文化人很可怕。
曹操最终的起步腾飞,其实也叫祖上有德。
在这里说一个题外话:像入赘这种事情,一定要仔细考虑清楚,它真的不是你改个姓就完了的事,而且即便认干爹干妈这种事,也尽量不要轻易就张嘴相认。
咱们几千年来的宗法和冥冥之中的制度,是传承》血缘的。
理论上,血缘是最亲的,但是只要你过继给了别人,你就彻彻底底是别人家的人了。
你要祭祀人家的祖先,你要传承人家的姓氏,你要继承人家的因果。
这个家族之前做下的所有功德与业障,将来会由你来背负。
很多认完干爹干妈孩子突然身体不好的,往往是对面命硬或者八字犯冲要么就是那家煞气太重。(今天突然说下这个是后台总有朋友问我相关事情,作为一个父亲涉及到孩子的问题我冒险说一下,无神论者您多担待)
曹操他爹认的这个干爹曹腾,别看是宦官,但却是个挺有德行的宦官。
曹腾得宠于顺帝,开始为为小黄门,后迁至中常侍大长秋,掌权三十多年,历事四帝,从来没犯过错。
曹腾作为一个宦官对于士族的各种弹劾与中伤,基本上不报复,对于名声较好的贤能往往会加以推荐。
比如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凉州三明的张奂,全都是曹公公打过招呼上来的。
当然,从后来曹嵩能花这么多钱买官也说明曹公公家的经济状况肯定不干净,但在那个时代,曹腾总体来讲是个厚道的太监。
比如汉晚期的名臣定陶种皓,年轻时弹劾曹腾,按当时的士宦斗争惯例来讲,这就是阶级敌人在开战,双方随后就是不死不休的互相踏上一万只脚让对方永世不得翻身了。
皇帝自然是站在曹公公这边的,但种皓的口碑和每年报上来的政绩显示这是个好官,曹公公不仅不落井下石,反而经常美言帮种皓一把。
岁月流转,政绩卓著的种皓晚年当上了三公,此时他已经快六十岁了,回顾一生,这位大领导深情的对宾客们说“我能有今天,都是当年曹常侍的提携帮助”。(今身为公,乃曹常侍力焉)
非亲非故,不同阶级,弹劾过节,却最终让一个志在百世流芳的口碑名臣(薨,并、凉边人咸为发哀,匈奴举国伤惜)在阶级斗争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在暮年不惜留下污名的赞叹一位宦官,这是很罕见的。
这也侧面体现了奉事四朝的曹腾深厚的人品积淀,因为啥事都有个成本,种皓即便再心底无私天地宽也肯定是衡量过赞美曹腾在自己圈子里不会受到打击排斥才敢说这话的。
曹腾作为四朝巨宦的费亭侯,是需要后人来继承的,曹嵩作为曹腾的养子然后进入官场,干上了司隶校尉,灵帝时又拜为了大司农、大鸿胪,后来代崔烈为太尉。
官虽然大,钱虽然多,曹腾虽然口碑不错,但曹家的这个宦官出身却始终让曹家人在某个特殊群体那抬不起头来。
人家士族即便最后输了,但人家知识分子骨子里的那股牛X劲儿却是永远抹不平的。

因为党锢之祸使得宦官集团与士族集团矛盾彻底炸裂,而且各地下界的妖孽也都大部分是宦官后人。
结果中央和全国各地有话语权的知识分子们在艺术创作和品头论足中把宦官集团整理成了牛鬼蛇神和混蛋畜生。

汉末的知识分子们是惹不起的能量集团,人家当年牛的时候能自己评“三君”、“八杰”、“八俊”的三好学生,颓了以后照样不耽误在民间生态中继续占领意识形态高地。
这也就导致了虽然你位高权重荣华富贵,但人家只要说你是宦官后人你马上就气短愤怒。
这跟骂街是差不多的。
不过即便如此,这个出身对曹操来讲却还是很重要的。
因为没有这顶丑陋的帽子,曹操不会年纪轻轻的走入帝国的中央,不会早早的见到广阔的世面,不会认识那一大帮后来天下大乱时当主角的官二代们。
曹操年纪轻轻加入到当时的“洛阳N少”行列中,可以说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背景经历。
没有这个,你压根就上不了赌桌,你连摸牌的资格都没有。
没有你这个阶级污点的家族,就不会有你这极其灿烂的人生。
宦三代的曹操从小得到了一流的教育,这孩子很快就展现了全方面发展的通才潜质:
他自己酷爱读书,尤其爱看课外书,比如兵法;
重视素质教育,在诗歌、书法、音乐方面有着很高的造诣;
体育也特别拿分,据说武艺高强。
从古至今,穷文富武贵艺术,没钱没势力是培养不了全才的,曹操的这些技能没有一项是省钱的,他的这堆烧钱技能在未来几乎也都成为了最关键的竞争优势。
比如说曹老板的武功高到了什么程度呢?
他后来在去扬州募兵的时候遇上了兵变叛乱,曹大侠提着剑砍死好几十人冲出的大营。(兵谋叛,夜烧太祖帐,太祖手剑杀数十人,馀皆披靡,乃得出营)
曹老板要是没有那身武功和那副禁折腾的好身体,在他的人生剧本中早就死八回了。
曹老板的家庭背景还使得他交了一堆官二代的朋友,比如说丫鬟生的袁绍。
他跟袁公子后来组成了洛阳城鸡飞狗跳二人组,总给家里惹麻烦,俩人还总搞搞兴趣小组,叫一帮狐朋狗友在河上唱歌喝酒偶尔扯淡大汉的未来,最牛的一次在人家结婚的时候把新娘子都偷出来了。
这搁啥时候都是纨绔子弟的混蛋流氓行径,但很多时候,历史就是由流氓创造的。(刘老三打了个大喷嚏)
曹操这淘小子在成年后经司马防(司马懿他爹)举孝廉推荐当上洛阳北都尉。
作为公安洛北分局的局长,曹所长不畏强权的干了点好事,把太监蹇硕的叔叔都打死了。
此时的蹇硕还是小黄门,还没掌管西园军,否则曹操是不敢这么牛气的,而且这活儿也就是曹操这种的宦三代能干出来,家里有人嘛!宦官子弟嘛!你当青天大老爷那么好当啊!
后来一大堆找曹操麻烦的报告打上来,曹嵩把曹操调到地方上去了,去顿丘出任县令。

没办法,这小子放在京城忒惹事,总得给他擦屁股。
类似于每个惹完事的熊孩子都不会觉得自己做错了一样,后来快六十的曹操在出征孙权时跟曹植说:“我当年干顿丘令的时候是23岁,回想当年的所作所为,到今天都不后悔啊,你小子今年也23了,不能不努力啊!”
他大概没忘他是咋去顿丘上班的,因为曹操对于不畏权贵打死坏蛋这件事是相当看重的。
他死前跟关老爷在襄樊斗法前指挥部设在洛阳,在这个时候专门命人装修了洛阳北都尉的办公室(王更修治北部尉廨,令过于旧)
这个芝麻官是他人生的仕途起点,也是他对士族集团示好投诚的第一份工作,他相当自豪不后悔。
只是不知他在回忆当年自己的青葱年少时,不知有没有想念那个为他擦了十多年屁股的老爹,那个后来他忽略家属住址盲目开战后被他坑死的老爹。
后来风头过后,曹嵩又把曹操调回了议郎。
然后没多久又差点惹了大祸。
曹操非常不喜欢自己的出身,他希望通过自己职业生涯的努力洗清宦官背景的关系。
他交的朋友基本上都是士族翘楚,他打击的对象基本上都是宦官亲属。
他回京干议郎的时候,疯了般的在顶级反革命窦武一党被剿灭后敢顶着雷去上书鸣冤!(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
我相信曹嵩看到自己生了这么个王八蛋儿子心中是无比愤怒的!

地上的祸不惹,他特么惹天上的。
当时窦武被定性为顶级反革命的案件,粘上就死,别人避还来不及,这小子非得顶着雷上,不知道老子天天在中央给你擦屁股装孙子有多艰难吗!

要知道,在党锢之祸八年后,士族集团扔出永昌太守曹鸾上书为"党人"鸣冤去做试探,结果曹鸾不仅被弄死,还使得党锢的范围被扩大了五族,又刮起了超大规模的腥风血雨!
年轻时的曹操可以说是非常不懂事的任性宦三代。
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那一大堆鲁莽的做法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
要不是曹操他爹和他爷爷在宦官圈子里的根子超级深厚,曹操早早就该离开历史舞台了。
同年龄段比曹操大几岁的袁绍则成熟的多,自家在党锢之祸后地位丝毫没有影响,还背地继续跟被打压的党锢士族们打的火热,人家还根本不让人抓到啥把柄。
虽然最终曹操依旧啥事都没有,还因为这个渐渐成为了士族圈子中的自己人,或者说可利用的傻冒宦三代。
但是,总体来讲,他似乎永远没有那么深的城府。
他活的永远很真实。
他并没有袁绍那种做大局的思维套路。
他的人生有另一套算法。
他这辈子基本上都在用自己对时局的判断,去规划,并一往无前,勇猛精进的实践自己的人生。
不过别以为这是好话。
他的这套人生算法是无法推广普及的。
曹老板犯的随便哪一个错搁一般人直接就投胎去了。
为他这套死亡率极高的人生算法保驾护航的,是古往今来罕见的超级幸运。
比如说,年少时有个幸运的爷爷和爹。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爆发。
这一年的曹操三十岁了,曹操的最大天赋展现出来了:非凡的军事才能。
曹操在老爹的疏通下出任骑都尉,本希望他沾点军功将来好提拔的曹嵩并没有想到,自己这儿子并不是混资历去的,人家表现非常亮眼,还因战功升到了济南相。
在济南,曹操又展现出了治郡之才,上来就砍掉了百分之八十的贪官污吏,将十几个县的济南国治理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曹操仗着自己的强大后台开始一点点的实验自己的人生方向。
总结下就是干好事,然后得罪人,最后老爹擦屁股的套路。
此时的他,和当年的王莽一样,满脑子的理想。
但是他比王莽幸运在于,王莽是个苦孩子,从小就要夹着尾巴的左右逢源,必须要等到自己忍成最牛的那一个,才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然后绝对的理想配上绝对的权力带来的就是绝对的毁灭。
因为所谓的理想,永远是空中的楼阁。
也许那个虚幻的楼阁真的存在,但你想爬上去靠着你幻想的那把梯子可没戏。
曹操牛X哄哄的家世背景给了他足够的成才物质保障,给了他高阶层的人脉圈子,更关键的是,给了他极其可贵的实验梦想荒唐性的试错空间。
去完成自己的理想,必须从刚起步的时候就不断的去朝着这个理想方向去试错,在不断地磕碰与迭代中发现适合自己人生的算法以及自己的人生剧本。
而不是务实隐藏了一辈子,然后整一把大的!
所谓的“理想”,如果真的侥幸达成了,绝对走的不是你当初幻想的那条路。
而且你站在山顶后往往发现,当初的理想是笑话,这个笑话引出来的人生旅程倒是上苍的恩赐和精彩。
是在这一次次地小范围试错中,曹操看到了这个世界的现实和梦想的巨大差别。
在一次次的上书和对乌烟瘴气朝堂的上书建议中,身穿曹嵩软猬甲的曹操在一个个的太监欧阳锋眼中,就是个不懂事的混蛋小辈,是个一眼能看到底的小把戏,能有多大的能水,一杆傻枪罢了,不是看他爷爷看他爹的面子早弄死他了。
倒是那个袁家那个笑眯眯的袁绍,这小子是个危险人物,葫芦里到底特么卖的是啥药!(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
在朝堂上不断使出浑身解数后,曹操开始变得沉默,渐渐的学会了保护自己。
在治郡的过程中,曹操看明白了这个世道的艰难,也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地方的疾苦。
比如他在济南时,再次不给家省心的干了件受累不讨好的大事件。
这件事,最终种花得柳的成为了他后来人生关键腾飞的一次名誉背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