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四五六”特色

2023-09-14 09:05 作者:星河雨田  | 我要投稿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于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具体来讲,这两本标准具有四个基础、五个方向、六个原则的特点。




1 四个基础


一是强调装配式建筑建造是系统组合的特点。


二是解决四大系统之间的协同问题。


三是解决个系统内部的协同问题。


四是突出体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能和可持续性。


装配式建筑注重标准的先进性和前瞻性,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建筑设计与集成设计、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及运输、施工与安装、验收及其使用与维护等组成。 




2 五个方向


全建筑

提倡全装修,内装系统应与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进行一体化设计建造,采用工业化生产的集成化部品,倡导进行装配式装修。


全寿命

减少建筑后期维修维护费用,延长建筑使用寿命。应满足建筑全生命期的使用维护要求,装配式建筑提倡主体结构与设备管线分离的方式。


全协同

充分发挥建筑专业的龙头作用,解决了以往一些装配式建筑规范强调结构单专业,专业间的衔接较差,重结构、轻建筑、轻机电设计等问题。


全环节

装配式建筑按照模数协调,模块化、标准化设计,统一接口,按照少规格、多组合的原则,实现部品部件的系列化和多样化。


全过程


在项目前期对技术选型、技术经济可行性和可建造性进行评估,并科学合理地确定建造目标与技术实施方案,强调装配式建筑采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技术,实现全专业与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3 六个原则


全面完善生产建造体系

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规范体系、推动建造方式创新。


创新集成建筑设计

以国际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集成为基础,统筹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模数化、标准化、通用化的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


优化部品部件生产

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全面发展,推动部品部件生产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质量。


提升装配建造水平

引导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


推进建筑全装修

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


提高整体建设标准


确保工程与建筑全寿命期的质量安全,并采用绿色建材和性能优良的部品部件等,实现设计、生产施工及验收与运维管理相融合。

《当今奇人周兴和》一书,目前已被收藏于中国当代作家图书珍藏馆、北京中国作家图书收藏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外国语大学图书馆、湖南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江津图书馆、江津聂帅陈列馆、重庆渝州大学图书馆、重庆理工大学图书馆、重庆大学图书馆、重庆文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图书馆、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巴渝文化会馆、中国三线建设历史陈列馆、成都大邑三线建设陈列馆、江津文创中心、江津陈独秀旧居、江津中学图书馆、江津尚融学校图书馆、四川作家图书收藏馆、巴蜀文化博物馆……

2021年9月5日,《廉政内参》第4期的第38页“人民心声”栏目刊登标题“我国建筑和建材领域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其中第三节(第42页)小标题“愿星河新型材料的伟大发明得到国家大力推广,造福人类”的第七行摘要:“在当今中国,利用自己研发的高新科技成果走向世界的有两个人和两个项目:一个是袁隆平先生和他的杂交水稻,正在解决人们的吃饭问题;一个是周兴和先生和他的秸秆建材,正在解决人们的住房问题”。合乎科技兴国的伟大战略。


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的“四五六”特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